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滨湖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若干思考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南邻太湖,京杭大运河绕境而过,属典型的江南水乡。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与河争地行为时有发生,局部地区水系萎缩,沿湖关闸挡污带来引排不畅,城郊结合部污水直排现象尚未杜绝等诸多因素,对滨湖区水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也给滨湖区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当前水环境综合治理存在的五大问题

1.基础保障较为薄弱

整体防洪标准偏低,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和原有的天然水系遭到人为破坏,水系不畅,对地区防洪保安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2.河道治理困难较多

各基层在河道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中,普遍资金压力较大,推进力度不平衡,“回潮”现象时有发生;城郊结合部沿河外来出租户周边环境较差,且日常管理工作涉及部门较多,工作难度较大。

3.水资源保护依然滞后

江南水网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水质存在不同程度污染,属于水质型缺水地区,各级水作为商品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节水创建资金补助尚有缺口,给节水创建工作带来了难度。

4.管理体制不够顺畅

跨界河道管理存在责任不清、分工不明、机制不活的现象;部分水利工程建设与移交监管存在脱节现象,后续管理缺少协调统一性。

5.人才队伍有待加强

水利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现象严重,水利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捉襟见肘;基层水管单位人员配备不足,一线人员临时聘用工较多,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

二、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出路和对策

水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彻底转变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就水利部门而言,要树立全新的治水思路,注重源头治理,从管水的被动局面向治水的主动局面转变,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1.全面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各级防汛防旱组织,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工作责任制,完善防汛预案和应急机制,强化防汛物资储备和抢险应急救援演练,加强防汛决策指挥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区域内重要河道的拓浚建设工程,维系河网水系畅通,提高水域行洪能力;加快推进太湖大堤达标建设,新建或改建工程达100年一遇标准,同步做好山洪防治、闸站改造、农田水利、白蚁防治、年度岁修、日常维修和养护工作,使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达到95%,工程良性运行率达到90%。

2.全面加强水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深入开展太湖水污染防治,加强蓝藻打捞处置,重点做好藻水分离站工艺改造、蓝藻双向输送管道互通、打捞点清淤、藻泥后续处理等工程,提升蓝藻打捞处置效率,确保太湖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统筹推进河流综合治理,加强控源截污、清淤疏浚、调水引流、生态修复等工作,消除水体黑臭现象,形成安全生态的城市水系脉络。坚持水环境保护与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以水利风景区、水美乡镇、水美村庄等创建为抓手,着重发展资源条件较好的、能够代表地方水利特色的景观项目,打造“三分秀色两分水、一城风光半城湖”的和谐美景。

3.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以“三条红线”管控、水资源行政许可管理为重点,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100%,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65%,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0.2亿m3,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在58万m3;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创建中小学节水教育基地,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控,鼓励使用循环水,加强水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促进依法治水、依法管水。

4.全面加强管理责任体系建设

深化“河长制”管理工作,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河长制管理体系和区、镇(街道)两级河长办管理机构,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思路,通过“告河长书”、巡查督查、信息上报、水质监测、通报约谈、绩效考核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发挥河长的牵头、指导、协调作用,着力破解“九龙治水”“多头治污”的难题。进一步将行业监管责任与市场化运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在黑臭河道整治、蓝藻打捞、水利工程管理等工作中,用“经营水利”的理念,鼓励水利资源作为资本要素进入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为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资金保障。

5.全面加强水利行业发展体系建设

深化水管体制改革,按照工程设施现代化,管理工作规范化、控制运行科学化,行业管理法制化的目标,逐步建立涉水事务统一、高效、权威的水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加快水利科技建设步伐,积极推广水量遥测、节水、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等先进技术,提高水利行业整体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形成水利、党政管理、信息技术专业齐全的人才队伍。

三、滨湖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实践经验

滨湖区是无锡市建设太湖新城的重点区域和建设山水城、生态城的标志性板块,全区总面积628.15km2,境内水系纵横,湖泊河网星罗密布,坐拥太湖面积207.18 km2、岸线112.6km,河道333条、家塘229只,千亩以上圩区5个,水面率达59%。近年来,随着“治太保源”“河长制”“清水行动”“黑臭河道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水环境综合整治“组合拳”的发力,滨湖水环境日益好转,水生态逐步恢复,水景观亮点呈现,滨湖治水模式已得到各界的认同和肯定。

1.抓紧抓实防洪保安工程

新建、翻建维修护岸石驳25.373km,建成标准化现代化水利站6个、排灌站22座,农村水利抵御灾害能力进一步提高;完成了梁溪河东部地区防洪排涝工程,核心区块防洪减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马圩东大堤加固等一批工程,进一步提高了马圩地区防洪安全等级;实施了贡湖湾7座闸站改造工程、黄金湾浜、圩田里浜排涝泵站工程,为锡南片区安全度汛发挥了显著效益;河埒地区山洪防治二期工程、东大池上游嶂山泄洪沟工程、沿山河综合整治等一批工程,确保了山洪走廊畅通无阻,为安全度汛提供了保障。

2.蓝藻治理工程及时可靠

作为无锡市蓝藻打捞与处理的主战场,2007~2016年,滨湖区累计打捞蓝藻565万t,分离出藻泥20.2万t,太湖连续9年安全度夏。全区共组建专业打捞队伍25支414人;应急打捞人员370名,配备壬子港、闾江口、千波桥等7大藻水分离站,落实专业机械打捞船55艘、一般打捞船45艘、专用运藻船9艘、运藻车17辆、吸藻泵67台,落实应急堆放点5个80亩,近两年,通过实施陈藻处理工艺能力提升工程,全区蓝藻日处理能力己达15720t/d,基本形成“机械化打捞、专业化队伍、工厂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治理之路。

3.河道专项治理与长效管理齐抓

2008年起,滨湖区以“河长制”管理为抓手,大力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共设立市级“河长制”河道3条、区级“河长制”河道77条、镇级“河长制”河道226条,在无锡市率先实现了管理全覆盖,创建示范河道49条、精品河道20条、精品家塘13个,创建无锡市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示范镇2个、示范村13个;2013年起,滨湖区进一步贴近民生,对全区21条黑臭河道按照“一河一策”实施专项整治,2016年,又启动了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全区河道的水质和河容岸貌显著提升。

4.“三条红线”与行政执法共管

“十二五”期间,滨湖区启动实施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管控方案,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0.11亿m3,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年下降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年下降率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9%以上,用水户装表率达99.5%,完好率99%,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共创建省、市各类节水载体55个;加大水行政执法巡查力度,规范水政监督检查行为,共调查处理涉水案件308起,立案查处17件,维护了滨湖区良好的水事秩序。

5.功能布局与亮点营造同步

依托沿湖丰富的水资源禀赋,滨湖区围绕“一湖两河”,即太湖、梁溪河和长广溪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功能布局,贡湖湾湿地、十八湾沿湖景观带、梁溪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一大批水生态环境项目相继完成,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之作。2012年,长广溪成功创建为全国第十二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已成为滨湖展示区域水生态文明形象的一张“烫金名片”;2013年龙寺生态园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称号;2014年滨湖区再上台阶,通过了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国家级验收,并创建省级“水美乡镇”1个、“水美村庄”7个。

四、结语

随着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滨湖水利工作应势而动,实现了传统水利向生态水利的积极转变,内涵不断丰富、社会服务功能全面拓展。滨湖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方针,全方位、高水准、深层次营造环境优美、和谐宜人的人居环境,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上一路前行,迈出了坚实的足迹,也为其他地区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单位:1.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无锡分局 214000 2.无锡市城市防洪工程管理处 214000 3.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常州分局 213000 4.苏州市吴中区横泾水利管理服务站215000)

(专栏编辑:张 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超: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构想与展望
2017最新水利局工作总结
濮阳市范县:打造“县域治水”全新模式 擘画“水美范县”生态蓝图
再“饮”黄河水 北京的母亲河“动”起来了
河北去年生态环境用水量39.26亿立方米 占比首次超20%凤凰网河北
朱喜:《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和过度提标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