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部农村小学班级情感网络现状分析 ——基于整体网络分析方法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同伴关系的情感功能进行了诸多研究,但是针对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儿童情感关系的专项研究比较少,并且大部分研究主要从个体层面研究同伴之间的情感关系,较少系统地研究班级这一重要微观系统的整体情感网络状况。基于此,本研究将以班级为边界,采用整体网络分析方法,系统分析西部农村小学班级内部儿童所具有的情感关系,以及由班级全体儿童及其彼此之间的情感关系所构建的情感网络,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合理引导儿童建立积极同伴关系、实现每个儿童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

研究方法

1.被试

本研究选取广西三江县、云南剑川县、贵州纳雍县与盘县20所小学的4~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 750份,回收问卷1 75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1 657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4.7%。

2.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改编自罗家德等人的整体社会网络调查问卷[1],问卷共包含3个题项,内容分别为:(1)与其他同学的友谊关系是怎样的?(2)遇到烦心事,你向哪些同学倾诉?(3)在课下,你愿意跟哪些同学一起玩耍?班级内部全体学生在每个题项上的填答结果都会形成一个情感网络,并通过邻接矩阵(Adjacency Matrix)记录情感网络数据。其中,题项1是由学生对自己与班内其他同学之间的友谊关系进行1~5等级的评定,评分越高表明评定者认为自己与被评定者之间的友谊关系越亲密。随后,参考Hoff的处理方式,对原始数据进行二值化处理,将原始数据中得分为5的关系标记为1,表明评定者认为自己与被评定者之间具有极为亲密的友谊关系;同时将5以下得分标记为0,表明评定者认为自己与被评定者的友谊关系相对淡薄。对于其余两个题项,均采取同伴提名的方法进行填答,请学生分别就“情感倾诉”、“课下玩伴”进行提名,如果学生认为自己会向另一位同学进行情感倾诉或课下一起玩耍,就将其标记为1,否则标记为0。

煤粉燃烧特性参数见表3。由表3可知,钙硫比的增加导致燃烧残余率加大,钙硫比由1.0增至3.0后,燃烧残余率升高了3.61%,发热量降低了1.73 MJ/kg,着火点温度由405 ℃下降至400 ℃。这是因为,钙硫比的增加意味着样品中可燃质含量的减少,导致样品发热量逐渐减小,同时其可折算为灰分增加,灰分的增加降低了O2在焦炭表面的扩散速度,延长了燃烧时间,使相同时间内燃烧不完全程度递增。结合图8可知,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有机气体快速析出,焦炭开始大量燃烧,燃烧强度更加剧烈,在460 ℃左右燃烧最激烈,相比之下,钙硫比在1.0~3.0,其对最大燃烧速率的影响较弱。

3. 变量定义与测量

基于班级情感网络的邻接矩阵,利用Pajek 3.0进行社会网络分析,以获得本研究所需要的相关指标。本研究所涉及的社会网络指标包括:入度、标准化入度、出度、标准化出度、密度以及度数中心势。每项指标的内涵与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1)出度与标准化出度。出度是指个体对外建立的关系的数量。为了比较不同社会网络中个体的出度,研究者通常会将出度除以个体在网络中的最多关系数,从而获得标准化出度。在本研究中,出度与标准化出度表示学生所占有的外向型情感关系数量。考虑到本研究涉及不同的班级情感网络,因此选取标准化出度作为衡量指标。

(2)入度与标准化入度。与出度相对应,入度是指其他个体与某一个体建立的关系的数量,标准化入度是入度除以个体在网络中的最多关系数所获得的数值,以实现入度的跨社会网络比较。在社会网络分析中,入度与标准化入度被视为社会威望与社会地位的重要衡量指标。考虑到本研究涉及不同的班级情感网络,因此将标准化入度作为衡量指标。

(3)双向友谊关系。双向友谊关系为关系双方彼此互选的一种情感关系,具有亲密性、稳定性与双向性等特质。双向选择的友谊关系在同伴之间互相认可、接纳和支持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发展社会适应能力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将彼此互选为5的友谊关系视为双向友谊关系。

(4)密度。在社会网络分析中,密度是网络中实际存在的关系与可能数量的关系比例,衡量网络中节点的平均联结程度。在不同密度的社会网络中,成员之间在互动频次、情感强度、信息流动速度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

(5)度数中心势。度数中心势也称为群体中心性,是一个社会网络的整体结构指标,衡量的是社会网络中度数中心度(本研究选取入度作为衡量指标)最高的个体与其他个体的度数中心度的差距。他们之间的差距越大,群体的度数中心势的数值越高,反映出社会网络地位的差异性越大、社会网络中的权力越集中。

(109)全缘裂萼苔Chiloscyphus integristipulus(Steph.)J.J.Engel&R.M.Schust.

研究结果

1.情感关系的标准化出度

本研究以情感关系的标准化出度为因变量,分别对性别、年级、民族、留守情况、家庭地理位置以及寄宿情况等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关于性别差异。在友谊关系方面,男生的标准化出度显著高于女生;在情感倾诉与课下玩伴方面,男生与女生的标准化出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关于年级差异。在友谊关系、情感倾诉与课下玩伴方面,不同年级学生的标准化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Post Hoc事后检验表明:四年级学生在友谊关系、情感倾诉方面的标准化出度显著高于五年级与六年级;五年级学生在课下玩伴方面的标准化出度显著低于四年级与六年级。(3)关于民族差异。在友谊关系、情感倾诉与课下玩伴方面,汉族学生的标准化出度显著低于少数民族学生。(4)关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差异。在友谊关系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标准化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Post Hoc事后检验表明:父母外出打工儿童的标准化出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仅父亲外出打工儿童。在情感倾诉与课下玩伴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标准化出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关于不同家庭地理位置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友谊关系方面,不同家庭地理位置学生的标准化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Post Hoc事后检验表明:家在县城学生的标准化出度显著高于镇上与农村学生。在情感倾诉方面,不同家庭地理位置学生的标准化出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进一步Post Hoc事后检验表明:家在县城学生的标准化出度显著高于家在镇上学生。在课下玩伴方面,不同家庭地理位置学生的标准化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Post Hoc事后检验表明:家在县城学生的标准化出度显著高于家在农村与家在镇上的学生。(6)关于寄宿生与非寄宿生之间的差异。在友谊关系、情感倾诉与课下玩伴方面,寄宿生与非寄宿生的标准化出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情感关系标准化出度分析结果

项目友谊关系标准化出度平均值标准差情感倾诉标准化出度平均值标准差课下玩伴标准化出度平均值标准差性别男生0.130.120.140.120.240.15女生0.120.110.140.100.250.16T值3.22**0.70-1.83年级四年级0.140.110.160.140.260.18五年级0.120.110.140.110.230.15六年级0.120.110.130.100.250.16F值3.13*10.78***5.72**民族汉族0.100.090.120.090.220.13少数民族0.140.120.150.120.270.17T值-7.34***-6.26***-6.23***留守情况非留守0.130.110.140.110.250.16双亲外出0.110.100.140.110.250.15仅父亲外出0.140.130.150.110.270.15仅母亲外出0.120.100.150.110.270.17F值3.67*0.480.87家庭地理位置农村0.110.100.120.090.220.14镇上0.110.090.110.090.210.13县城0.170.120.140.120.270.15F值13.38***2.247.17***寄宿情况寄宿0.140.110.150.100.280.15非寄宿0.150.130.170.120.300.15T值-1.04-1.72-1.49

注: *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2.情感关系的标准化入度

本研究以情感关系的标准化入度为因变量,分别对性别、民族、留守情况、家庭地理位置以及寄宿情况等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关于性别差异。在情感倾诉与课下玩伴方面,男生的标准化入度显著低于女生;在友谊关系方面,男生与女生的标准化入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关于民族差异。在友谊关系、情感倾诉与课下玩伴方面,汉族学生的标准化入度显著低于少数民族学生。(3)关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差异。在友谊关系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标准化入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Post Hoc事后检验表明:非留守儿童、仅父亲外出打工儿童与仅母亲外出打工儿童的标准化入度显著高于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儿童;仅父亲外出打工儿童的标准化入度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在情感倾诉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标准化入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Post Hoc事后检验表明:仅父亲外出打工儿童的标准化入度显著高于父母外出打工儿童。在课下玩伴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标准化入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Post Hoc事后检验表明:仅父亲外出打工儿童的标准化入度显著高于父母外出打工儿童。(4)关于不同家庭地理位置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友谊关系方面,不同家庭地理位置学生的标准化入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Post Hoc事后检验表明:农村学生与镇上学生的标准化入度显著低于县城学生。在情感倾诉方面,不同家庭地理位置学生的标准化入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课下玩伴方面,不同家庭地理位置学生的标准化入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Post Hoc事后检验表明:农村学生与镇上学生的标准化入度显著低于县城学生。(5)关于寄宿生与非寄宿生之间的差异。在友谊关系、情感倾诉与课下玩伴方面,寄宿生与非寄宿生的标准化入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结果见表2)。

建筑工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观念,明确造价管理影响因素,并采取合理措施降低工程造价,在科学研究与管理的情况下更好地开展管控活动,提升结算阶段、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造价管控工作水平。

表2 情感关系标准化入度分析结果

项目友谊关系标准化出度平均值标准差情感倾诉标准化出度平均值标准差课下玩伴标准化出度平均值标准差性别男生0.130.100.130.090.240.12女生0.120.100.150.090.250.13T值0.47-2.49*-2.11*民族汉族0.100.070.120.070.210.10少数民族0.140.110.150.110.270.14T值-10.10***-8.28***-9.29***留守情况非留守0.130.100.150.100.260.13双亲外出0.110.090.140.090.240.13仅父亲外出0.150.100.160.090.270.12仅母亲外出0.140.110.150.110.250.13F值7.25***1.742.10家庭地理位置农村0.110.090.130.080.220.10镇上0.110.080.120.080.210.10县城0.150.100.130.080.260.10F值6.06**1.537.07***寄宿情况寄宿0.150.110.160.090.290.12非寄宿0.140.110.160.100.300.12T值0.24-0.02-0.98

3.双向友谊关系

总体而言,每个学生平均与1.98个同学建立双向选择的友谊关系(标准差为1.92),标准化处理后发现,每个学生平均与班级内部5.8%的同学建立双向友谊关系。进一步分析双向友谊关系的分布情况发现,24.7%的学生没有与任何同学建立双向友谊关系,从而在其发展过程中缺少重要的同伴支持。

进一步以双向情感关系为因变量,分别对性别、年级、民族、留守情况、家庭地理位置以及寄宿情况等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2)不同年级学生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Post Hoc事后检验表明:六年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四年级与五年级。(3)汉族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少数民族学生。(4)父母外出打工儿童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仅父亲外出打工儿童。(5)不同家庭地理位置学生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Post Hoc事后检验表明:家在县城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镇上与农村学生。(6)寄宿生与非寄宿生的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结果见表3)。

2018年12月12日,北京—2018加拿大木材中国论坛暨现代木结构建筑在健康养生产业的应用活动在北京朝阳悠唐皇冠假日酒店举行,此次活动由加拿大木业主办。活动吸引了超过250名专业人士的热情参与。出席此次论坛的演讲嘉宾包括:中国木材及木制品流通协会首席专家朱光前先生,来自加拿大温哥华沿海健康家庭护理区域主管Jo-Ann G. Tait女士以及加拿大Equilibrium工程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Robert Malczyk先生等。

表3 双向友谊关系分析结果

项目平均值标准差性别男生0.060.07女生0.060.06T值1.98*年级四年级0.060.06五年级0.050.06六年级0.060.06F值5.76**民族汉族0.040.05少数民族0.070.07T值-8.71***留守情况非留守0.060.07双亲外出0.050.06仅父亲外出0.070.06仅母亲外出0.060.07F值3.08*家庭地理位置农村0.050.05镇上0.050.05县城0.080.08F值15.06***寄宿情况寄宿0.070.07非寄宿0.080.08T值-1.89

4.情感网络密度

本研究对情感网络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友谊关系构成的情感网络密度位于0.05~0.29,平均值为0.14,标准差为0.06;由情感咨询关系构成的情感网络密度位于0.07~0.40,平均值为0.15,标准差为0.07;由课下玩伴关系构成的情感网络密度位于0.13~0.59,平均值为0.27,标准差为0.10。此结果说明:在情感领域,班级内部学生之间存在着较为密集的课下玩耍的社会交往活动,但是,在更具亲密性的友谊关系以及更具隐私性的情感倾诉等方面,班级内部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稀疏。

本研究进一步研究班级规模、班级民族构成、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年级等变量对情感网络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班级规模与情感网络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友谊关系,P<0.001)、-0.71(情感倾诉,P<0.001)、-0.66(课下玩伴,P<0.001),即随着班级规模的增加,情感网络密度呈现降低的趋势。(2)班级民族构成与情感网络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友谊关系,P<0.001)、-0.59(情感倾诉,P<0.001)、-0.57(课下玩伴,P<0.001),即随着班级民族构成趋于多样化,情感网络密度呈现下降的趋势。(3)不同地理位置的情感网络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Post Hoc事后检验发现,乡镇学校的情感网络密度(友谊关系、情感倾诉、课下玩伴)显著低于农村学校。(4)不同年级的情感网络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Post Hoc事后检验发现,四年级学生在情感倾诉方面的情感网络密度显著高于六年级,即四年级学生在班级内部存在着更为密切的情感倾诉关系。

5.度数中心势

本研究对班级规模、班级民族构成、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年级等变量与情感网络度数中心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班级规模与度数中心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友谊关系,P<0.01)、-0.21(情感倾诉,P>0.05)、-0.07(课下玩伴,P>0.05),即随着班级规模的增加,由友谊关系构成的情感网络的权力集中程度呈现下降的趋势。(2)班级民族构成与度数中心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友谊关系,P<0.05)、-0.05(情感倾诉,P>0.05)、-0.01(课下玩伴,P>0.05),即随着班级民族构成趋于多样化,由友谊关系构成的情感网络的权力集中程度呈现下降的趋势。(3)不同地理位置的度数中心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Post Hoc事后检验同样验证了此结论。(4)不同年级的度数中心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Post Hoc事后检验同样验证了此结论。

2组患者在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4,26],考虑是与在病房环境中的ADL活动和自我管理活动的直接练习有关;另一方面随着上肢功能的改善也可减少患者在进行ADL活动时对照顾者的依赖性,促进参与,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但两组间M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MBI的“天花板”效应有关。由于本研究中的多数患者是在慢性期,治疗前基本上掌握生活自理的技巧或能力,治疗后患肢在使用数量和质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完成生活自理活动的节能方式、效率以及双手协调能力方面,这也提示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选择更有针对性的评估方法。

分析与讨论

关于班级内部学生的情感关系情况,本研究发现,汉族学生、农村与乡镇学生以及双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在班级内部具有相对较少的情感关系,这可能制约他们通过同伴交往与互动获得发展所需的情感支持。对此,学校管理者、教师应该予以重视,合理利用自己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努力改善上述学生群体在班级中的同伴关系,以保证每个学生在班级内获得应有的社会支持,从而获得其应有的发展。令人关注的是,在情感关系的性别差异方面,本研究的分析结果与其他研究并不完全一致。方晓义认为女生往往具有更强的同伴依赖性,而男生则更强调独立性,因而女生会比男生建立更多的友谊关系[2]。但是,在本研究中,女生友谊关系的标准化出度显著低于男生。对此,本研究认为,可能由于女生对友谊关系的重视与依赖,她们在理解或界定“何为友谊?”或者“何为好朋友?”的时候,可能会设定更高的情感“阈值”,从而导致她们在彼此评定友谊关系的时候会采取更加谨慎或者保守的态度,最终导致女生友谊关系的标准化出度低于男生。除此之外,在情感关系的年级差异方面,高年级学生情感关系的标准化出度低于低年级。对此,已有研究指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们对同伴关系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强调稳定的、亲密的双向友谊关系[3],而那些基于外部特征或者更具功利性特点的情感关系可能不再是他们的追求。如此一来,高年级学生尽管在情感关系的标准化出度低于低年级,但是他们往往具有更多的双向友谊关系,而本研究对双向友谊关系的分析结果也印证了此观点。

关于西部农村小学生在班级情感网络中的社会地位(即情感关系的标准化入度),本研究发现,男生、汉族学生、双留守儿童以及家在农村与乡镇的学生具有相对较低的社会地位。此情况可能是学生自身因素(如社会行为、人格品质、学业成绩、社交策略等)、家庭因素(如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与学校因素(如学校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等)共同作用的结果[4]。针对其复杂的内、外部成因,学校、家庭与社会作为共同的教育主体,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共同努力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的氛围,尤其是关注那些具有较低地位的学生,从而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关于学生在班级内部建立的双向友谊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24.7%的学生在班级内部没有建立任何的双向友谊关系,可能导致他们无法体验到来自好朋友所提供的友爱、亲密、可信赖的同盟、有益的帮助、安抚、陪伴和肯定价值等社会支持[5]。对此,学校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念,努力创设学生沟通与交往的机会,使更多的学生在班级内部建立稳定的友谊关系,以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实现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密度反映的是社会网络成员之间交往的密切程度,对他们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整体网络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规模更大的班级中,其情感网络密度都相对较低,这可能是由每个人只能建立并维持有限的情感关系所决定的。具体而言,任何一条情感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需要个体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与情感,而这些资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限的,从而导致每个人能够拥有的情感关系数量也是有限的。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已有关系数/最大可能的关系数)可知,当班级规模变大的时候,分母会相应增大,但是分子可能并不会相同程度地变化,从而导致情感网络密度随着班级规模的变大而呈现变小的趋势。

关于班级民族构成对情感网络密度的影响,本研究发现,随着班级中民族数量的增多,情感网络密度逐渐降低。对此,可能存在多种可能的解释:首先,根据相似性假设,学生可能会选择与本民族儿童进行交往,并疏离其他民族的学生。这也就意味着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出现了断裂,而这些断裂点的数量随着民族数量的增多而递增,从而造成班级整体情感网络密度较低。另一种可能的解释为,多民族构成的班级通常处于多民族构成地区,而这些地区可能受到民族融合这一社会文化的影响,形成更为开放的交往态度。这样的社会交往态度可能被学生感知并内化,从而使他们同样持有开放的同伴交往态度,而这样的态度可能会导致学生们不会将交往对象限于班级内部,而是可能在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之间建立更为广泛的同伴关系,如此可能导致班级内部的情感网络密度相对较低。对此,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关于乡镇学校的班级情感网络密度低于农村学校的现象,存在多种可能的解释。首先,随着农村地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许多村小被撤并至乡镇中心小学,从而导致乡镇中心小学的规模急剧增大,班级规模变大。根据前文所述,班级规模增大会导致情感网络密度降低,如此一来,规模更大的乡镇中心学校的班级情感网络密度会低于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的情感网络密度。本研究对两类学校的班级规模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乡镇学校的班级规模确实显著高于农村学校(F=6.135,P<0.01),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上述推测。另一种可能的解释为,在农村地区,小学生的活动范围可能较为有限,班内同学可能是他们除亲人以外的主要社会交往对象,如此一来,班内同伴之间可能会建立更多的亲密关系,并体现为更高的班级情感网络密度。另外,农村地区通常存在家族聚居的情况,同一班级的学生可能具有血缘关系,这可能会强化了彼此之间的情感关系,最终导致班级情感网络密度相对较高。

关于班级情感网络的权力离散性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规模与民族构成对友谊关系构成的情感网络的权力离散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本研究认为可能的解释为:在规模更大的班级中,学生们可能与有限的好朋友聚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同伴群体,而不是全部围绕在某个个体周围形成共同群体。如此一来,在规模更大的班级中,很难形成非正式权力的过分集中或垄断。另外,在多民族构成的班级中,由于各民族之间彼此差异性的存在,同样可能很难形成绝对的核心人物,从而表现出相对较低的权力离散性。对此问题,仍需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予以解释。

除此之外,公路养护单位还要引进新型检测技术,对养护过程进行实施监督,针对公路养护过程中遇到的质量难题,及时解决,并确定最佳的公路养护时间,保证公路路面更加符合道路行车标准。新型检测工艺的大力应用,能够帮助公路养护人员更好了解公路性能转变情况。公路养护单位还可以制定完善养护质量体系,并定期开展监督工作,结合质检部门提供的报告,准确判断公路养护制度。

结论与建议

1.关爱“孤立”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在班级之中,往往存在一些特殊儿童,他们很少与同伴建立亲密的情感关系,不会被任何同伴群体所接受,而是孤立地存在于班级社会网络中,成为远离班集体的“孤雁”。这类学生往往特别需要教师、同伴与班集体的关爱与支持。为此,教师应该在学习和课下活动中对他们多加引导,使其逐渐地参加到集体活动之中,并在集体活动之中感受到快乐与温暖。如此,不仅能够帮助孤立儿童获得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不离不弃的和谐班级氛围,进而促进全体儿童的健康发展。

2.理性对待情感网络密度,积极鼓励同伴交往与互动

在班级情感网络中,过低的情感网络密度往往导致学生之间缺乏接触与交往的联系通道,可能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从而阻碍学生从班级中获得所需要的情感—社会支持,最终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与之相对,班级情感网络密度过高则可能导致学生个体“自我感”的丧失,使学生渐渐疏离同伴与班级,同样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产生与学生个体发展。为此,教师应该理性看待班级情感网络密度,在鼓励班内学生进行交往与互动的同时,也应该帮助他们形成更为开放的态度,逐步走出班级与更多的个体进行交往与互动,并从中获得更多交往机会,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营造平等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般而言,较高的班级社会网络地位能够使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而较低的社会网络地位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消极情感。随着学生社会地位差异程度的不断增大,高位者可能会过度使用同伴所赋予他(她)的权力或影响,使他们在交往过程中会较少顾及同伴感受,从而导致彼此关系变得紧张,关系双方也就无法从彼此交往中获得情感—社会支持,最终影响自身健康发展。为此,学校教师应该予以重视,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相对平等、自由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平等的同伴交往中获得情感支持,并且在彼此的协商与沟通下逐渐掌握社会与学校生活所需要的社会交往技能。

广西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报告 …………………………………………………………………………………………… 刘倩玲(1/50)

4.建立积极亲子关系,形成安全型亲子依恋

家长与儿童之间建立起来的早期亲子关系类型和性质对儿童以后的同伴关系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对此,家长应该在儿童早期给予高质量的抚育,例如父母能够及时意识到儿童发出的各种信号,做出及时反应,表现出较多的积极情感和社会性刺激(如亲吻、拥抱、逗孩子等),这些行为均有利于儿童形成安全型亲子依恋与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此同时,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应该树立角色意识,转变教养观念,切不可认为父母的责任仅在于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另外,尽管这部分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他们可以通过电话、书信、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亲子沟通,尽可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时空隔离所带来的亲子情感缺失,从而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与维持,进而对儿童的心理适应发挥保护作用。

5.采取积极教养方式,创设良好家庭氛围

家长作为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应该努力采取情感温暖与理解的家庭教养方式,努力为儿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使儿童能够从家庭、父母那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扩散到与同伴的交往与互动中,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另外,家长应该尽量减少使用严厉与惩罚、拒绝与否认以及过度干涉与保护等消极教养方式,以免对儿童健康心理与人格造成消极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积极同伴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如何抓住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学校全面发展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思想政治哲学部分,由于理论知识多、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存在教师怕教、学生厌学的现象。近年,高考文综试题思想政治部分以成语典故、农俗谚语、漫画等作为题材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试题有所增多。因此,平时教学中,讲到一些抽象的原理和概念时,尽量引用一些通俗、形象、生动、有趣的成语典故、农俗谚语、漫画等,可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可以把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吸引和感染学生,进而提高哲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

[1] 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第2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34.

[2] 方晓义.不同年级青少年的友伴网络结构[J].心理学报,1995,27(4):363-370.

[3] SELMAN R L.The growth of interpersonal understanding:Developmental and clinical analyses [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0:120.

[4] 孟海英,阳德华.儿童同伴接纳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2):143-146.

[5] FURMAN W,BUHRMESTER D.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th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their social networks [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5,21(6):1016-10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西部农村小学生友谊关系对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 : 班级社会网络密度的调节作用
教师节特辑 | 教师是缔造和谐师生关系的主导者
好的生生关系,是激发善意,储存美好,释放友好丨头条
理想的幼儿园教育
引导孩子交朋友
爱和友谊的区别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