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绝“教育忌语” 用好“教育美语”

杜绝“教育忌语” 用好“教育美语”

薛 爱 建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 如皋 226503)

[摘 要] “教育美语”的运用,折射出教育对生命、对人性的尊重。正面教育,增强孩子积极的心理体验;赏识教育,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激励教育,激发孩子的发展动机。相反,“教育忌语”忽略了孩子的身心特点,忽视了孩子的本性需求,由此带来一系列的教育问题。教育应遵循生命的教育规律,杜绝“教育忌语”,用好“教育美语”,呵护孩子生命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教育美语;正面教育;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教育忌语

为加强师德建设,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做文明礼仪的倡导者、践行者和示范者,如皋市教育局、教育工会联合开展了教育“十大忌语”和“十大美语”征集评选活动。全市36 900多名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参与了评选,从收集到的各基层教育工会初选的“忌语”“美语”800多条中确定了教育“十大忌语”和“十大美语”,并较好地发挥了教育“十大忌语”“十大美语”的教育引领作用。

教育“十大忌语”“十大美语”的征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对于教师来讲,不仅是师德建设的要求,更是教育艺术的追求。

一、“教育忌语”的危害

教育“十大忌语”:

(1) 你是我教过的最差的学生。

(2) 你怎么总是拖班级后腿?

(3) 除了吃喝拉撒,你还能做什么?

(4) 你脑子进水了。

(5) 你不学可以,但不要影响其他人!

(6) 看到你,我就烦。

(7) 我已经讲了几遍了,你怎么还是不会?

(8) 考出这样的分数,对得起你父母和老师吗?

(9) 去,把你的家长叫来!

(10) 学习成绩不好,别的再好也没用。

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留心注意教师对孩子的评价,你会发现一般是贬多褒少,我们的教育似乎就变成对孩子的埋怨和指责,变成数落和批评孩子的不足。“教育忌语”无所顾忌,信口拈来。过激的教育言语看似对孩子的高标准、严要求,实则忽略了孩子的身心特点,忽视了孩子的本性需求,由此带来一系列的教育问题。

1.违背孩子发展的本性

我们在潜意识中认为,孩子良好的行为是自己与生俱来的,做正确是理所当然的,而出错则是难以容忍的。教师担当着“教育警察”的角色,对孩子的成绩和进步视而不见,而不断发现他们的不足与缺点。敏于察觉孩子的错误,而吝于褒奖孩子。批评、责备、粗暴地训斥成为教育的常态。我们需要知道,每个人都愿意听鼓励的话,而对别人的斥责生来具有排斥的本性。孩子作为受教育者,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听从于权威,但过多、过分的责备仍会引起他们的不快和反感,甚而产生排斥的心理。这样的教育有违孩子发展的本性,自然会产生负面的、消极的教育影响。过度的指责,还伴随着负面暗示。有人甚至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孩子被指责的次数越多,进少年监狱的概率就越大。

2.阻遏孩子学习的“本能”

朱永新说:“天下没有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所谓孩子的“不是”却通常蕴藏着他们学习的“本能”,包含着教师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不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是严言阻遏、厉声呵斥。试想,如果把孩子的“本能”阻遏殆尽,教育便失去了宝贵的“原料”,那还有什么教育?上述“你是我教过的最差的学生。”“你怎么总是拖班级后腿?”“除了吃喝拉撒,你还能做什么?”“你脑子进水了。”……如此几近谩骂的语句,学生获得的是挫败感、失落感,失去的是自尊感、自信心。孩子本能地喜欢探索学习,有着天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孩子的学习也必须通过他们自身的实践来获取真知。对孩子的失败或差错责备、批评,甚而予以训斥,只会阻遏孩子学习的“本能”,使他们失去自我锻炼、自主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扼杀孩子的天赋和潜能

孩子的内心更为脆弱和敏感,易受暗示,教师关键的一句话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意大利著名绘画大师达·芬奇的成功是从画鸡蛋开始的。他画的第一个鸡蛋虽然什么也不像,但他拿给他的老师看时,老师没有一味地否定,而是像拿到了一件稀世珍宝一样大加赞赏,称赞他有绘画的天赋,尔后再指出其不足,让他认真观察鸡蛋的特点。达·芬奇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在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了成功的种子,最后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绘画大师。试想,如果老师看到达·芬奇的第一幅绘画时不是赞赏,而是横加指责,也许就没有后来这位绘画大师了。

时下,教育者常常以学业成绩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就此指责他们“不爱学习”“脑筋迟钝”,说他们是“劣等生”“毫无长处”。孩子在天赋方面各有不同的特点,学业成绩差的孩子也有他的潜能。每个孩子有着不同的禀赋,可能成为不同领域的栋梁之材。某个学科成绩较差只能表明他在该领域的天赋和潜能不够优秀,或者这方面的智能发展迟缓一些,而在其他方面也许会取得不同寻常的成就。爱因斯坦、爱迪生、瓦特在校也都曾是学习上的差生,后来却成为人类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陶行知说,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为人师者,我们有意无意中却摧毁了孩子的自信,践踏了孩子的天赋,扼杀了孩子深藏的潜能。

二、用好“教育美语”的作用

教育“十大美语”:

(1) 错了不要紧,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

(2) 我很欣慰于你们一次次的成功,但我更欣慰于你们一点点的成长。

(3) 你又进步了,我真高兴!

(4)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时候,别着急,慢慢来!

(5) 忘掉失败,但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6) 你敢于直面困难,自强不息,好样的!

(7) 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你能问到底,定有大收获。

(8) 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响亮些,那就更好了!

(9) 看到你主动、进取的学习状态,仿佛看到了你美好的未来。

(10) 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共同研究一下!

人性中本质上都有受到尊重、认可、赏识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追求,儿童尤为如此,他们在学习上也本能地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苏格拉底说,教育不在于灌输,在于点燃火焰。“教育美语”正是宝贵的“燃料”。“教育美语”的运用,透射出教育对生命、对人性的尊重,对孩子的热爱、理解和信心,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践行,巧妙运用正面教育、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的教育艺术,点燃孩子的生命之火、智慧之火、创造之火。

1.正面教育,增强孩子积极的心理体验

孩子们在学习或是生活的过程中,遇到失败与挫折是难免的。错误常常孕育着正确的答案,失败常常是走向成功的试金石。即便被认为是最顽劣的孩子,都有其优点;即便被认为是低智商的孩子,也会有其长处。正面教育是抓住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被认可的心理,注重和发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针对孩子的薄弱环节放大他的闪光点;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愿望,对其中的合理性给予应有的肯定和尊重。即使是学业比较糟糕的孩子,你也会对他说:“你的表现不错!虽然还有些缺点,但相信完全能够克服!”即便孩子歌唱得不怎么样,你还会对他说:“这首歌很难唱,能唱这样已经不错了;如果把它分成几个小段,就一定会唱得更好。”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你仍然充满信心地对他说:“你行!加油!”这激情满怀的声音无疑是推动孩子克服困难、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给孩子动力永远比给孩子知识重要得多。有人说,孩子有了“天才”的感觉,就有可能成为“天才”;有了英雄的感觉,就有可能成为英雄;有了好孩子的感觉,就有可能成为好孩子。正面教育正是塑造一个孩子“好孩子”的感觉,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让生命在“我能行”的感受中提升。

科学研究表明: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相反,消极的暗示则会成为消磨你体内能量的消极力量。在教育过程中,肯定的作用大于否定,鼓励的作用大于批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如果不断地对孩子说“你行,你行,你能行。”孩子建立起“我能行”的意识,渐渐地,这个孩子会变得真正“行”起来。相反,总是对孩子说“你不行,你不行,你真不行”,对孩子发出“你不行”的负面信息,则会毁掉一个孩子的意志,磨灭一个孩子的信心,孩子也许就真的“不行”了[1]。上述“错了不要紧,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忘掉失败,但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响亮些,那就更好了!”“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时候,别着急,慢慢来!”等语句,是教师鼓励孩子的箴言。教师面对孩子的缺点与错误,面对孩子的失败与挫折,以正面教育为主,采用正面鼓励的教育方式,把积极的暗示传递给孩子,增强孩子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孩子有了这样的心态,便会以积极的姿态面对任何事情,就会主动修正完善自己,就敢于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许多孩子在屡遭失败之后,便认为自己不能成功。教育者则聚焦孩子的正面行为,肯定孩子的进步,指出孩子的强项,进而唤起孩子“积极的情感”。这样,孩子在教师的赞许中树立信心,在教师的肯定中明辨方向,在教师的鼓励下朝着期望的目标砥砺前行。

2.赏识教育,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

无论是就孩子的本性而言,还是从教育的需要着眼,孩子是非常需要关注和表扬的。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良好的行为在得到表扬时,这一行为就会不断重复、不断强化进而形成习惯;相反,良好的行为若是得不到及时表扬,在孩子的心里就难以留下任何印象,良好的行为也就会慢慢终止。赏识教育,则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及时、恰当的表扬和奖励,满足孩子“我能行”的成功体验,巩固、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一个正常的儿童是毫无能力、毫无天赋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某方面的成功与优点,只要我们留心,就不难发现孩子值得表扬的地方。有时是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潜能,有时是对性格中优秀成分的捕捉,有时是对智力的真诚赞美,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发现和肯定他们的优点,善于挖掘和发展他们的潜能。

例如斯宾塞教育小斯宾塞学弹风琴的事情。[2]他家请来帮着照顾小斯宾塞的德赛娜抱怨小斯宾塞说“在音乐方面没有一点天赋”“一支那么简单的曲子,他学了快100遍了还是没有学会。”斯宾塞意识到德赛娜这样的教育不仅不能让小斯宾塞学好音乐,还可能扼杀孩子的天赋。

晚饭的时候,斯宾塞对小斯宾塞说:“亲爱的,我特别喜欢你弹的那首曲子,叫什么来着?”

小斯宾塞急忙说:“是《林中仙子》吗?”

“没错,就是这首,你现在能弹给我听一听吗?”小斯宾塞没说什么,只是摇了摇头。

斯宾塞叹了口气,说:“真是太遗憾了,可惜我不会弹风琴,要是我会弹就好了,哪怕只是一小段也行啊!”

小斯宾塞说:“那好,让我试一试吧。”说完,小斯宾塞走到风琴前,坐下来,轻轻地弹起了那首曲子。

出人意料的是,小斯宾塞弹得非常流畅,轻重也恰到好处,美妙的旋律伴随着晚风在夜空中飘荡。德赛娜露出了惊讶且不可思议的表情。

自从那天晚上小斯宾塞弹奏了《林中仙子》这首曲子之后,德赛娜便不再像以前那样逼迫小斯宾塞学琴。斯宾塞依旧会在下班回家之后请小斯宾塞弹奏一曲,而自个儿坐在一旁专注地听着,还会时不时地配合着打着节拍。就这样,小斯宾塞的音乐潜能被开发了出来,经常被邀请参加演出,还试着自己谱写曲子。

赏识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温暖、富有人情味的教育。不只是好孩子应该赏识,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不只是学业优异需要赏识,其他方面也需要;不只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需要赏识,也包含细微的努力和点滴的进步。上述“你又进步了,我真高兴!”“你敢于直面困难,自强不息,好样的!”“看到你主动、进取的学习状态,仿佛看到了你美好的未来。”等教育美语,把赏识带给孩子,孩子们愉悦身心,感受成功,进而追求新的成功。作为教育者,我们应以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孩子,做孩子热情喝彩的观众。根据他们的心理状态、个体特点,适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对孩子始终保有恰当的赏识。赏识中,孩子获得“我真行”的情感体验,获得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3.激励教育,激发孩子积极的发展动机

孩子总是伴随着生长的需要,且永不满足,这正成了孩子不断进取的强有力的动机。激励教育基于孩子的生长需要,着眼于孩子新的发展,激发孩子不断学习的动力,激发孩子继续探索的兴趣,激发孩子潜意识释放出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课程的实现需要恰当的评价来保障,对评价的定位是“加油者”“呐喊者”,则有利于孩子内在潜能因课程而被唤醒。激励教育,不仅是教育的方法,更是教育的理念、教育的艺术。于永正老师谈及“做让孩子喜欢的老师”秘诀之一就是学会正确激励,并指出激励要动情,轻描淡写、面无表情的鼓励与肯定,学生会不以为然,甚至不领情;激励要及时,事情过去久了,再去赞扬就失去了意义;激励要当众,当众表扬,既有对个人的激励作用,又有对全班的表率、鼓动、引领效果;激励要有针对性,“放大”孩子的特长,“放大”孩子的闪光点,使其日渐增长,把激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3]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座宝藏,而开启这座宝藏的密码可能就是一句真诚的鼓励和赞美。上述“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你能问到底,定有大收获。”“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共同研究一下!”“我很欣慰于你们一次次的成功,但我更欣慰于你们一点点的成长。”等教育美语,能够帮助教育者针对孩子的优良表现,激发孩子新的兴趣和动机。每个人都会有着想要更好的生命因子在体内涌动,而激励能将这些因子最大化地发挥其能量,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激励发挥着正向的作用,孩子因此变得更为自信、更为积极、更加努力,教育也随之变得更加有效。生命需要爱护,更需要激励,教育的艺术往往就是激励的艺术,在教育活动中着力构建以激励为主的动力机制,不断激发孩子积极的发展动机。通过激励,孩子有了“我还可以更行”的意念,并努力追求更大的发展。

我们坚信,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每个孩子也都藏着自己的天赋和巨大的潜能。真诚欣赏并赞美孩子,善于发现和发展孩子的潜能是教育的重要法则。教育是直面生命的事业,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生命的教育规律,力行正面教育、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杜绝“教育忌语”,用好“教育美语”,呵护孩子生命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 考 文 献]

[1] 肖川.大师谈教育激励[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赫伯特·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M].周舒予,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3] 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陈学涛]

[收稿日期] 2016-10-29

[作者简介] 薛爱建(1966-),中小学高级教师,副校长。

[DOI] 10.16165/j.cnki.22-1096/g4.2017.06.018

[中图分类号] 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7)06-0071-04

教师专业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一个快乐的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快乐写作的能力
想要快乐的教育孩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祖母的暗示》英国 赫·斯宾塞
7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作为父母 你丢弃了打开孩子潜能宝库的钥匙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