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土选文的美感教育价值及教学建议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

学习语文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技能,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当下语文教学中,较为注重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关照以及德育价值的挖掘,但是对于美感素养的关照显得不足,因而造成教学中美育的缺失。中国绘画大师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日益成为隐形的竞争力,也是安顿心灵的滋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感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多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节选,这些文本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题材,其中的乡土文化类选文更是蕴含丰富的自然之美与社会之美的因素,值得教师深入发掘。

乡土文化选文的美感教育价值

美感教育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纷纷出台各项课程与教学改革政策推动美感教育。美感教育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是推动美感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中的乡土选文蕴含着丰富的美感教育资源。“乡土是一个人出生或长期居住和生活的空间,由于长期生活接触在此空间内,对此空间环境最为熟悉了解,在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自然、人文与社会环境的熏陶下,是产生深厚的感情并负有使命感的地方。”[1]“乡土”的真谛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贴合。乡土文化与实际生活深层地融合,蕴含生命的灵气与民间的“地气”。选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乡土文本具有乡土文学特有的美感,这种美具体体现在作者对乡土自然风光的描写、对人性人情的刻画以及对独特民俗习惯、地域风情的展现。

1.乡土选文的自然之美

自然是生存的基础,也是美与知识的来源。人生活在自然环境里面,所有文化都依托于寄身的自然环境生成发展。乡土选文中会出现大量反映自然美的场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原始的生命形象,令人感动。“自然美”是美学范畴的概念之一,从美学角度来诠释,它“是指作为人的审美对象的自然,对人来说具有审美价值的美”[2]。在中国文化中,自然蕴藏着丰富的意义,不仅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也意指“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人们更应该重视现实中的自然并对其进行审美观照。这个意义上的“自然”,即是指现实意义上的自然,而这种自然又是和“道”和谐地交融在一起的,其感性形态直接映涵了宇宙本体的存在,表明了自然和宇宙本体“道”之间具有一种亲和的映涵关系。

《湘行散记》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推荐的自读作品。沈从文作品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故乡山水的痴心爱恋。“全河都是大石头,水却平平的,深不可测,石头上全是细草,绿得如翠玉”,“岸边偶尔出现以吊脚楼和石板街组成的村墟市镇,高矗两岸,巍然壮观”……沈从文借助平实的文字,为读者展现了独特迷人的湘西自然风光。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中则描绘了京东运河畔的风光:“篱笆上爬满了豆角秧,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萝”,房顶上长满大南瓜的小院“开着五颜六色花朵,长满芦苇、柳棵子的运河滩”。作家笔下的乡土自然,在经过作者心灵和情感的净化后,蕴涵着自在生命的斑斓色彩。在他们的笔下,乡土风光独特如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乡土选文的童趣之美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多篇乡土选文中都透露着作者的童年记忆。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作者虽然一生不断寻找理想,开创事业,但乡土童年的烙印却永远伴随着他们。少年成长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乡土文本的一个重要主题,作者从容地书写着自己的乡土童年。那些曾经置身于美丽自然环境、纯朴乡村民俗之中的乡村少年们,依然保持着孩童的天真与童稚。作者通过童真、童言、童趣来构筑诗意的场景,作品洋溢着清新的童趣之美。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春酒》第一段写到对“喝春酒”的节目引发过春节的高潮,也体现了小孩子对热闹的向往。再如,每年喝完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有十二道菜肴的“会酒”。“眼巴巴地盼着”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真实的心声。会酒结束以后,“我”会因为多得到一块手帕,“开心得要命”。

儿童常常是教科书乡土文本中的主角,作者叙述时也多突出儿童视角。在儿童的世界里,世间万物都充满了灵性,都是与自我等同的生命。他们以一颗童心与自然万物对话与交流,他们身上展现对生命的关爱,充满了成人世界里久违的童趣之美。在以孩子的视角审视世界时,作品中会更凸显比喻和比拟的写作手法。比如《春酒》一文中,作者运用了奇特的比喻,将自己吃饱后圆滚滚的肚子比作蜜蜂的肚子,十分形象。喝春酒时,“我”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像只小泥鳅似地在这个人的怀里靠一下,在那个人的旁边停一下……一副生动有趣偷喝春酒的画面跃然纸上,读者们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份快乐。

3.乡土选文的人情之美

乡土文本体现乡土特色,展现乡土情怀。乡土文本给人最突出的感受是自然、朴实,洋溢着浓郁的“人情味”。乡土文化选文较多地描述了亲朋好友、邻里之间的日常凡人小事,这些平凡普通人身上往往汇聚着人类朴实、真挚、纯洁而高尚的情感美。选入教材中的乡土小说人物非常具有典型性格特征。

八年级下册《社戏》中“我”幼时玩伴们的身上都带着自然赋予人类的淳朴、真实和善良。在看戏回来的路上,大家讨论要偷谁家的豆时,阿发认为自己家的罗汉豆比六一公公家长得好,便提议偷自己家的豆。但是,善良的小伙伴们又担心阿发回家被他妈妈打骂,所以就没多摘,转而到六一公公家的田里拔了一些。六一老公公知道自己的豆被人偷摘后,原本很生气,但知道小孩子们偷豆是为了招待客人,气也就消了。自然的乡土孕育了乡民们淳朴自然的性格,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浓郁的人情味和人性美。

作品中的人性美、人情美是乡土选文的魅力所在,不仅彰显文学的特点,也充满浓厚的人文情感。乡土文化根植于传统的农耕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教师带领学生体会乡土文本中质朴的人性、人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会,完善其人格和价值观。

4.乡土选文的民俗之美

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民俗元素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们,具有不同的生活习俗。这些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反映了特定地域的民俗之美。“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3]在乡土文本中,民俗意象在作品中的频繁出现,使乡土作品别具风味,也表现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作者从独特的地域视角书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所,凸显了“地方色彩”和“风俗画面”,读者能够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奇特而又丰富迷人的风俗。

1) 上海市改建道路大多涉及老路翻挖施工,而部分新建道路涉及建筑物破除等施工,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对重点路段(特别是临近居民区的路段)采用静音切割工艺(见图1a))代替传统的镐头机破碎工艺。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钻石金刚链锯切割工艺,该切割工具由液压泵、传动定位滑轮和带有金刚石锯齿的钢绳组合而成,液压电机通过传动滑轮带动钢线围绕被切割物体高速旋转进行切割,具有施工噪声低、振动小等优点。采用静音切割方式之后可大幅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噪声影响,相比传统的搞头破碎工艺可降低噪声影响约20 dB(A)。

八年级上册选入了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作者不仅在文章中回想温暖的气候和澄澈的风景,一点一滴的风土人情也被他的每一个创作细胞所记录。“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汪曾祺虽然不是昆明人,但是年轻时在昆明生活七年,心里产生了萦绕一生的昆明情结。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通过西北地域风情,描写安塞腰鼓这种粗犷、雄浑的民间艺术来反映陕北人民豪迈的性格特征,也歌颂生命中奔腾向上的力量。“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安塞腰鼓的“动力十足”离不开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民风民情。

(2)无线网网关设备需要支持Web授权方式、Web重定向功能。中南大学图书馆目前有某公司的上网行为管理设备(下称AC),支持上述功能,并有网络监管、非法网站屏蔽等功能,可作为无线网网关。AC提供基于URL授权接口,接受用户ID、IP等参数后对用户授权上网,基于ID进行为监管。设备有示例程序,是在客户端使用JavaScript将数据进行一系列编码处理后,再调用URL接口。使用JavaScript调用接口,有泄漏风险,转换成服务端调用能提高系统安全性。

乡土小说选文具有独特的地域魅力。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现代生活方式与文化追求逐渐趋同。乡土民俗细腻完整地呈现了丰腴多姿的地域或民俗文化世界。民俗生活的点滴在细节中呈现,在缤纷斑斓的生活世界中感知生命的温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只是了解日渐消亡的乡土民俗,而是进一步思索生命、生存意义。

乡土文化选文实施美感教育的建议

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蔡元培也曾呼吁“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然而在当下的教育中,美感教育却没有得到实际的重视。乡土文本中的乡土情结不仅体现作者的乡愁,更是现代人的一种审美追求和精神寄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精神世界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乡土情结背后的人文精神、审美内涵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乡土文本教学中,教师要反思以知识、技能为中心的语文课程教学观,重视发掘乡土文本的审美特征,运用多种形式唤醒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的美感经验产生共鸣,同时也要重视引领学生跨越文本进行文化反思与批判。

等宝宝抓握能力不错之后,还可以给他提供一些手指食物,不仅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也更容易激发对食物的兴趣哦。

线上:从之前的线上统计情况来看,参加线上问卷调查的人有60.49%的人参观过一两次南京城墙,有6.17%的人经常前往参观,24.69%的人虽然没去过但是愿意前往参观,但也有8.64%的人对此没有兴趣。数据说明,大多数人对于南京城墙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的,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对此比较淡漠。

1.教师应充分认识乡土选文的美感教育价值

教师深入认识乡土文本的审美价值,是借助乡土文本展开审美教育的重要前提。乡土文本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总是力求通过语文课堂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应试知识,过于强调本文的写作技巧等,注重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对于“乡土”这一概念内含的文化现象和人文精神,多数教师不够重视,也没有将乡土选文中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与学生所处的地域进行对比分析。

金钻明就读的高中——洋泾高级中学也非常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当时,浦东新区物理教研室组织安排了跨校的物理辅导班,这个辅导班选用新区的物理“尖子老师”来给学生授课,并且不以考试、竞赛为目的,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开拓视野。因此很多学生都喜欢这个辅导班,金钻明也是受惠者之一。至今让金钻明难忘的是他参加过的一个激光兴趣班,在那里,他参与了激光全息照相,粗略地知道了信息如何能立体地存储下来。在初步感受到激光魅力的同时也埋下了科学的种子,他最终如愿收到了上海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乡土选文与其他类型选文相比,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内涵特点鲜明。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乡土中的美,把握作品中的情感与态度,理解文本的人文内涵。乡土在现代人心中似乎成为一个美好隐喻,它象征着诗意的生活家园和淳朴的精神世界。因为现代社会为人们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给人的生存许多生态灾难,这也更加剧了现代人对乡土文化的眷恋。“发现乡土中的‘美’,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认同感,理解文本中对个体生命意义和个体价值的追求、对社会现实的批判。”[4]

企业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因而经过多年的建设,企业形成的各类管理系统具有不同的管理要求服务。当前企业众多管理系统影响企业管理中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与共享,影响业务与财务之间融合。

由此可以看出机械臂拾取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调节时间过长导致效率很低,超调量过大导致定位不准振动严重。因此我们应用模糊控制方法来进行控制,以优化系统性能指标。

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依据审美的规律展开教学,具体依循唤醒感官、共鸣共情、反思批判的发展过程引导领略作品的乡土美,进而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唤醒学生的感官,触发学生对乡土审美的感知

美感首先来自于对事物形象的直观感受。“美是具体的,美的事物以其具体的形态吸引着人们的注意。”[5]乡土文本多是比较感性的,乡土文学作家尤其具有敏感的心,真挚的笔触展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学生如果没有感官的参与,是无法欣赏与评价乡土文本中的美的。迟钝的感官必然导致审美的缺席,因此要唤醒学生的感官。

教师要唤醒学生外部感官的感知,具体激发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多种途径理解乡土文本。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声画结合加深对乡土文本文字内容的感知,从而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唤醒自己的感官,对于自然、人情、社会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当学生对熟视无睹的事物有所感知和思考时,他们的审美体验也逐渐苏醒。学生走出教室,感觉大自然的独特之美,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师还要唤醒学生的内在心灵,唤醒学生对乡土文本的深入感知和理解。

3.寻找学生与乡土文本的情感共鸣点,促进学生产生共鸣的美感经验

美感一词,强调主体独一无二的感性经验,突出一定的主观性。同时,它也强调个别感性经验与主观普遍性的融通。“美感经验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但不能排除与他者主体进行视野交融,可以通过共鸣美感经验的生成而落实。”[6]乡土文化根植于土地,也有一定的地域性,但是在特殊的自然生命、风土人情之外,还有普遍的人性与生命意义的价值引领。乡土选文用美的语言表达出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情感,所以才能共鸣、流传。

乡土文本展现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师需重视探索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乡土文本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领会选文乡土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观自己对乡土自然、乡土童年、乡土人情、乡土风俗的认知和感悟,与作者产生共情的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鲁迅的《社戏》叙述了作者童年丰满又美好的回忆。每个学生的童年里一定有着自己的色彩,有着和鲁迅相似的经验。鲁迅笔下那些美好的事物比较容易唤起初中学生的童年记忆,并产生共鸣。教师不妨让他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童年趣事,也可以与作者的乡土童年进行对比。如果只是一味地聚焦于对文章写作手法、词语段落的分析理解,或注重说教式情感道德态度价值观,乡土文本就失去了本身的趣味和意义。

4.跨域时空,超越乡土文本促进学生反思

初中语文教科书乡土选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但是这并不表明乡土选文教学就被局限在特有的时空背景,而是有延续和扩展的空间。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语文教育研讨会上提出“教材无非一个例子而已”。乡土选文的教学不应局限于文本,不应局限于特定的地域,不应局限于过去的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乡土选文的精神内核,并对现代文明予以对比和反思。“乡土创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通过对乡土的解剖和关照来探索现代性发展的道路,以及由此对于现代性那种追求和向往的思想张力。”

乡土作家大多具有浓重的乡土情结。在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工业对传统农业产生较大的冲击,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社会、人伦问题。作者因而更加怀念和依恋曾经的乡土生活,在描绘时便会不自觉地将其加以美化。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领略乡土选文的自然美、童趣美、人情美与风俗美的同时,透视乡土文化中的僵化和保守层面,并坚持一定的批判立场。

不同时代的乡土文本会体现出作者不同的精神支点,如鲁迅及同时代作家笔下的乡土世界呈现较多的社会变革与文化批判的意味,而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乡土作家笔下更多地展现了人及其生存环境的变化,体现生态文学的格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乡土文化产生美感体验,同时还要对现代人性和现代文明予以反思和批判。教师要强调发展学生的反思意识,不是就文本来理解文本,而是透过文本来理解自我,反思现代生活,透过乡土文化文本与现代文明展开对话。

[ ]

[1] 刘玉玲.教育人类学[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240.

[2] 王晓旭.自然审美基础[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1.

[3]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

[4] 赵悦.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乡土小说教学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23.

[5] 刘叔成,夏之放.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82.

[6] 黄彦文.探寻台湾地区美感教育适性课程[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6(12):65-73.

[7] 禹建湘.乡土想象:现代性与文学表意的焦虑[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4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育是中学语文教育的灵魂
谭剑 浅谈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推荐人:胡阳新
基于统编教材的1 X群文阅读探索
重视文学作品阅读考试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新课标解读系列06】掀开核心素养的神秘面纱
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