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困境与突破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走向是目前教育界最为关注的问题。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将集团化办学作为一项主要试点任务[1],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了基础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求新、求强的必然选择。现如今,我国许多地区已确立了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路径,有些地区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我们在肯定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成效的同时也应正视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现实困境,并且寻求积极的方法,提升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效率。

一、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涵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概念从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领域延伸而来。教育集团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新的教育开发经营模式,其经营优势和绩效日益得到教育界和经济界人士的认同,以至于有学者称其为“民办教育发展中的一项令人神往的事业[2]。集团化是指把若干单个的组织或个体集合起来使之发挥集团的优势[3]。同理,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为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名校为核心由两所或多所不同的学校组合成的教育共同体的办学模式。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其意义在于可以满足国家、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的需求,调和基础教育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自己选择的,以后哪怕入刀山火海,也不后悔,不怪你们。已是新世纪了,爸妈,给女儿一次选择的机会吧!”

首先,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能够适应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由于我国基础教育资源条件的限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同学校所获得的教育资源存在差异,获得较多教育资源的学校成为优质学校,而获得较少教育资源的学校成为弱势学校,长此以往学校间的办学差距不断拉大,造成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2012 年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集团化办学[4]。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在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校示范作用的同时,对教育资源弱势学校进行“资源分享性补偿”,缩小资源优势学校和资源弱势学校之间的差距,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其次,加强校际融合,实现校际间的优势互补。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优势学校和弱势学校双赢的过程,可以加强优势学校与弱势学校间资源有机融合和优势互补,密切校际间的联系,使得集团成员学校得到共同发展。一方面,优质学校是集团的核心,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例如向弱势学校分享高效的教学和管理经验,输送优秀的师资,提供物质支持等。在优势学校向弱势学校提供支持的过程中,不仅帮助了弱势学校快速提升教育质量,而且能够促使优质学校理性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实现学校的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弱势学校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不是被动变化的,他们在与优势学校的合作过程中内化优质教学经验,结合学校的校情积极推进和配合变革,这一过程也是弱势学校实现教育质量提升、缩小与优质学校差距的最佳机会。

再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缓和择校矛盾。现如今,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追求和需要与日俱增,但是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是相对稀缺、有限的,由此引发了优质学校一位难求、薄弱学校门可罗雀的“择校热”现象。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与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追求相契合,旨在整合、重构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的辐射范围,促使薄弱学校快速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优质学校和弱势学校在教育资源投入上的差距日渐缩小,从前的弱势学校会逐渐发展成为优质学校,使优质学校的基数不断扩大。优质学校基数扩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需要,缓解优质教育供不应求的紧张状况,缓和择校矛盾。

比尔会在那里等他的,他们会顺着狄斯河向南划到大熊湖。接着,他们就会在湖里朝南方划,一直朝南,直到麦肯齐河。到了那里,他们还要朝着南方,继续朝南方走去,那么冬天就怎么也赶不上他们了。让湍流结冰吧,让天气变得更凛冽吧,他们会向南走到一个暖和的赫德森湾公司的站头,那儿不仅树木长得高大茂盛,吃的东西也多得不得了。

二、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现实困境

1.管理机制调适不当,集团管理行为低效化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了从一个校区到多个校区的“量变”。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学校管理的实质也产生了变化,原有的管理方式、组织机构不能很好地适应集团化办学的管理需求,这就需要集团适当调适管理机制。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在调整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集团领导者对管理变化的认识不到位。一些集团的领导者认为,原有优质校的管理经验丰富,管理机构布局合理、高效,办学规模扩大后推广原有优质校的管理机制便可以实现有效的集团化管理,这种简单、错误的管理认知会导致集团变革动力不足,影响集团内部整体的发展。其次,相关管理者管理能力有待提升。集团内许多管理者是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出来的,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优秀的教育者不一定是优秀的管理者,这类“教而优则仕”的管理者存在管理素养不足的情况,影响集团内整体的管理水平。再次,部分基础教育集团管理机构冗杂。为了完善集团内部的管理机构,许多集团内部会新增如管理委员会、督导委员会等管理机构,该类机构的盲目增设不仅会导致管理机构冗杂、管理人员富余等情况,还会增加集团内的管理成本,产生管理成本提高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跨境电商在未来的更好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经济政策,一方面,跨境电商物流的成本和运输时间由跨境清关和商检决定,政府可以在此设立服务窗口对跨境物流来说无疑是件好事,这样可以缩短海关清关和商检的时间。另一方面,我国跨境物流的基础不完善,如物流体系,法律法规等各方面,因此,国家可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跨境物流的健康发展,也可大大加强安全体系,减少隐患。

2.同质与特色难以调和,限制集团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便是将优质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度、规范等运用到其他学校,实现集团内的统一发展。但是,仅仅将优质学校的办学经验进行机械的复制,必然会产生集团内办学风格单一、学校文化雷同等“同质化”现象。一方面,“同质化”易导致集团内部成员学校间的冲突。“同质化”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控制,这种控制不断地积累必然会导致集团成员学校的不认同甚至冲突和矛盾,不利于集团成员学校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同质化”易限制集团的可持续发展。集团成员学校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实现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现阶段多数基础教育集团过度重视集团内成员学校的同质化,忽视成员学校的特色发展,长此以往必定会限制基础教育集团的推广和发展。因此,在不影响集团正常管理的情况下,集团应尽量放宽对集团内部学校的限制,鼓励成员学校挖掘自身的优质特色资源。

3.规模扩张与办学质量难以平衡,集团办学质量遭到挑战

办学规模扩张与办学质量提升之间的矛盾是目前基础教育集团化的主要困境。优秀的教职人员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提升集团整体的教学质量,集团内的优质校往往会通过人员共享的形式向弱势学校分派一定数量的优秀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如若在集团内弱势学校较多、集团规模过大的情况下,想要保障集团整体的运行质量势必会从优质校输出更多的优质教职人员。优质校人力资源本身有一定基数,优质校向弱势校输出人员导致优质校优秀人员总量缩减,长此以往,必定会造成优质校教育资源的稀释甚至透支,影响优质校的办学质量。而对于弱势学校而言,优质校给予的“人员补给”只是暂时性的,如果弱势学校过度依赖优质校的人员提升教学质量,那么其教学质量的提升只能是“泡沫现象”。要想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还需要充分利用优质校的人员支持,在接受优质校“输血”的过程中“造血”,从内部提升教职人员的能力素养,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4.专业指导的缺乏,难以突破集团发展瓶颈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属于新的办学形式,现如今已有一大批基础教育实现了集团化办学,很多集团在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效后,遭遇了集团发展缓慢或者发展高原期的困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集团办学简单移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缺乏理论创新。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属于不同的教育阶段、教育类型,所面对的教育对象、运用的教学方法、管理模式必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首先要认清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差别,重新明确和定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特性和意义,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指导和理论的支持。另一方面,目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依靠集团间经验的交流和优秀集团办学经验,他们错误地认为经验足便可以解决所有集团办学中的问题。经验的总结始终是朴素的、简单的,不能真正触及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本质,无法为基础教育集团化突破发展瓶颈做出指导。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专业理论是对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这一教育现象普遍规律的凝练,对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只有得到专业的指导,探索出适合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专业理论才能突破基础教育集团发展瓶颈。

三、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困境的突破

1.适时调整集团管理机制,实现集团可持续发展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规模较大,管理工作相对复杂,要想保障集团整体的优质发展,必须变革集团管理机制。集团的办学实践、办学条件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要想适应这种变化,集团的管理机制也要适时地调整、优化。在集团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遵循不同的管理原则,采取不同的管理机制。基础教育集团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初始阶段。基础教育集团发展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成员学校间的差异,提高集团整体的管理效率,因此,集团管理机制的制定要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集团可采用“以优带弱”的管理机制,凝练优势学校的管理经验并形成可推广文本,以此提升集团的管理效率。第二,过渡阶段。集团经过初期的发展,管理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进入过渡阶段。这一阶段集团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上一阶段集团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提升集团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程度,因此,集团管理机制的制定要遵循专业化原则。集团可学习和运用优秀的管理理论,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设立合理的管理机构,以此保障集团的健康稳步发展。第三,发展阶段。经过上一阶段集团的管理机制更为专业化、科学化,集团进入发展阶段。集团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适宜集团发展实践的管理机制。从理论上来讲,即使是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机制也不能适切地解决集团实践中的所有管理问题,立足集团管理实践探索出的管理机制才是适合集团发展最好的管理机制,因此,集团管理机制的制定要遵循适切性原则。集团可建立管理机制改进小组,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个性化、适合集团长远发展的管理机制。

2.以集团发展愿景为依托,构建多元的集团文化

以集团发展愿景为依托,建构多元的集团文化能够调和集团同质和特色发展间的矛盾。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方位的活动,从而使不同的活动融会起来[5]。集团内共同愿景的建立可以使集团成员学校对集团的发展方向、目标达成统一认识,形成集团发展合力,推动集团成员学校的共同发展。集团可以通过民主论证的方式建立共同愿景,在平等的基础上广泛征集成员学校的意见,并共同论证其可能性,这样建立的共同愿景不仅代表了各成员学校利益,而且能够得到成员学校的普遍认同。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需要共同愿景的引领,同时也需要保护集团成员学校各自的文化特色,使集团在运行过程中要实现同质与特色发展的有机结合。集团要创设开放、多元的文化建设氛围,在推广优秀校园文化的同时,保证成员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空间,鼓励尊重成员学校特色文化的建立。

3.建立集团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集团教学质量的“齐步走”

“学习共同体” ( Learning Community)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其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6]。教师是影响办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为了实现集团内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集团需要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以此来提升集团内教师整体的素质。集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组建教师共同体。首先,以名师工作室为契机,建立集团教师共同体。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可以带动成员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能够促进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形成合作型的教师团队文化,在提升集团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多赢。集团可以选拔若干名优秀教师,在集团每个成员学校内设立一间名师工作室,以此为契机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其次,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建立集团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网络交流平台能够打破时间和地域的局限,节约校际间教师交流的成本。集团可以开发正式的教师交流网站,或者组织集团教师利用微信、微博等常用的交流工具建立非正式的交流平台,沟通集团教师关系,让集团内的教师有机会交流教育经验、分享教学资源,实现集团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共同提升。

4.开展合作的行动研究,密切集团与专家学者的联系

行动研究是以相关理论为基础,以探究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为宗旨的,即在教育行动研究中,为了解决某一教育实际问题,研究者需要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密切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方法并在实践中灵活地调整研究策略,以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7]。许多研究经验证明,行动研究是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行动研究其研究者即行动者,也就是说集团开展行动研究的主体是集团内部人员,这些人员通过与专家学者的合作开展行动研究,不仅可以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科学地分析、判断和解决集团的主要问题,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为集团培养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专家学者具备将一般规律提升为专业理论的能力,专家学者与集团开展合作的行动研究可以支持专家学者深入了解集团的实践工作,开展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运行机制、评价机制等理论的探究,这些理论是指导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持续发展的基础。

反映测量误差Zk的噪声模型不再遵循高斯噪声,因此不能使用卡尔曼滤波器.两个传感器节点i和j之间距离测量可表示为

[参 考 文 献]

[1] 刘向红,段峻.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5):72.

[2] 陈宝瑜.民办学校作为教育产业的立法探讨[J].民办教育动态,2007(7):42.

[3] 李向辉.论职业教育集团化理论与机制创新:以“河南模式”分析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1(4):5.

[4]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EB/OL].[2016-01-11].http://www.gov.cn/zwgk/201209/07/content_2218783.htm.

[5] [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33.

[6] 王越英.打造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4(3):41-42.

[7] 吕晓娟,王嘉毅.教育行动研究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化历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6):4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发展现状及可能进路
教育风向标!北京市教委李奕等深度解读:学校未来的发展模式
集团化学区制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郴州市市属教育集团成立新闻发布会
反思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
陶西平:关于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