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陈风雷

(江苏省南通中学 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自主发展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处于第一层级的核心地位,促成学生自主发展是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而学科教学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阵地。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应该通过组织学生自主整理、自主探究、自主命题等策略实现知识的激活、深化和综合,从而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自主发展;化学复习教学

自主发展一般是指建立在学生自我发展需求及意愿基础上的内在的、主动的发展。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与文化基础、社会参与共同构成第一层级的组成要素。其中,自主发展又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个方面,居于诸要素中的核心地位,学生只有能够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才能获取并掌握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文化基础,并且具备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方面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所以,促成学生自主发展是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在广义知识观下,高考复习的核心任务主要“包括激活知识、深化知识、综合知识和运用知识等几个方面”[1]。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应该通过组织学生自主整理、自主探究、自主命题等策略实现知识的激活、深化和综合,从而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一、让学生通过自主整理激活知识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所涉及的知识,主要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逐渐获得的,由于时间等原因,学生对这些知识会产生缺失、模糊、混淆等不同程度的遗忘现象。针对不可避免的遗忘,复习教学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激活知识,让学生能准确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并将知识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系统,从而进入长时记忆,以便运用时的检索和提取。在复习教学中,教师主导的“难度和节奏”有时可能与学生的需求不在同一频率上,部分学生会被牵着鼻子走,这时的复习效果也会是事倍功半;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让他们自觉地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自主整理,则能促进他们实现知识的有效激活。

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高考试题中经久不衰,近年来的江苏高考基本都是通过新情境下化学方程式或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进行测试。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复习,可以让学生分三个步骤进行自主整理。首先,让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进行梳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本质和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表现,以及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其次,让学生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氧化还原反应实例,分析其中所表现出的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如: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元素价态高的所在物质,氧化性不一定越强;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一般越弱;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升降的总数相等,物质得失电子的总数也相等;体系中多种物质都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性强的物质和还原性强的物质优先反应等等。第三,归纳整理形成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系统知识。具体包括:元素氧化性、还原性与价态的关系规律;同种元素价态转化的归中不交叉规律;氧化剂、还原剂强弱的比较规律;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顺序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的守恒规律等等。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和自主整理所得出的规律哪怕不够全面不够严密,但还是远比老师总结给他的有效得多。经过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教师的调整优化,再让学生用活化的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增强学生通过自主整理实现知识活化的信心。

例1“电解Ⅱ”是电解Na2CO3溶液,原理如图1所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阴极产生的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

图1 电解Na2CO3溶液的原理

由图1可知,阳极室有氧气生成,这应该由阳极室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OH放电生成,同时水电离平衡的破坏会产生H,H与溶液中

结合又转化为
NaOH溶液浓度增大,说明水电离产生的H+被消耗,而OH-有剩余,即H放电生成氢气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所以阴极产生的物质A为H2。这道试题虽然呈现的是一个在离子交换膜帮助下的电解反应,体现了新技术对传统电解过程产生的影响,但是只要掌握并正确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和反应规律,就能顺利实现问题的解决。

二、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深化知识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由浅入深,或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同样也是不断深化的。在建构知识的基础上,从多角度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精准程度,而且可以缩短解决问题时检索和提取知识所需要的时间。所以,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目标[2]。“深度学习”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发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深度学习”的思路,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进行再加工,并通过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过程获得深化知识的目的。

例如,对于铝的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可以让学生结合以下实验进行两个阶段的自主探究。第一阶段,结合有关实验建构铝的化合物知识体系:(1)用Al2(SO43溶液和稀氨水制备Al(OH)3;(2)将白色胶状的Al(OH)3悬浊液分装在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通入CO2气体、加入NaOH溶液、加入稀氨水;(3)将Al(OH)3溶于NaOH溶液后的溶液分装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通入CO2气体、加入Al2(SO43溶液。第二阶段,运用铝的化合物知识解决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检验和制备的具体问题:(1)资料表明,牙膏中的摩擦剂主要由CaCO3和Al(OH)3组成,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不产生气体,请设计实验定性检验Al(OH)3的存在,并定量测定CaCO3的质量分数;(2)以Al2O3、NaOH溶液和稀盐酸为原料,设计制备摩擦剂组分中Al(OH)3的可能方案,并比较确定其中最节约原料的设计。

第一个阶段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激活有关Al(OH)3两性的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拓展对实验室制备Al(OH)3途径的认识。其中,实验室制备Al(OH)3除了用可溶性铝盐与弱碱(强碱过量会溶解氢氧化铝)反应以外,还可以用NaAlO2溶液与弱酸(如通入CO2气体)或者可溶性铝盐反应。在第二个阶段的探究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利用给定原料制备Al(OH)3方案的设计与比较,需要灵活运用有关铝的化合物知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铝的化合物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深化认识。

近年来,江苏高考化学试卷中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试题,基本都是以实验室或科研、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要求学生运用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实际问题中的转化关系作出正确判断,或者要求学生推理分析试题中可能给出的陌生物质的性质。同时由于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承载着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这类试题还总是要求学生用有关的化学反应原理知识解释物质之间转化关系的现象。所以,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过程,不仅能够获得对知识的深化认识,而且还应和了高考试卷中有关联系实际试题的要求,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通过自主命题综合知识

目前的高中学科课程都是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所组成的,由于受模块教科书之间先后关系的限制,新授时必须按一定的模块顺序组织教学,而高三复习教学是综合学科知识的最佳时机,这时应该打破模块知识之间的限制,按照整个学科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建构,以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知识激活和深化基础上的自主命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知识和运用知识,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017届高三学生第一学期期末放假的时候,学校正好完成高三化学的第一轮复习教学,笔者对班级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利用寒假命制一份高考化学模拟试卷,题型、题量、难度都参照江苏近三年的高考真卷。

作业形式从被动做题到自主命题的改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对自主命题作业的认同度和重视度非常高,在新学期开学时都准时上交了自己命制的试卷,部分同学还标注了自己的命题意图。笔者以学生的试题为题库组合了一份试卷用于第一周的测试,并让命题学生对自己的题目进行讲评。这份试卷不仅难度和区分度都比较好,而且在讲评环节一个个命题学生娓娓道来,有的说自己在这类试题上多次出现同样的错误,看看大家是否注意到;有的说自己特别设计了某个陷阱,看看有几个同学中招;有的说自己命制的试题有很大的陌生度,看看大家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怎样等等。

例2 常温下,向20.00 mL 0.1000 mol·L-1(NH42SO4溶液中逐滴加入0.2000 mol·L-1NaOH溶液时,溶液的p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不考虑溶液的挥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溶液p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

A.点a所示溶液中:c(

)>c(
)>c(H)>c(OH

B.点b所示溶液中:c(

)=c(Na)>c(H)=c(OH

C.点c所示溶液中:c(

)+c(H)=c(NH3·H2O)+c(OH

D. 点 d 所示溶液中:c(

)>c(NH3·H2O)>c(OH)>c(

例2是班级同学改编的一道试题,正确答案为AC。点a所示溶液为(NH42SO4溶液,其中各离子浓度的关系与选项一致。点b所示溶液的电荷守恒关系是c(Na)+c(H)+c(

)=c(OH)+2c(
),当溶液 pH=7时,c(H)=c(OH),则有 c(Na)+c(
)=2c(
),此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 10 mL,c(Na)<c(
),则c(
)>c(
),所以c(
)>c(Na)。点c所示溶液的电荷守恒关系也是c(Na)+c(H)+c(
)=c(OH)+2c(
),将物料守恒关系 c(
)+c(NH3·H2O)=2c(
)和c(Na)=c(
)代入,即得选项中的关系。点d所示溶液中 c(NH3·H2O)接近 c(
)的两倍,所以 c(NH3·H2O)>c(
)。该题考查的知识点多,综合性较强,能有效地测试学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以及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学生要编制出类似的试题,自身必须实现相关知识的融合,否则他们难以有这样的“视野”和“格局”。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过:“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3]。学科教学始终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在高三复习课教学中只要贯穿学生自主发展的主线,不断探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就不仅能准确把握高考走向而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更能确保全体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军.实施化学高考有效复习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4):33-36

[2] 胡久华,罗滨,陈颖.指向“深度学习”的化学教学实践改进[J].课程·教材·教法,2017(3):90-96

[3] [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前言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10-0056-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10.019

*本文系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培养资金资助项目、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H20162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复习必备】高二化学(上册)所有知识点归纳
2012高考化学复习:铝及其化合物
教学设计--《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课题1 常见的碱 教学设计
教师招聘面试之化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doc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