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语文教学中课堂拓展的时机问题 ——以王君《观刈麦》教学为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随着这种理念的推广,教师常常会出于这样或那样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与即将教学的“这一篇”紧密联系的材料,使之与文本串联起来,最终帮助他们达成教学目标。“课堂拓展”被更多的教师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使用在教学中。重视课堂拓展无可厚非,但是课堂拓展时机的把握也十分重要。应该在哪个时机拓展?在此时拓展对达成既定教学目标起到什么作用?这些问题都值得语文教师深思、斟酌。

在下文中,称由式(3)计算覆盖粒规则(xi)B→Dk的似然比值R((xi)B→Dk)为覆盖似然比值,为了方便,简称覆盖值。

笔者以语文特级教师王君老师对《观刈麦》的教学为例,谈谈对于语文教学中课堂拓展时机问题的看法。

一、课始:激发兴趣,铺垫知识

在课堂一开始就拓展的好处是会对课堂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或激发兴趣,或铺垫知识。王君老师在教学《观刈麦》时为这点的处理提供了一个范例:

【材料一】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晋惠帝,外面闹饥荒,有人向他报告灾情,说老百姓饿死很多。他反问道:“食物没有了,那么老百姓为何不吃肉粥呢?”

【材料二】

农 家

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

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

王君老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了这两则材料,这两则材料是在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刈麦’吗?”“为什么要‘刈麦’呢?”两个问题而学生回答皆不正确的情况下拓展而来的。王君老师及时抓住学生知识不够的机会展开拓展,在这个时候延伸的好处有两个,一来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连皇帝都不知道的‘刈麦’究竟是怎么样的呢?”的疑问继续学习,二来也为后面“读懂诗歌”和“读懂诗人”两个感受环节做了一个情感上的铺垫,让学生了解“对农业和民生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胜数”,并初步触碰“农民苦、诗人痛、社会伤”的情感触角,然后带着一点“深思”和一丝“沉重”慢慢走进诗歌,走近诗人。

二、课中:搭建支架,突破重难点

一节课的高潮部分是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突破。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探究重难点时受阻、百思不得其解的时机进行拓展,及时给学生提供一个攻克重难点的抓手,进而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洞悉语言背后的情感,从而云开雾散、疑惑得解。具体范例如下:

同样,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环境参数(电气设备方式、保护整定值等)导致的非选择性跳闸,称其为第二类误动,对于多重化配置的继电保护系统,用Pw2(i,j)表示第i 套装置由第j 条相邻下一级设备短路导致的误动概率。则继电保护误动概率:

【材料三】

FAOA中包含亲水基和疏水基,由于晶圆表面能量高,亲水基团能够优先吸附到晶圆表面,疏水基在外侧,从而在晶圆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因此减缓了双氧水对铜表面的氧化[7-8]。另外,有学者指出硅溶胶与铜表面的划伤深度存在式(1)[9]的关系。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女警官有些慌乱,去接咖啡小磨。何良诸摇头,继续磨,苦香味溢出。何良诸叹口气,说:“矿工拦截火车,在全国并不罕见。”

【材料四】

进入冬季后,何王庙水位下降,不少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打起了鱼的主意,想重操捕鱼旧业,过上一个“肥年”。

新制布裘(节选)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材料五】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节选)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材料六】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由于“家贫多故”,十一二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困难生活。他反对“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许多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追求诗的平易畅达,相传没有文化的老婆婆也能听得懂。

以上是在“读懂诗歌”和“读懂诗人”环节中王君老师拓展的材料。在这个部分,王君老师要想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即引导学生感受农民生活之苦,体会诗人的悲痛之情,那么,就势必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让学生了解“农民哪里苦”;第二,理解“诗人何以痛”。很显然,要了解如此丰富的知识,仅仅靠分析诗中的二十六句一百三十个字是难以做到的。在引导学生思考关键性问题“在这些诗句中最能表达农民生活之苦的词语是哪一个?”学生回答了“尽”“敝”“蒸”却无法回答出正确答案“惜”的胶着时刻,王老师巧妙地引入了作者白居易另外一首与《观刈麦》表达情感相似、创作手法相同的诗《卖炭翁》,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卖炭翁》一诗中有一个句子表现出了卖炭翁极其扭曲痛苦的心理,这种心理不符合常理,这种心理让人揪心,那么是哪一句呢?”把学生的关注目光转到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上,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上一个问题。有学生立刻抓住了王老师抛出的抓手,回答出了“‘但惜夏日长’中的‘惜’”这个正确答案。然后王老师抓住这个“惜”字引导学生感受这两首诗表现出的相同的无奈和痛苦,探究变态纠结心理折射出的农民走投无路的生存状态。这个拓展材料出色地帮助学生达成感受“农民苦”的目标。紧接着在这个基础上,王老师又拓展了两则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节选,让学生知人论世,把握白居易关心民生的这一形象,进而感受他的“悲痛自责愧疚”之情。

“昆北”阳平声字“樵”的唱调(《长生殿·酒楼》【集贤宾】“姓字老樵渔”,776),该单字唱调的过腔是,其中的是第一节主调性过腔,是第二节级音性过腔,由此构成的即“主调+级音”两节型过腔。

三、课尾:深化情感,启发思考

拓展在一堂课的结尾常常扮演深化情感、升华主题、启发思考、拓展学生视野的角色,拓展恰当则事半功倍,否则就会牵强多余。

【材料七】

悯农(其一)

李 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

李 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八】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选自《水浒传》

王老师在课堂的末尾,巧妙抓住时机,在专注于本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课堂拓展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她在这里引入两则经典作品,旨在让学生透过《观刈麦》这扇文学窗口,了解与其主题相似的作品,并从中“读出悲悯的情怀,读懂农民苦、诗人痛、社会伤”,进而“拥有‘珍惜’之心,‘怜惜’之情”。这样的拓展不但不显多余,反而恰如掷入湖中的一颗石子,“咚”的一声在学生心中泛起涟猗,引导学生深化情感,继续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王君老师在教学《观刈麦》时拓展的材料虽多(共8则),但难度浅且篇幅短小,再加上拓展的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所以并不让人觉得这样做是“跑出了文本”去舍本逐末。笔者觉得王老师对阅读拓展时机的把握十分准确且巧妙,其他教师可以向她学习。

[参考文献]

王君.听王君讲经典名篇(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青春语文研究(18):杜中强:谢却海棠飞尽絮,风定池莲自在香
王君老师《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与点评
青春之语文课评(5):用生命为生命呐喊——王君老师《老王》课堂实录研读
名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集锦(王君篇)
教出小说之亮点,吸取经典之营养 李华平王君《范进中举》同课异构(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