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人为本,共建“生长”课堂 ——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为例

语文的学习本来就应该融于自然中,《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正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世界,倾听自然,提醒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形成活动经验。当然,三年级学生学习能力不够,需要教师做好引领,由易到难设计学习任务,并为学生搭建语言训练的平台,逐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

目前武汉市常规公交高峰期满载率过高、部分线路区间方向不均衡系数大,公交客流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客运量约为14.31亿人次,较2014年减少0.52亿人次,2016年由于换乘优惠政策实施,换乘系数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由1.07提升至1.30,客流量较之前有所回升,客流量增加为404万人次,但仍比2014年少0.09亿人次[2-3].

一、任务驱动,建构语言平台

“读”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方法,本课学习首先要解决12个生字,并熟悉相关的词语,这是阅读之前需要解决的客观任务。初读文章之后,教师设置“主观性”任务。任务一: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文章共四个自然段,喜欢对“风”的描写就背诵第二段,喜欢对“水”的描写就背第三段,喜欢对“动物”的描写就背第四段。如果每个段落喜欢几句,那么就从段落中勾画出来,熟读成诵。这个任务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必须落到实处。

《大自然的声音》以清新活泼的笔调描绘了风声、水声以及动物的声音,学生在朗读文章时重点要感受大自然的美。这是学习目标中的“情感目标”,那么学生能否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具体有怎样的感悟,这需要学生组织语言表达出来,这便是主观性任务二。

教师设计的课堂任务并不难,但需要落到实处,真正发挥语言平台的作用。读,需要扫清字词障碍;背,需要甄别语句;悟,需要熟读精思。这三步正体现了学生的能力成长,尊重学生的习得规律便可收获实效课堂。

二、方法指导,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系统,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阅读较长一些的句子,重点要从节奏和断句进行指导。学生准确把握句读之后就可以很自然地把握语气语调。低年级的学生在发音时还要注意“平翘舌”,只要学生读得多了,稍微注意语气语调,便会读得很有味道。

阅读还要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可以快速了解文章内容,扩大阅读量。精读则是对语句的赏析和感悟,领会文中语言运用的方法。本课描写“风声、水声”的句子就适合精读。如“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微风轻柔的声音比作“呢喃细语”,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微风的柔美。“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森林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衬托了狂风的威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精读赏析的角度,三年级的学生主要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切入,简单快捷领悟句子描写的精妙之处。

三、情境引领,提升思维品质

小学生感性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大自然的声音》一文可取的素材非常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播放大自然中各种声音,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教师要重点选择风声、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以及唧哩哩的虫鸣等,让学生先闻其声再读文字,增强感受。当然有的拟声词也可以找学生模仿,活跃课堂气氛。大屏幕在播放声音时,要配上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王 颖 女,1979年8月出生,天津人,硕士,讲师,毕业于燕山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算法.

情境引领有利于学生打开思维,快速摄取信息,并优化整合,重新组织语言表达。因为在情境中,学生可以放松心情,调动自己的言语储备,个性鲜明地体验文本,加深理解。教学《大自然的声音》时,教师创设出有声有色的情境,能够比较容易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中,去体验文中对风声、水声以及各种动物声音的描写。如果此时教师提醒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学生则犹如走进生机勃勃景色迷人的大森林,耳朵里会听到更多大自然的声音。

风影一直带着那支竹笛,一有空就拿出来吹。笛声幽幽,无穷无尽的情意与思念尽在其中了。这一切了空法师尽收眼底,这孩子终究是尘缘未了,情劫太深,老法师沉沉地喟然长叹,摇了摇头,黯然离去。风影见风日长,转眼之间已经是一个风度翩翩的俊美少年了,三年之后,他随师父一起回到了白云寺,脚跟还未落地,找个借口就溜出了山门,拔腿就朝那片树林里跑,四处寻找那根挂在树枝上的红腰带。

情境引领也可以不必拘泥于教室之内,像本课如果真能到大自然中去寻一寻,听一听真实的大自然的声音,学生的感触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经过信息优化整合再进行个性输出,便形成了语用能力。《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由文本走向自然的大门,为语文的学习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教师要以此为契机,致力打造活力四射的“生长”课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语文课遇上项目化学习:大J和小j的二十一天探索之路
去焦虑,强动机:学生参与式单元作业设计
《猜猜他是谁》/基于单元课文情境设计单元习作任务
《惊弓之鸟》教学札记
一节好课的愉悦
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