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空间观念的变式教学 ——以“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为例

一、缘起

所谓“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直觉,这种直觉能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正因为如此,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因此,如何有效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便成了数学教师争相研究的课题。

本系统考虑到该设计对主控制器性能要求不高,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嵌入式,最终选择STM32F103VET6。它的内核是ARM 32-bit Cortex-M3的CPU内核,实现最高频率72MHZ、在1MHZ的时钟下,可以执行125万条证书运算指令、512KBFLASH存储器、电源和I/0输入电压范围2.0~3.6V,含有100个引脚、LQFP封装、适应温度范围-40~85`C具体的STM32的最小系统电路[4-5]。

二、思考

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直观性和操作性,其不仅包括度量和相关的计算等内容,也包括直观感知、操作实践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几何直觉和空间观念等。

故而,笔者将图形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落脚点,通过再现生活经验、观察感知、操作实践、发挥想象等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笔者做了一些深入的思考。

1.以上位图形知识指导低阶图形教学

数学知识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阶段性,以上位图形知识指导低阶图形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位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2.加强实物与抽象图形之间的联系

空间观念的培养往往需要借助实物,并逐步去除实物的非本质属性,显现出其本质属性,这一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抽象”。因此在图形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凸显抽象过程,从而加强实物与抽象图形之间的联系。

一些相关政府部门不能很好地认识到生态林业建设的作用,也不能提高人们对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而导致林业技术在整个推广过程中经常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废墟必须停止,这是林业生态技术的推广,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用运动的观点描述与归纳图形的特征

在图形教学中,可用运动的观点对图形的特征进行描述与归纳,把零碎的、静态的图形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一连串动态演变的图景。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可更好地把握不同图形的特征,对于图形各自特征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三、探寻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以图形教学为切入点,选择一个全新的视角,打造一个不同的数学课堂。下面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点探索与思考。

变式一:表象与抽象

【片段1】探究圆柱的特征

1.观察——直观感知

(1)观察交流一个圆柱形水杯:这个水杯是什么形状?它与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2)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

(3)展示圆柱体模型。

2.操作——建立表象

(1)学生动手触摸圆柱体,并分组交流。

(2)师生交流讨论:

①看一看、摸一摸圆柱体模型,你能发现圆柱体有什么特征?

②用手摸摸圆柱体的这个面(指向曲面),有什么感觉?(引出圆柱的侧面)

③圆柱还有两个面,这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引出圆柱的底面)

④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它们是完全相同的?

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在农民培训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桥梁和纽带。虽然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的扶持力度,农民培训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的管理问题就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因此,加强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管理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民培训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3.想象——几何抽象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具体化的社会,是社会的窗口和缩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社会的逐步建立,人们对房屋、土地、房屋附属及配套设施的权利主张日益强烈,从而造成业主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矛盾的冲突有增无减。物业服务作为住宅商品化、社会化的产物,是房地产业在消费领域的延续。物业服务企业充分利用行业优势,积极帮助业主与建设单位协调工程遗留问题,耐心向业主解释、疏导,努力化解矛盾,无疑对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学生想象圆柱体的形状,并在纸上画出来。

(2)交流展示,对比评价。

(3)师生归纳画圆柱体直观图的方法,课件展示圆柱体的直观图。

(4)学生上台指出圆柱体的各个部分。

【剖析】

1.建立表象:观察与操作

学生对于几何体的数学化认识,往往需要在具体实物的基础上建立表象,再将其抽象成数学化符号。因此,本环节在学生充分感知圆柱体的基础上,安排了“动手触摸圆柱体实物模型”的活动,引导学生触摸、交流、梳理,使学生深刻认识圆柱体的侧面和底面的特征,建立比较具体的圆柱体表象。

上游污染,到下游才能体现;岸上污染,到水中才能体现;左岸污染,右岸也能体现。在以往“九龙治水、各管一段”的分割管理体制下,河流治污是个难题。

2.几何抽象:想象与画图

通过想象圆柱体的形状、画圆柱体的直观图、交流展示、对比评价、归纳圆柱体直观图的画法等活动,学生逐步深化对圆柱体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对圆柱体的抽象化认知。

变式二:求同与求异

【片段2】探究圆锥的特征

1.动画过渡

(1)互动交流:如果把圆柱上底面变小些,它还是圆柱吗?如果上底面不断变小,最终会变成什么?这时,圆柱变成了什么形状?(课件演示如下图所示的动画过程)

(2)观察圆锥的实物模型,并交流: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

(3)出示多个物体,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圆柱和圆锥。

2.自主探究

(1)观察圆锥模型,指出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

如前所述,越裔导演站在西方视角以追忆和人道主义同情的姿态完成了形式上的现实主义叙事;本土导演基于个人关于本土的切身体验,冷静专注地再现了挣扎在现实生活流中的个体,达到一种现实主义主题上的深刻。二者的共生共存对越南电影发展的整体影响是,一方面极易造成域外观众对越南的某些刻板认知,另一方面体现了当前越南电影发展路径的多元化。

(2)观察圆锥直观图,并交流:圆锥的高在哪里?什么是圆锥的高?它的高指的是从哪里到哪里的距离?你能找到几条高?(揭示: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3.对比归纳

(1)对比交流:圆柱和圆锥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们又是不同的,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呢?

(2)归纳汇总:填表归纳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如下表)

圆锥 images/BZ_27_658_1913_1027_1999.png底面高侧面

【剖析】

1.2.2.2 测定项目及方法。叶片采用 H2SO4-H2O2消煮后,全氮采用凯氏定氮仪测定,全磷采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全钾采用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中的铁、铜、钙、镁、锰、锌、硼的测定,均用原子吸收法,采用湿灰化法提取矿质元素:称取样品0.5 g(过0.5 mm筛)左右于消煮管中,加混酸15 mL消煮至冒白烟,液体变为无色透明为止。然后转到50 mL容量瓶中。用乙炔空气火焰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直接测定[8]。

1.求同:动画过渡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符合教育中的生本理念,也是顺应了教育领域的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远远没有理想中的效果。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纪律的问题,当英语老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的时候,班级就会乱成一锅粥,有趁着讨论聊闲天的,也有在课堂之上来回跑的,老师想要管理也分不清哪些学生在讨论,哪些学生在聊天,所以就会导致课堂纪律越发的混乱。所以说课堂纪律问题是需要我们去改善并优化的。

为了凸显圆锥和圆柱之间的联系,本环节利用动画演示——将圆柱上底面逐渐变小,最终变为一个点,这样就形成一个圆锥,让学生熟悉了圆锥的几何形态之后,再通过观察圆锥的实物模型、列举生活中的圆锥实例、挑选圆柱和圆锥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圆锥实物的认知基础,丰富学生对圆锥表象的认知,同时为学生探究圆锥的特征做好铺垫。

在JCCAD中进行桩承台计算,要注意泵房部分门式刚架柱位置与承台关系,尤其不要将室内设备管廊钢柱遗漏。

2.求异:对比归纳

在探究圆锥特征的过程中已充分凸显了圆锥和圆柱的联系,但从辩证的角度出发,还需对比两者的区别,才能反映事物的完整性。因此,待学生认识了圆柱和圆锥之后,应引导他们对两者的多重几何属性进行比较,由此认识两者在顶点、底面、侧面、高等方面存在的异同点,从而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变式三:角度与深度

【片段3】再探圆柱和圆锥

1.追寻——圆柱与圆锥的形成

(1)提问:圆柱和圆锥,是怎样形成的?

(2)播放一个长方形旋转成圆柱的动画,交流:圆锥又是怎样形成的?

(3)操作:拿出桌上的长方形和三角形纸片,换个旋转轴重新旋转它们,看看是否还能得到圆柱和圆锥?如果能,还是刚才的那个圆柱和圆锥吗?

2.拓展——旋转体的形成

(1)对旋转体的本质进行总结。

(2)展示多种精美、复杂的旋转体的形成过程,并以此作为本节课的结尾。

【剖析】

读后活动是变“被动”为“主动”的最佳途径,是读与写融合的最好时机。在学生全面熟悉语篇的框架和内容后,读后活动可以基于文本内容设计写作输出,如:填写关键词句、仿写等,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做进一步拓展,如:改写、缩写或续写语篇等;还可以让学生写评论或感想。

师:同学们,请小组合作,在最短的时间里,根据物料清单,在器件盒中把维修组需要的各种电阻配备齐全,要保证正确率哟。完成后,小组交换检查,请检查小组组长打分,一共40分,一个2分。

1.角度:追寻——圆柱和圆锥的形成

细胞胞浆可见的棕黄色颗粒为β-catenin蛋白的阳性表达,棕黄色颗粒越多,表达越明显。高脂造模后,模型组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三种药物均能降低β-catenin ,Wnt抑制剂WIF降低作用较强(P<0.01),护心康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也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5);WIF降低β-catenin的作用较阿托伐他汀强(P<0.05),图2、表2。

2.深度:拓展——旋转体的形成

本环节主要从圆柱和圆锥的形成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与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启发学生对旋转体本质的深层次领悟。

上述教学案例重点突出一个“变”字,在探究圆柱的特征时,不断改变圆柱的非本质属性,让学生初步形成对圆柱的表象认识,并一步步抽象出圆柱的本质属性,完成对圆柱特征的全面认识。在探究圆锥的特征时,则打破从实物认知出发的习惯,直接由圆柱直观图动态演变成圆锥直观图,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同一性。在拓展探究过程中,巧妙运用“面动成体”的动态演示将二维平面图形与三维立体图形紧密联系,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综上所述,以图形教学为落脚点,通过再现生活经验、观察感知、操作实践、发挥想象等手段,可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六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
第一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3单元第1课时 圆柱的认识(1)(导学案)
2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