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思共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本质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与评析

《导体和绝缘体》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课程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电路,能够应用电路的知识制作电路检测器,并能够检测常用物体的导电性能,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这一课教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激趣导入,让学生在简单的电路中分别接入塑料尺和铁钉,然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为什么,在“做”与“思”中明白物体的导电性。第二部分是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这部分教学是课程的一个主要活动,通过让学生经历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发现凡是金属制品都是导体。第三部分是探究人体、水和大地的导电性,使学生知道人体和水也是导体,并了解一些安全用电的知识,同时明确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界限的,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第四部分是运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辨析常见电器、电工材料与电工工具,在“做”与“思”中全面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设计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检测铁钉、直尺导电的过程,使学生能依据科学规范检测更多的物体,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运用自己设计的检测装置规范、准确地检测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综上所述,临床妇科给予患者施行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单纯全麻的麻醉效果,可以减少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人体、大地和自然界的水都是导体,并能结合生活事例进行分析。

二、教学流程的设计

(一)激趣导入,唤醒前概念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电路,这里有一个电路,(利用实物展台进行操作)看!(小灯泡亮了)老师想把这个电路改一下,把这个铁钉接入电路,你有什么办法?(添上一根导线)把铁钉接入电路会怎样,谁来试一试?(学生操作)大家发现了什么?(小灯泡亮了)这里还有一把塑料尺,把它接入电路又会怎样?哪位同学再为我们做一下实验。(学生操作)

2.质疑:在简单电路中,铁钉与塑料尺有一个不同的本领,大家知道是什么吗?(铁钉能导电,塑料尺不能导电)什么是导电?(导电就是让电流从铁钉的一端到达另一端)对,就是把电流传导过去。连接塑料尺,小灯泡不亮,说明什么?(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

评析:开门见山的设计,让学生意识到简单电路具有检测物体导电的作用,直观感受到铁钉导电的特点。“什么是导电”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也体现了做思融合的教学理念。

(二)做思同生,探究物体导电性

1.交流:简单电路添上一根导线,还能起到检测物体导电性的作用。老师这里有一些材料,你们知道哪些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吗?请你们小组交流,并记录下来。

2.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记录结果。

3.谈话:这里有一些材料的导电性,大家的意见不同,我们需要怎么做?(用电路检测)这是一个最科学的方法。在检测之前,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要点)如果在实验中,对一些材料的检测结果有疑问,可以通过添加电源的方式进一步检测吗?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6.归纳小结:夹子、镊子、铝丝、铅笔芯容易导电,布、粉笔、橡胶塞、玻璃棒不容易导电。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绝缘体。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导体和绝缘体)

评析:通过让“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生使用电路检测装置准确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做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关键步骤,让学生动手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做”与“思”共生的体现。

(三)互动交流,拓展检测范围

1.交流: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依据是什么?(学生猜测)要知道我们猜测的结果对不对,(出示简单电路检测器)用这个检测可以吗?能用家里的电源吗?

桥梁各构件表面和内部不同点位上的实际温度都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而从由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温度荷载角度讲,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日照温度荷载,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具有短时急变的时间性,作用于局部,不均匀分布,易使结构局部应力增大,是最为复杂的温度荷载;②骤然温降温度荷载,主要受强冷空气影响,具有短时变化的时间性,作用于整体,分布相对均匀,易使结构应力增大,具有一定复杂性;③年温变化荷载,主要受缓慢温变因素影响,具有长期缓慢的时间性,作用于整体,分布均匀,易使结构整体位移增大,是较简单的一种温度荷载。本次研究只考虑前两种温度荷载,年温变化荷载在工程设计中有所提及,故本次不考虑。

2)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的一种,安全管理最终目标是本质安全管理,无论是风险管理还是隐患排查均是其手段. 本质安全管理强调从根源上着手保证系统安全并注重系统中各要素之间最佳匹配的一种状态[9]. 但目前,高速公路风险管理模式尚未从系统角度出发全面考虑外部相关组织与风险管理体系内部组织架构之间的有机联系.

2.讲述:检测人体的导电性,我们要用验电球(出示验电球)。验电球的原理和电路是一样的,它也有两个触点,当人体接触到这两个检测点时,小灯泡会亮起来,比简单电路更方便、更灵敏。

3.提问:谁愿意检测一下自己的导电性?(学生活动)小灯泡亮了,说明什么?(人体是导体)

评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对“人体是导体”这一结论主要来源于书本或者影视资料,对探究人体是否能导电非常感兴趣。

4.追问:水是导体吗?依据是什么?(出示纯净水、自来水、盐水)纯净水、自来水、盐水能导电吗?(学生猜测)大地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出示模拟的大地)

5.谈话:大家的猜测结果各不相同,需要验证,由于验电球比较灵敏,所以我在验电球的接触点上增加了两根导线,检测时只要用两根导线的接触点检测就可以了。

6.学生实验后反馈。

7.教师小结:水是导体,水中杂质越多,导电性越好。纯净水杂质少,导电会稍微差一点,但也能导电。医院用的蒸馏水是没有任何杂质的,所以蒸馏水是绝缘体。水是导体,如果一些绝缘体,如布、木棒泡水后会怎样?(学生回答:绝缘体就会变成导体,也就是说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界限的,绝缘体有时也会变成导体。

4.实践性特征。智能是个体在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一种能力[3]。智能的实质就是在社会实践中实际问题和生产出社会所需要产品的能力,可见,多元智能理论具有实践性特征。

评析: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辅以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促使认识得以内化,提高学习效能。

8.谈话:人体是导体,生活中有没有用到人体是导体这一现象案例?(出示图片)这是触摸式延时开关,手触摸开灯就会亮。使用电笔时,大拇指按住上面的金属电笔,灯就会亮,这样电笔就可以检测电路了。这不仅仅说明人体是导体,也说明大地是导体。

(四)联系生活,彰显科学本质

1.谈话:因为人体是导体,所以一些常见的电器、工具会用到导体和绝缘体,请辨认它们的各个部位,并说说各起什么作用。

2.学生观察交流。

3.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导体和绝缘体总是相伴相生的,它们在电路中皆不可缺少。

师:直观上感觉∠APB有最大值.那现在我们可以研究切线长,也可以研究两切线的夹角.有长度、有角度,那还可以研究什么呢?

4.出示违背安全用电原则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用电方法是否正确以及判断依据。

5.提问:通过学习,我们学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

6.小结:今天我们只研究了一些物体,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等着我们去研究,希望同学们能用科学探究的态度继续研究,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也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学习的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时刻注意安全用电。

依据独特的产业优势,扬中近年来加快智慧产业建设进程。2017年推动威腾股份与GE联合打造“数字化工业转型项目”,与阿里云合作搭建国内首个“智慧电气云”。积极明确产业定位并加快建设新坝智慧电气小镇。同时,扬中加大与北自所、中科院等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接洽,探索打造扬中智能制造工业产业云,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评析:科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研究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通过对常用电器、工具的分析,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关系。在分析安全用电的过程中,学生对本课知识“知其所以然”,将科学用电的方法落在实处,明白学习科学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五)课外延伸,让科学学习真实发生

提问:(出示图片)高压电缆一般都是赤裸的,没有绝缘层包着,为什么可以挂在铁架子上?请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

据表1显示,语言文化微信公众号共16个,其中微信公众号运营主体为个人的占比62.5%,其余运营主体包括高校、研究所与出版社。这些运营主体具有多元化特点,既有权威机构与院校,如“今日语言学”“语宝”等;也有专业人士,如“鄉音情怀”是由山西大学博士团队打造;“方言与文化”由武汉大学阮桂君老师创办;“汾阳方言”由在香港工作的语言爱好者、汾阳人徐占宇主创。

评析:高压电缆是赤裸的,外面没有绝缘层包着,又架在铁塔上,与本课学习的安全用电知识不相符,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思考,通过查阅资料寻找其中的奥秘,将科学学习进行下去。

到了大发厂,我备好车费,女孩嫣然一笑,说免了吧,我还该谢谢你呢。我说谢我啥呀?有厂牌还真免费呀?便不再客气,道了谢,下车。夜班保安看到我,一个敬礼,说,课长回来了。我正要进厂,阿花喊我,等一下。

三、教学评析

科学学习是人的身体、智力和情感协调互动、共同作用下对自然事物认知和把握的过程,学习的结果能使人的心智和行为产生持久的变化。“学”的关键和实质是通过真实的“做”来领悟与理解科学事实,从而掌握科学概念。本课主要通过做前思、做中思、做后思来促进科学学习的探究。在这个方面,这节课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突出“做”——“做”是“思”的实践支撑

“做思共生”的“做”侧重于动手操作、经历与体验,主要是指具有实践特质的科学活动,如观察、科学实验、动手操作、科学游戏、科学制作等实践活动。本课引入的设计开门见山,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连接铁钉和塑料尺,启发学生对现象的思考,明确物体的导电性。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性质的归纳,对水、大地和人体导电性的验证,无疑离不开“做”,“做”为一系列的“思”做支撑和证明。

对于一家食品企业来说,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一碗面、一杯茶、一瓶水,看似简简单单,其实背后都涉及复杂的生产工序和产业链。

2.强调“思”——“思”引导“做”

科学探究离不开“思”,“思”侧重于思考与反思,如活动前的猜测、结果的预测、实验的检验、实验现象的分析、现象的梳理、现象的发现、知识的归整和过程的反思等,都是“思”的指向。

3.达成“融”——做思共生

科学的本质其实就是“动手—动脑”的过程,让“做”与“思”互通,提高科学学习的有效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动手实验—寻找共性—形成概念”的过程,即“做思共生”的过程,深入地探究科学,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使课堂更有序、更高效、更丰盈。

那一天,春雨和着春雷,随着春风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天地间,如烟似雾,描绘着一幅朦胧的画卷。若隐若现,吐绿的新芽,透出柔和的色彩,给春雨图涂上了更美的颜料。这幅美景又有谁不会迷恋,又有谁不会情不自禁的欢喜呢?这场春雨,勾起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和幻想。

[参考文献]

[1]顾长明.“做思共生”科学教学主张与实践建构[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6(7):36-42.

[2]董洪亮.用经验改造基础教育[J].江苏教育,2016(22).

[3]顾长明.做思共生:科学教学的至尊追求[J].教育艺术研究,2018(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四年下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黄
什么叫导体、半导体与绝缘体
5、导体与绝缘体
5月份教学设计
(4.3 物质的导电性)
如何以学习支持单支撑单元教学,打通学生思维进阶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