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达:教学科研中情系国家的“工作狂”

人物简介:杨达,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现任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曾获评国家青年人才,教育部教学名师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团队负责人,宝钢优秀教师。探索贵州省等西南区域治理“内循环”与东南亚区域治理“外循环”互构的“一带一路”绿色治理西南模式,独立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1项国家社科重大),发表高质量论文40余篇,获第22届“贵州五四青年奖章”。

5月4日,第22届“贵州五四青年奖章”获奖者名单揭晓,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达是获奖者之一。这是在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之际,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青年联合会共同决定授予贵州优秀青年的荣誉。

“我发自内心地感觉自己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学校领导们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贵州大学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杨达说。

近年来,杨达着眼国家关心、社会关心、百姓关心的“三心”问题,围绕服务国家顶层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实绩和社会正能量影响突出。科研上,他抓住机遇把握时机,形成了服务国家顶层设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绿色治理等主要科研方向,率团队就贵州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展开深入研究;教学上,他着眼于培育国际战略领域所需人才,落实“三全育人”,搭建服务“一带一路”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科研”互构式课程思政形塑教学法。

情系国家 学以致用

杨达的专业研究背景和人生经历,促使着他去关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用自己的所学知识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一直强调,“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要回报党和国家的培育。”

杨达在高中毕业时本想学习金融专业,结果阴差阳错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政治专业。他说:“一开始我对这个专业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但是在长期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慢慢地打开了我的视野。我感觉自己喜欢上了这个专业,并选择继续坚持在国际政治领域深入开展学习研究。”在长期的国际政治专业学习和研究中,他深刻感受到个人成长同祖国发展休戚与共,紧密相连。

科研创新 打造团队

“我想做一个彰显地理空间优势和特色的科研项目,实现错位竞争。”一直以来,杨达都醉心科研,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科研之路。2015年,他抓住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契机,从这个角度切入,联动贵州和东南亚两个地理空间,拓展了绿色治理的内涵和外延,开始探索贵州省等西南区域治理“内循环”与东南亚区域治理“外循环”互构的“一带一路”绿色治理西南模式。他说:“在贵州,刚起步时很困难,因为当时联动国际关系等跨学科视角来关注这个研究领域的人不多,而我是一个青年教师,所以在搭建团队时整体力量还不够强大。”杨达在带领研究生们进行学习和训练他们写C刊(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一种默契和凝聚力,渐渐地搭建起了自己的研究团队。

之后他不仅搭建了省内团队,还与博士及博士后团队就贵州如何融入“一带一路”达成联合攻关协议,共同开展深入研究;依托家乡贵州承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等重要机制,率团队服务绿色“一带一路”的生态合作路径;依托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率团队服务打造“一带一路”对东南亚“五通”渠道。

严谨笃学 与时俱进

杨达深受大学老师的影响,“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说过,每一个同学都会上很多课程,但他不可能把每一门课程的所有细节内容都记住。但如果这个老师在课堂上的某句话,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并影响其一生,那这个老师便是成功的。”所以在科研全情投入之外,杨达始终牢记自己作为教师“树魂立根、教书育人”的使命。杨达认为,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关键是要把基础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搞清楚学扎实,才能在高层建筑去创新。

“我带研究生时,发现他们写作能力较弱,就会特别训练他们这方面的能力。”杨达在教学中会着重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他和学生交流确定好选题后,会让学生去写初稿,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初稿逐字逐句用修订格式修改,学生看完之后又进一步修改,如此往复,在训练中学生的文字能力都能得到质的飞跃。今年是杨达来贵州大学工作的第七年,自2015年入职以来,他已完成1295学时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工作量,教授学生共1889人次。

杨达在教学中致力落实“三全育人”,持续培育肩负国家担当和使命的战略人才。当他发现把学术前沿内容带入课程教学更能提起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后,他便开始积极尝试把教科书理论与学科前沿事件结合架构。在本科教学中,杨达通过联动其承担的其他6门课程,创新“教学-科研”互构式课程思政形塑教学法,融入“一带一路”研究前沿,架构出带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搭建服务“一带一路”的课程体系,着力打造《国际战略学》金课。

“我很喜欢工作的感觉,只要闲下来,我会觉得特别不踏实,我可能有点'工作狂’。”杨达笑说,他对现在自己忙碌的生活状态感到满足,并认为自己不仅从中获得了科研和教学成果,更本质的是自己在此过程中的持续成长,以及对知识获取本身的“狂热”和对多学科交叉边界学习深度和广度的拓展。

来源:贵州大学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佳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金融》26学时 丽水学院
思政工作室建设思路
高校入职须知
2017年度学院工作计划
贵州省中小学省级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评选条件
院长笔谈 | 杨波:用高质量专业学科建设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