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存在只为等待你的到来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提到这些语句的时候,很多人立马就能把它记到心里去,这是为什么呢?有人会说,当然是因为这些语句写得好呀!那它又好在哪里呢?是修辞好还是结构好呢?笔者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句的好法自在心间,毋需深究,然而在诸多的好处当中,“说到听者的心里”或许是人们能够记下这些话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些灵动的语词里寄寓着一份特定的情感,当读者的眼睛触碰到它的瞬间,就像是在心灵的湖面上投下了思想的倒影,让自己真真切切地被打动了,于是这些文字瞬间就被激活了,化成刻骨铭心的一笔一画游走于眼前,直入心底!每每念及,甚至于会听而落泪,顾盼生情!

尽管本文所提系统能够生成答案正确、内容丰富、形式自然的答案形式。但是,通过分析样例,发现依然存在如下问题:(1)生成的答案包含一些无意义和错误的词汇(如ID 6);(2)无法匹配到正确的事实(如ID 7);(3)生成的答案包含了与知识全局信息不一致的词汇(如ID 8中的“他” 应该是“她”)。

由此,我们是不是需要考虑一下,写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太多的时候,我们会被一种观点束缚:写作就是用来表达作者真情实感的。这种创作理念原本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仅仅服务于自己观点的表达,那完全可以让这些文字封存于一个自我的私密空间。然而这真的符合创作者的初心吗?如果不甘心孤芳自赏,还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与他人分享,那势必要努力把话说到他人的心坎上,否则,没人愿意毫无意义地耗费自己的时间为他人鼓掌!

词之过片也可以另辟新境。如吕渭老《卜算子》中上阕写眉为愁锁,并用叠词“千千”修饰泪的何其多来言作者心中无限愁。下阕首句“莫唱短姻缘”,笔锋一转,另辟新境,把上阕的哀愁一扫而光,加之尾句“谁信”二字,又将上阕的愁情推开置去。

要实现与他人分享,首先应当尊重读者,积极地了解他们的需要。没有需要就没有市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概念,是可以运用到众多领域的原则。很多人在创作的时候缺乏这种需求意识,写出来的文章没有读者,缺少市场。因为以这样的背景创作出来的文章与他人既没有志向上的相投之点,也没有情感上的相通之处,再华美的语言少了思想情感这个内核,也会失去与读者亲近的资本。笔者并不否认自娱自乐的文章亦会成为经典,但如果让“当下”缺位,少了现世的精彩,不能不说是创作者的遗憾。或许有人会认为,过多考虑读者的写作是不是多了些苟且,少了些尊严。其实,一个优秀的创作者在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对语言一定有高超的驾驭能力,假如思想深邃厚重,那么轻盈活泼就不失为语言上的一种选择,语言和思想的相得益彰绝不是保持平行的呆板,也可以是两个枝头的绚烂,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行者驻足,为自己寻访那个未曾谋面的知音。

“需要”对于创作的意义,绝不是创作者的委曲求全,而是创作者的一种自我修炼。在探寻读者需要的时候,你才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观点,在与他人多次的思想碰撞中,你会发现自己的鄙陋,看到更加深远的境界,从而结合别人的思想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进而让一个更加成熟的思想呈现在笔端。同时,在语言使用上,也会因为这样一个审视的过程,让自己学会选择,学会变化。进行有分寸的创作会让肆意的自我宣泄变成娓娓道来的水到渠成,赢得听众的同时抚慰自己的内心。

写作是独特心灵的映射,是迎风绽放的花朵,会写作则在保护这份独特性的同时,为其赢得了蜂蝶飞舞的壮美!就让我们以最真诚的心沉浸于写作的美丽世界,让创作与阅读携手传递人间真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议论文的“结尾”艺术--任玲的博客
试论当代书法理论批评文章的文风
6 我 看
如何写篇好文章?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讲义
360智脑谈论尽可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