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隧夹一桥”段落高铁落石脉冲式碰撞防护方案研究
“两隧夹一桥”段落高铁落石脉冲式碰撞防护方案研究

“两隧夹一桥”段落高铁落石脉冲式碰撞防护方案研究

刘宗峰,陈应陶,杨少军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 710043)

摘 要:我国建成高铁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十三五”规划中部分高铁位于山区,山区危岩落石多,需加强落石防护。受山区陡峭地形限制,以往的隧道明洞接长防落石方案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目前没有特别适合的防护方案,陡峭山区的落石防护成了制约我国高铁发展的瓶颈。针对陡峭地形特征建立工程模型,对落石轨迹模拟分析,落石最大速度和动能计算研究,提出适宜防护方案和缓冲层方案,研究结论:(1)落石能量宜分级化,对设防目标分级处理,才能使防护结构进一步精确化;(2)基于落石的脉冲力特性,柔性结构承受脉冲力荷载有天然优势,且柔性结构质量轻,引起下部增加的工程数量小,落石防护方案宜向柔性结构方向靠近;(3)落石防护应与主、被动防护网结合,主要是对漏过主、被动防护网后的“漏网之石”进行二次防护为主,对防护任务分层处理,明确各处防护结构的防护目标。

关键词:陡峭山区;落石防护;脉冲力;动力响应;高速铁路

1 研究背景

危岩落石灾害是我国三大地质灾害之一[1],落石是岩土体受节理裂隙的切割,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或离开原位向下崩落的一种动力地质灾害现象[2],是峡谷地区及陡峭山区的一种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对其危害范围内的构筑物和人类活动构成了严重威胁。

我国高铁广泛分布,建成项目主要位于平原地区,根据“十三五”铁路规划,我国将建设1.6万km以上的高速铁路,而位于中西部山区的高速铁路需修建大量的桥隧工程,且大多桥隧相连、成群分布[3]。高铁速度快,一个很小的石块就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高铁的落石防护需要给予足够的认识。

隧道出口处的危岩落石防护,主要采用隧道明洞接长,山坡上铺设主、被动防护网的方式。此防护类型适合山坡较缓地段。

在地势起伏大,山形陡峭的V形沟区域,若仍采用隧道明洞接长的防护方式,将面临接长明洞基础过高,受力不合理,工程量大,不经济,明洞与桥墩基础交错影响铁路桥下行洪及立交,陡峭边坡基础施工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且V形沟区域,一般不具备接长常规明洞条件[4]。以往的防护方案已难以满足使用要求。

截止目前,防护方案虽多,但没有特别适合陡峭山区V形沟的防护方案,陡峭山区V形沟的落石防护成为制约我国高铁发展的瓶颈。我国高铁的发展,需要针对陡峭地形特征,研究新的落石防护方案,突破瓶颈束缚,才能在国际上更好地推广。

由于递推算法只有加法运算,而没有乘法运算,因此,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插补计算的初始条件(i=0时)如下式所示:

以西康高铁为例,西康高铁全长175 km,位于秦岭山区的线路长度约142 km,占总长的83%。受地形影响,北秦岭高、中山区及南秦岭中山峡谷区主要以隧道形式通过,隧道露头处即为桥梁工程。此段落山形陡峭,隧道洞门处山形坡度大,是危岩落石防护的重点段落(图1)。

图1 秦岭山中地形

全线共有桥梁36座,位于两隧道间的桥梁有27座,占桥梁总数的75%。共54个隧道洞门需设置危岩落石防护结构。其中两隧道间桥梁长度在100 m左右的17座,占需要防护的63%,推测防护重点是对“两隧夹一桥”,桥长约100 m的工程模型进行落石防护[5]

2007年无锡供水危机后,国家下决心进一步治理太湖,2008年出台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减污治污为中心,以节水调水为手段,工程措施与社会管理相结合,对太湖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和管理。《条例》明确太湖流域管理应当遵循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保护优先、兴利除害、综合治理、科学发展的原则,并赋予了太湖局统筹协调、监督和管理职责。

2 落石冲击力特点

落石的运动主要有滑动、滚动、飞落以及碰撞4种形式(图2),落石在运动过程中不可能是单一的某种运动形式,往往是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6]。实际运动时与边坡形状、边坡覆盖层以及落石自身性质等因素息息相关。对落石运动的分析方法可分为:试验方法(现地试验和模型试验)、理论解析方法[7-8]和数值分析方法[9]。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边坡落石运动进行计算分析,获取落石运动轨迹、速度、能量以及弹跳高度[10]

图2 滚石轨迹示意

对落石的处理不仅要有总的评价,还要用力学原理估算[11]。防护棚洞结构设计的主要荷载之一就是落石的冲击力。冲击力的计算国内有公路路基提出的计算公式、铁路隧道手册提出的计算公式,国外有经典的弹性碰撞Hertz理论,弹塑性碰撞Thornton (1998)理论。落石冲击防护结构的过程是一种脉冲式的碰撞行为,落石对缓冲层(如填土,柔性网等)的碰撞既有弹性、塑性变形,也伴随着黏性、硬化和摩擦能量的耗散等行为,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也反过来影响冲击力的大小,因此利用经典理论来求落石的冲击力是不准确的,公路路基公式及铁路隧道手册提出的计算公式都是落石撞击静态分析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国外对冲击力的计算常基于现场冲击力实验的半经验半理论算法,如日本道路公团,Labiouse(1996)等的推荐算法[12]较为实用。

对落石轨迹模拟分析、落石最大速度和动能计算等研究[13],因地制宜,选用合适的防护方案,并配合监控,通过远程视频监视系统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山区铁路预防减灾的效果[14]

2.2.1 心理支持:膀胱癌患者病情长、恶性程度高、膀胱电切患者易复发、化疗时间长、膀胱全切患者有腹壁膀胱造瘘口患者护理不好易发生并发症,患者易产生无望、紧张的心理,另外,少数患者对疾病不重视依赖性差,化疗不坚持,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调动家庭支持,稳定患者的情绪,给于正确的指导。

创新边疆文化旅游的思考——以广西崇左市为例 …………………………………………………………………… 任旭彬(5/49)

3 方案介绍

艰险山区高速铁路设计、建设及运营时间相对较短,技术难度大,仍需要从设计源头开始进行攻坚克难,创新提升技术[15]。防护结构结合地形及工程主体布置,主要作用是阻止落石侵入铁路限界。按防护结构的构造特点,可将防护结构大致分为刚性防护和柔性防护两种形式。以下对高山峡谷区铁路防护标准化设计中“两隧夹一桥”,桥长约100 m的工程模型防护方案进行介绍,经筛选后较有价值的方案如下。

3.1 刚性防护方案

方案1:槽形梁组合桁架方案(图3)

图3 槽形梁组合桁架纵断面及横断面

槽形梁组合桁架方案,利用槽形梁肋板加钢桁梁,将槽形梁钢桁架顶部横撑加密,在顶部横撑上架设钢格栅层承受上部落石冲击。顶部设拱形柔性棚洞。当有落石发生时,利用顶部拱形柔性棚洞的弹塑性变形来减小落石瞬间脉冲力,当顶部柔性钢棚洞被破坏后,顶部横撑的钢格栅层可以对落石进行二次防护。

下部桥墩根据槽形梁底宽相应加宽加大,桥墩横向加宽后,可对中间镂空,以降低自身圬工量,基础根据上部构造相应加宽。

方案2:双层门形墩加纵横梁防护方案(图4)

将铁路桥墩加宽,做成三柱式门形墩,在铁路桥墩顶部设第二层门形墩,铁路梁及通道在上层门形墩内部。上层门形墩顶部沿着铁路方向架设与铁路梁同跨度纵横梁,在纵横梁顶部铺设钢板。

图4 双层门墩加纵横梁纵、横断面

在上层门形墩上竖起支架,纵向设中间高,两侧低的3根索,3根索之间铺设防护网,消除落石的冲击力。纵横梁左、右两侧设防护栏杆,用以保护检修人员安全。梁体按目前通用的(2016)2322A系列梁图施工,下部桥墩随顶部构造加宽,设置三柱式门形墩。

①险情数量多。嫩江、松花江、黑龙江干流堤防共发生9 154处险情,其中黑龙江干流堤防发生险情7 175处,占险情总数的78.4%;松花江、嫩江干流堤防分别发生险情1 889处、90处,占险情总数的20.6%、1.0%。

方案3:上承式拱结构防护方案(图5)

铁路桥墩采用三柱式门墩。将铁路桥墩顶部加宽,在铁路桥墩顶帽两侧各设一个与铁路平行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结构。将两个上承式拱结构顶部的纵梁用横撑固结,横撑需要高于铁路限界。在横撑上铺设钢板,上面铺设缓冲层。此防护结构下部与双层门墩下部类似,上部采用横向固结的两个上承式拱结构。

图5 上承式拱结构纵、横断面

方案4:铁路梁加拱顶棚洞(图6)

将铁路桥墩加宽,将铁路梁体纵向长度不变,横向加宽,断面形式由目前通用的单箱单室改造成单箱双室。在铁路梁体上加拱顶棚洞,拱脚与翼缘板位置固结,纵向拉通,将铁路梁体完全覆盖。为减轻棚洞自重,将棚洞两侧直墙段镂空,在拱顶棚洞上铺设缓冲层。棚顶内层铺设一层碳纤维布,防止棚顶破坏后掉块。

图6 铁路梁加拱顶棚洞纵、横断面

3.2 柔性防护方案

方案5:三悬索防护网(图7)

图7 三悬索方案桥墩及隧道洞门处断面

桥梁下部采用目前通用的(2016)2322A系列梁体及配套桥墩体系。在桥梁上部沿桥纵向悬挂中间高,左、右侧低的3根悬索,悬索间用防护网连接。索塔设在桥大小里程侧隧道洞门左右两侧,将隧道洞门加宽作为索塔基础。塔两侧设防护网,防止山上落石直接砸到索塔。3根索之间用横向钢丝绳连接,加上反向拉力,以加强整体刚度,减小风振。为方便网的后期更换,将网做成4.5 m×2 m的边框,内设减压环网,减压环可增强被动柔性防护网的柔性、改善作用部位的性能,同时能显著地提高被动柔性防护网的耗能能力[16]。减压环网与纵、横向钢索固定,当网损坏后,整块更换。

减压环网块铺设于横向钢丝绳上,当有落石时,减压环网与横向索共同承担落石的冲击力,将力传向3根纵向索,再传至锚固端。

方案6:柔性钢棚洞方案

沿铁路梁方向设柔性钢棚洞,纵向拉通。棚洞两侧拱脚与梁体两侧翼缘板连接,在梁体底部与翼缘板之间设斜撑。

柔性整体拱钢棚洞上部结构主骨架为H400×220×8×14焊接H型钢,置于两侧纵梁上,单榀钢架质量约2.75 t。棚洞整体宽18.6 m,总高度12.54 m,每榀钢架间距3 m,钢架间布置横向支撑钢管,每隔3 m增设斜支撑钢管。外铺φ18 mm钢丝绳@30 cm孔径500 mm的环形网、两层网孔孔径50 mm×60 mm的格栅网。

梁体按目前通用的(2016)2322A系列梁图施工,桥梁下部采用与梁体配套的桥墩体系。

4 方案优缺点分析

方案1:槽形梁组合桁架方案

优点:利用组合梁的构造优势,对原结构改变不大,因防护额外附加的构造少。仅需对顶部横撑进行加密后,铺设钢料,增加顶部柔性棚洞,结构受力较合理,后期养护相对方便。

缺点:槽形梁组合桁架梁本身宽,底部桥墩宽度相应加宽,基础加大,整体下部工程数量增加多。梁体为特制梁体,后期梁体有病害时,无法从梁场调配更换,现场现浇施工工期长。

方案2:双层门式墩加纵横梁防护方案

优点:结构分级明确,利用双层桥的原理。上层防护梁可根据需要进行加大,防冲击能力强。铁路梁体按目前通用的(2016)2322A系列梁图施工,不需特殊设计,后期铁路梁体破坏后,可从梁场调配,更换方便。

在整合资料中发现,译者对日期表达翻译有错误。英语中表达“日”的时候应当使用的是序数词,简写的形式是基数词加上序数词最后两个单词,而不是只是写基数词。但大部分译文中都出现了此类错误。比如“1938年10月21日”译为“On October21,1938”,日期“21”后面没有加“st”。译者的失误可能让译文接受者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缺点:双层桥结构原理,上部仅防落石,门形墩结构加宽后,导致下部铁路桥墩加宽,基础相应加宽,结构本身工程量增加较多,结构较高,地震作用力大。

方案3:上承式拱结构防护方案

优点:上承式拱结构防护方案,采用拱桥结构,受力合理,造型美观,结构轻型。上部结构较轻,高度低。铁路梁体采用目前通用梁体,不需对梁进行改造,因防护额外增加的结构少。

缺点:结构较复杂,施工难度大,纵横向连接多,主要为钢管等钢结构,运营后养护维修较困难。下部桥墩及基础增加工程数量较多。

方案4:铁路梁加拱顶棚洞

优点:拱顶混凝土棚洞方案,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目前广泛使用的隧道明洞接长防护方案类似,上部已经有成熟的施工工艺及养护方案。后期检修不需要对混凝土棚洞做附加处理,相对简单。

更多的徒步,给我一种新的打量城市的视角。我开始东张西望,发现这个城市的细部和内部。有时候心情沉重,有时候又感动想哭。在深夜的街头,我看到一个打扮入时的女子站在街角,一两分钟后她的男友骑着电瓶车过来。女孩上车,把头深深地埋在男友的背上。车水马龙,豪车呼啸而过,但是也有平凡甚至贫穷的人,在为自己的幸福打拼。

缺点:混凝土棚洞方案拱脚与箱梁翼缘端部连接,铁路箱梁截面需要加宽,底部相应加宽,导致桥墩加宽,基础加大,整体下部工程数量增加较多。拱顶混凝土棚洞顶部是刚性结构,不利于抵抗落石的瞬时力。落石砸伤后,更换修补工期时间较长。梁体是特制梁体,后期梁体有病害时,无法从梁场调配更换,现场现浇施工工期长。

技侦组老马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他只看了一眼说:“根据这天气与腐烂程度,死了起码有四天,咦,等等,这是什么?”

方案5:三悬索防护网方案

优点:利用悬索桥的原理,在工程本体上盖上一层横向“人字形”悬索桥防护网,梁体按目前通用的(2016)2322A系列梁图施工,不需特殊设计,不需对梁体及桥墩进行改造,防护与桥梁本体工程完全分开,构造简单,增加的工程量小,柔性网具有防护能量高、造价低和对场地适应性强等优点[17],索网体系对防落石的瞬时脉冲力有利。后期梁体有病害时,可从梁场调配更换,施工工期短。

缺点:悬索两侧索塔与隧道洞门连接,施工中可能有交叉影响,索网受冲击后变形较大,索网不能将上部完全封闭,碰到细小的砂砾及泥浆发生时,索网防护会失效,在隧道洞门上方需要设置防泥浆等挡护设施。后期网的养护更换较麻烦。

方案6:柔性钢棚洞方案(图8)

图8 高铁柔性棚洞防护

优点:梁体按目前通用的(2016)2322A系列梁图施工,不需对梁体及桥墩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缺点:结构受既有梁体断面控制,防护结构不能做的太大,对大的落石防护能力有限。整体为金属结构,受落石撞击后,变形较大,容易侵入接触网安全限界以内,导致断电,对列车运行造成影响。钢结构,螺栓较多,不利于后期的养护维修。

5 方案造价分析

以上几个防护方案除方案4铁路梁加拱顶棚洞方案增加圬工量较明显,对造价影响较多,其余几个方案造价基本接近,对造价接近的方案进行比较,由于防护而引起的造价增加情况如表1所示。

一是防灾减灾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广东省遭遇了1951年以来范围最大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发生了25场暴雨或特大暴雨过程,有12个热带气旋登陆或严重影响,受灾面积之广、受灾人数之多、损失之严重历史罕见。面对严峻的自然灾害,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指导下,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东各地以人为本,科学防御,成功抵御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全省大江大河堤围无一决口,大中小型水库无一垮坝,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1 防护方案造价比选 万元/m

防护方案槽形梁组合桁架(方案1)双层门形墩纵横梁(方案2)上承式拱结构(方案3)三悬索防护网(方案5)柔性钢棚洞(方案6)造价2.833.52.44.9

表1所列为每延米造价,目前仅是方案研究,数量均为估算,数量表数值精度较低,仅供参考。

黄庭坚强调炼句,多有奇妙之语,朝鲜诗人就经常取黄庭坚的诗语入诗,如李穑《又赋》说朋友“诗语自变如涪翁”[2](4辑,P282),奇大升《围棋》表示“涪翁妙句心能会”[2](40辑,P25),金锡胄《纳清亭》也“徘徊为觅涪翁句”[2](145辑,P229),金镇圭《寿伯氏生朝》说哥哥“孤生已感涪翁语”[2](174辑,P56)。诗人们用黄庭坚诗语主要有三种形式:巧妙点化、稍作改动和直接引入。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煤桶起飞。在煤桶起飞成为现实与他要骑着煤桶去的想法之间没有任何横沟和障碍,看起来,他即将心想事成。因此,他有足够的心情自嘲与得意:

方案6柔性钢棚洞方案目前已有部分铁路建成使用,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防护方案。其余4个方案是本次筛选出的可实施性较强的方案,且都是首次提出,较有创新意义。

其中,三悬索防护方案与铁路本体干扰少,做到防护与工程本体完全分离,造价低,并且可根据山形及落石能量情况,调整悬索的型号及索塔基础规模。三悬索防护方案,进一步细化,有明显优势。

实际工程中,根据危岩、落石具体特征,采取爆破清除,锚杆(索)加固,柔性主、被动防护网,柔性引导防护系统(窗帘式防护网)等措施对危岩落石进行加固,配合落石脉冲式碰撞防护措施使用。以上防护措施主要是对漏过主、被动防护网的落石,进行二次防护。以消灭掉“漏网之石”为主要任务,将防护任务分层化,铁路附近的防护结构规模就可轻型化。

将“漏网之石”进行分类,对落石冲击力能量大小精确化,做到有的放矢,为后续的防护工程设计明确目标。

6 缓冲层设置

刚性结构对落石脉冲力集中荷载响应难以达到强度要求,需要在结构层外设缓冲层。缓冲层布设有两个思路,一是延长作用时间,二是将落石对结构的脉冲集中荷载转换为结构的整体分散荷载。目前采用的结构层上填土的方式,受填土高度及土自重的影响,使得下部结构必须做大做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缓冲层的设计思路可从不降低缓冲效果的情况下,减轻缓冲层的重量的思路出发[18]。对缓冲层介绍以下3个方案。

舒展全身筋骨 放松全身,孕妈妈可以坐在床上,屈伸双腿、做轻轻扭动骨盆、伸展上臂等动作舒展全身筋骨。在运动的过程中孕妈妈还可以自己增加一些小动作,如活动手腕、脚腕、脖子等。

方案1:填土加EPS泡沫板(图9)

在结构层上先铺上EPS泡沫层等轻型材料,在泡沫层上铺填土。此构造减轻了自重。泡沫层受上部填土层的保护,延长了使用寿命,减小了自燃的可能性。

图9 填土加EPS泡沫板

方案 2:钢板加弹簧(图10)

通过地面直达波或者反射波模型获取土壤介质的平均介电常数ε,即可以利用CRIM模型可以计算表层土壤的平均体积含水量:

图10 钢板加弹簧

在结构层上先铺上10 cm砂垫层,使上部传下的力可均匀传到底部结构层。在砂垫层上铺设一层厚钢板,在钢板层上加一层强弹簧,弹簧层上加一层钢板,再加一层稍弱弹簧,最上层铺设焊有钢格栅的钢板,钢格栅用于增强顶层刚度。当落石落下时,通过弹簧层延缓作用时间,减小结构受力。

方案 3:钢板加角钢支架(图11)

图11 钢板加角钢支架

在结构层上先铺上10 cm砂垫层,使得上部传下的力可以均匀传到底部结构层。在砂垫层上铺设一层钢板,在钢板层上加一层角钢支架,在角钢支架上加一层钢板。通过钢板和角钢支架以及砂垫层,将落石直接作用在结构层上的局部集中力改为整体分散受力,并且可通过角钢钢料的塑性变形,消除落石的冲击能量。

7 结语

山区高铁发展受危岩落石的影响大,针对陡峭地形特征建立特定工程模型,进行防护方案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落石能量宜分级化,比如将落石能量限定在30 kJ以上及以下分开研究防护方案,对设防目标分级处理,才能使防护结构进一步精确化。

(2)由于落石的脉冲力特性,柔性结构承受脉冲力荷载有天然优势,且柔性结构质量轻,引起下部增加的工程数量小,落石防护方案宜向柔性结构方向靠近。

(3)落石防护应与主、被动防护网结合,主要是对漏过主、被动防护网后的“漏网之石”进行二次防护为主,对防护任务分层处理,明确各处防护结构的防护目标。

对陡峭山区防护方案进行标准化设计,突破瓶颈,中国高铁才能在国际上更好地推广。本文提出的几个防护方案,都是高山峡谷区高铁防护标准化设计中筛选出的非常有价值的方案,可实施性强,具有很强创新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四桥,陈洪凯,唐红梅.危岩落石防治技术体系及其特点[C]∥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11:203-208.

[2] 郑智能,张永兴,董强,等.边坡落石灾害的颗粒流模拟方法[J].路基工程,2008(3):19-23.

[3] 张剑.山区高速铁路隧道间桥隧连接结构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11,28(8):62-67.

[4] 史先伟.艰险山区高速铁路隧道洞口新型棚洞结构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7,34(6):60-64.

[5] 刘宗峰.西康高铁桥隧结合处危岩落石防护方案[R].西安: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8.

[6] 胡厚田.崩塌与落石[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9.

[7] 赵旭,刘汉东.运动学在边坡落石计算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4,25(2):46-50.

[8] 唐红梅,易朋莹.危岩落石运动路径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25(1):17-23.

[9] CHEN Guangqi. Numerical modelling of rock fall using extend DDA[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6):926-931.

[10]熊探宇,李秉展,封志军,等.基于柔性防护网的落石防护设计[J].路基工程,2016(5):168-171.

[11]周维.客运专线桥梁危岩落石防护设计[J].铁道勘察,2013,39(4):90-92.

[12]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高山峡谷区铁路桥隧结合处危岩落石防护棚洞资料调研和初步研究[R].成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018.

[13]郭书云.石太线路基边坡危岩落石整治方案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4,58(2):4-7.

[14]周伟.宜万铁路危岩落石及风险隧道内溶腔视频监视系统工程设计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1(8):105-107,121.

[15]王争鸣.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设计创新技术综述[J].铁道标准设计,2018,62(1):1-5.

[16]刘运涛.危岩落石被动防护数值仿真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17]刘成清,田帅,陈驰,等.减压环在被动柔性防护网中的耗能作用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6,60(9):36-41.

[18]刘宗峰.西康高铁桥梁棚洞一体化设计方案[R].西安: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8.

Study on Pulse Impact Protection Scheme forTwo-tunnel and one-bridgeHigh-speed Railway Falling Rock

LIU Zongfeng,CHEN Yingtao, YANG Shaojun

(China Railway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Xi’an 710043,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speed railways in China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plain areas. In 13th Five-Year period, some of the high speed rail projects are located in mountainous areas. Limited by the steep terrain in the mountain area, the old tunnels with extended anti rockfall protection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use. At present, there is no specially applicable protection scheme. The rockfall protection in steep mountain areas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 speed railway.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model of steep terrain features, suitable protection and buffer layer scheme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rockfall trajectory, the maximum velocity of rockfall and the calculation of kinetic energy. In the study, it is found that (1) the energy of the rockfall should be graded and the staged treatment of the fortification target can make the protection structure more accurate. (2) based on the pulse for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fall, the flexible structure bears the natural advantage of the pulse force load, and the flexible structure is light weight with small increase of works in sub-structure, and the rockfall protection works should be close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lexible structure. (3) the protection of rockfall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main and passive protective screenings, mainly for the second protection of the “escaping stones” from the main and passive protective screenings.

Key words steep mountain area; rockfall protection; impulse force; dynamic response; high-speed railway

收稿日期:2018-06-01;修回日期:2018-06-26

基金项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点课题《艰险山区高速铁路隧道洞口围岩落石防治的桥梁-棚洞一体化技术研究》(合同编号:N2018G031)。

作者简介:刘宗峰(1980—),男,正高级工程师,2003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学学士,主要从事桥梁设计研究工作,E-mail:liuzongfeng@sina.com.cn。

文章编号:1004-2954(2020)02-0112-05

中图分类号:U213.1+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38/j.issn.1004-2954.2018060100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铁路图展(转载)
介休西外环道路上跨南同蒲线架梁方案
某高速公路下穿铁路桥梁时的处治方案讨论
世界名桥
客运专线综合接地设计
谈铁路桥梁技术的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