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都市近郊名村如何复兴—南京市杨柳村规划策略探析

一、杨柳村简介

南京市杨柳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位于南京市区南部,紧邻江宁大学城,属于南京都市近郊村庄。2014年,杨柳村被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南京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填补了南京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空白。

杨柳村属于典型的都市近郊历史文化名村,同时受着城市文化、农耕文化的双重影响;但现实中,由于受自然、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制约,杨柳村的保存状况堪忧。因此,针对此类都市近郊历史文化名村,探索一种因地制宜、可操作的保护策略迫在眉睫。

图1 杨柳村区位图

二、都市近郊历史文化名村的规划策略

规划根据村庄的典型特征及发展困境,采用因地制宜的规划策略:

(一)深入研究村庄历史演变,整体延续村庄历史格局

都市近郊历史文化名村多数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规划应当充分挖掘村庄历史底蕴,以便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规划应根据名村历史格局留存较好的现状特征,整体延续村庄的历史格局,传承村庄的整体意向。

(二)全力保护现有建筑遗存,适度恢复重要历史元素

多数历史名村的建筑遗存均损毁严重,遗存下来的建筑质量也不佳,所以留存下来的建筑更加弥足珍贵,规划应该全力保护现有的建筑遗存;结合村庄旅游发展的需要,在深入历史研究的基础上,适度恢复村庄历史上重要的、符合现代功能需要的历史元素,增加村庄的可视度。

杨柳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鼎盛时建成36座堂式大宅。1982年第一次全国文普时尚有13座基本完整,目前基本完整的仅剩3座。虽然建筑遗存损毁严重,但杨柳村仍是南京市现存古民居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村落。近年来杨柳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整治后的建筑风貌与历史风貌差异较大,传统风貌延续不足,杨柳村文化遗存及历史风貌亟待保护。

(三)合理植入现代休闲功能,弹性组织综合交通设施

针对村庄现状“空巢化”严重、活力不足的困境,规划应合理植入现代休闲功能,增加就业岗位,吸引人口回流,提升村庄活力;结合村庄“周末现象”明显的问题,规划应弹性组织综合交通设施,用以应对村庄周末、假期交通压力巨大、工作日门可罗雀的现象。

(四)谨慎选择整治更新方式,积极保持乡土特色风貌

因旅游发展、商业开发的需求,导致众多村庄选择大规模的商业、旅游开发模式,造成了“建设性”“开发性”的破坏,近郊村庄是乡愁文化最直接的展现地,规划中应该谨慎选择整治更新方式,尽量减少大拆大建,环境塑造不能照搬城市的造园手法,应通过与乡村文化、农业景观的协调整合,积极保持乡土特色风貌,展现“乡愁记忆”。

三、保护与复兴实践

(一)在区域视角下开展村庄历史研究及现状分析

1.在区域历史文化背景下,研究村庄历史变迁、挖掘村庄的文化内涵

杨柳村拥有400多年的建村史,历史悠久,规划从区域历史中分析了村庄从起源—建成36座宅院—因战火衰败—复兴的发展过程(图2)。在区域历史视角中分析村庄宗族姓氏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图3),明确村庄是南京明清古村落代表的历史价值。

2.在区域山水环境中分析村庄的格局特色,剖析村庄建筑型制及风貌特色

规划从区域山水环境的角度,分析了村庄“丘陵—古村—湖塘”背山面水的山水格局(图4)、“依塘而居、沿路拓展”的总体格局(图5)、“梳子状”的街巷格局、“横向多路,纵向多进”的院落格局。对比皖南、南京城南的民居,分析自身民居的特色,总结其“青砖小瓦马头墙,轿式大门花格窗”的建筑特色风貌,体现了浓厚的南京地域特色,是南京明清民居建筑的典范。

图2 村庄起源变迁分析图

图3 村庄鼎盛时期格局推演图

图4 山水格局图

图5 村庄整体格局图

图6 村庄传统建筑风貌分析图

(二)整体延续村庄历史格局,保护村庄生长环境

规划延续杨柳村“背山面湖”的自然山水基底,塑造山水田园环绕中的名村风貌。在格局保护上,形成“山水格局保护—整体格局保护—街巷格局—院落格局”四级保护构架,保护村庄生长环境的完整性。

1.山水格局保护

保持村庄“背山面水”的山水格局,强化山水田园环绕中的历史文化古村意境(图7);维持村庄由北向南“丘陵-古村-湖塘”的整体空间关系和景观格局,这是杨柳村田园乡村风貌的重要空间载体。

2.整体格局保护

保持“依塘而居、沿路拓展”的村庄整体格局,保护“2沟8塘”(图8),串联整合内部沟塘滨水空间,增强村民活动与滨水空间的关系;文物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修缮、修复的同时,应保持或尽可能恢复其与水塘的空间景观联系,优化水塘沿线建筑布局;整治、改造、新建建筑则应保持和延续“依塘而居”的空间格局。

图7 村庄山水格局保护示意图

3.街巷格局保护

延续杨柳村“梳子形”街巷格局(图9),垂直于羊留路规划主要街巷,梳理东西向联络街巷,组织滨水步道,恢复重要街巷“青石漫地石门楼”的青石街风貌。

图8 村庄整体格局保护规划图

图9 村庄街巷格局保护规划图

4.院落格局保护

积极保护13处建筑院落,展示其以“堂”为单位、横向多路纵向多进的特色建筑形制,适度复建已经损毁重要历史建筑,加强现有建筑的整治改造,形成村庄整体的院落肌理格局。

(三)全力保护现有建筑遗存,传承传统风貌

1.建筑遗存保护

针对村庄建筑遗存损坏严重、现存历史遗存不多的情况,规划提出全面保护的策略;规划采用修缮维护、恢复格局、保护本体等多种方式全力保护13处堂式建筑遗存(图10)。整体展示特有的以“堂”为单位、横向多路纵向多进的院落格局,并对文保单位、风貌建筑制定了保护图则,为未来实施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2.建筑风貌保护

在保护现存文物保护单位、传统风貌建筑的基础上,其他建筑的维护、整治应尽可能地延续“堂”式建筑风貌,以提升古村建筑历史风貌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3.建筑遗存利用

结合现有的建筑及环境修缮改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的空间;利用传统民居维修逐步恢复当地传统的砖雕、石雕、木雕工艺,传承特色建筑技艺;合理利用建筑遗产,汇集纸扎、板鸭制作、脸子制作等传统工艺;通过博物馆、展示馆、手工作坊、创意工坊、传统特色商业文化展示、民俗演出等方式来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古村的文化特色(图11)。

图11 非物质文化遗存保护空间规划图

4.适度恢复重要历史元素,丰富村庄景观的可视度

村庄虽然历史遗存较少,但通过历史研究,众多重要历史元素的遗址、形态尚能明确。本次规划即在深入的历史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历史元素的历史特色、位置、实用性等因素,适度恢复部分建筑的历史格局、复建重要历史元素,如结合旅游需求恢复生活作坊、结合游览线路需求恢复北岸上码头、恢复风水桥作为村庄入口标志、恢复洪水楼作为村庄观景塔等措施,丰富村庄的体验性和景观的可视度。

5.合理植入现代休闲功能,提升村庄功能活力

作为距离南京主城最近的古村落,规划应充分利用杨柳村都市近郊的区位优势,适当植入现代休闲功能,发展休闲旅游业,创造就业岗位,缓解村庄人口空心化的问题,提高村庄发展活力。规划总体上将村庄分东西两大片区,西片区以文化旅游功能为主,突出保护与展示;东片区以居住功能为主,突出村民生活和公共服务(图12)。

图12 村庄规划总平面图

6.积极保持乡土特色风貌,让人记得住“乡愁”

杨柳村都市近郊的区位,使其乡村风貌成为周边地区稀缺的景观;保持其乡土风貌是提升村庄吸引力的重要措施。

(1)在庭院整治中保持生产种植、生活美化相结合

整治河塘水系周边场地,提升滨水景观风貌;保持东西沟之间、东入口、村庄北侧的田园景观风貌;在人流集中地方建设绿地游园广场;整治建筑环境、改善庭院绿化。保留现有水杉、梧桐等树木;沿村庄水系种植柳树,村庄外围种植杨树,呼应杨柳村的村名。

(2)在水环境塑造中延续水埠头的使用

杨柳村的水埠头相对于江南水乡的埠头来说有着自身的特色,村庄埠头主要分布在水塘边上,不承担交通功能也不与建筑连接,主要服务于村民们的生活。规划中结合驳岸类型及活动特点,主要采用以上三种形式的水埠头,为村民生活提供便利,展现乡土特色(图13)。

图13 水埠头规划设计图

7.弹性组织综合交通设施,以应对村庄“周末现象”

都市近郊景中村“周末现象”的特殊性在于周末出现的交通问题在工作日并不存在,常规策略一般是针对规划基地进行一次全天候的成型规划,对于被“周末现象”困扰的近郊景中村并不适合,一是为了周末两天使用的设施而进行全天候的建设是一种浪费;二是会一定程度的破坏村落自然环境特色和人文特色。基于此,为缓解杨柳村的“周末现象”,规划中做出了一系列弹性规划策略的探索。

(1)从“穿过式”到“周边式”转变

杨柳村现状的交通方式为“穿过式”,进入村庄的车辆、城乡公交线路均是从村庄唯一一条东西向贯通的道路—羊留路穿过;一到周末,大量自驾游车辆、过境车辆涌入,常常造成村口两端大量堵车,对入村游览活动影响非常大,缓解此类现象的关键点在于机动车的分流和停车安置。规划通过在村庄南侧新增过境道路和变换原有过境道路成“周边式”,疏导进村车流、人流,游览车流在村口集中、过境车辆在外部绕行,最大限度减少旅游车辆对村庄的干扰。

(2)布置截流停车场,并尝试生态停车场设计

规划在村庄东西两侧设置停车场,引导游客步行或乘坐电瓶车入村游览;并结合晒谷场、果园林木设计停车场,建造多用停车场、生态停车场,满足停车的弹性需求。

(3)组织多样化的旅游交通线路,重现水上繁华交通

杨柳村现状主要的交通方式比较单一,但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发现杨柳村历史上水运交通曾经非常发达。规划与杨柳湖风景区统筹考虑组织旅游线路,通过延续杨柳村“水上运输”的历史,增设游船码头,通过水上“游船环线”、陆上“观光车环线”对接杨柳湖,通过山地自行车游线对接马场山,设置多样化的旅游交通线路,在创造更为丰富游览体验的同时减少入村车辆数量。

8.采用“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的更新方式

在全面保护杨柳村历史遗存的基础上,采用“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的更新方式,规划不再新建住宅及商业用房,主要利用现有的房屋改造,提升村庄的服务设施。结合村庄面临的现实问题,制定“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行动计划;明确村庄的近期实施项目,细化投资估算,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铺陈在大都市近郊区的乡村终究成为要素变动激烈、土地使用混杂、社会治理薄弱的区域,也导致在这种地区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遭遇巨大的挑战;对此类村庄的保护应当在严格遵守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要求的同时,也考虑到村庄的自身特点,在不破坏村庄原有风貌的同时,适当增加村庄活力,从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定制保护规划策略,是大多数市近郊区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和复兴的正确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苏传统村落怎么保护?破坏将受罚!
村庄规划案例5: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塱头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卢家慧:(海南)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印象荷巷桥:闵行西南角这座古朴而美丽的传统村落,你见过吗?
传统村落
福州市今年将完成245个村庄的规划编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