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构主义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文/刘文博

化学实验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其基本特点是利用具体直观的实验操作活动,揭示化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各种化学反应背后的原因和关系。初中化学实验课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和分析实验过程与结果。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关于学习内容的知识框架和体系是具体实施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和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一致的。

建构主义是以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核心人物的教学思想流派。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观,我们可以探索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途径。

一、建构实验教学新模式,优化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优化学生知识体系的第一步就是利用实验课前的导入过程。导入过程实际上就是激发原有知识经验,把前概念的作用发挥出来。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自行发现问题,动手做实验。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证明“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引导,通过举例的形式,向同学介绍日常生活中,CO2溶于水的具体实例。比如可口可乐汽水中含有大量的CO2,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完成的呢?同学们可能会有所疑惑,这时教师通过简单提示,就可以把问题解释的非常清楚。教师把汽水封盖打开,大量的CO2会迅速逸出,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和思考。同学们就会得出答案,是利用气压的方法把CO2溶于液体之中的。教师可以把剩下的实验探索工作交给同学们,请他们自己思考如何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有的同学提出可以利用一次性注射器来进行模拟实验。将收集到的CO2存入到一次性注射器中,然后注入到盛有水的封闭容器中,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获得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与已有的前概念进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优化认知结构。促进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二、不断诱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目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建构主义认为认知冲突是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重要因素和条件,也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和要求。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建立新的学习目标,引发新的思考,主动积极的学习是有效的途径,可以促进实验教学的进行。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设置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然后通过思考和分析,引发认知结构的变化,最后实现认知结构的优化。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关键在于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存在不足或者错误,然后在外界和内部的推动下形成完善和优化认知结构,形成预期的认知目标,才能实现认知结构的转变。教师作为重要的外界因素,其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在化学实验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帮助。首先,问题导入——设置问题情境;其次,建构概念——创设判断条件;再次,问题解决——形成最近发展区,获得独立概念和结果;最后,归纳总结,通过获得的新概念和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四、建构性探究实验教学的辅助教学途径

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之一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实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获取、筛选、接收、应用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针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弊端和不足进行补充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把许多在现实中无法进行或者反复进行的实验直观呈献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了解学习内容。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旨在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通过教师的引领,使学生在富有激情、活力、自主的课堂中,循着对有意义问题的思考,在理论推理、实验探究、概括提炼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不断坚持、积累、创新,就会使化学课堂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近。

作者单位 黄骅市吕桥镇中学

编辑 薛小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打造高中化学自主建构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初中学生化学前科学概念的调查及其对策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
教、研、评三管齐下,她在实践中探索思维生长的方法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现状及有效教学的对策分析(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