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 / 家琨建筑 | ArchDaily
廊道入口 © 存在建筑

+ 27

  • 审稿编辑 韩爽 - HAN Shuang
分享
复制
  • 主创建筑师:刘家琨
  • 设计团队:陈瞰、杨鹰、张灿、刘速、何强、易慧中、李文婷
  • 照明设计: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光环境规划设计研究所
  • 委托方:北京同衡思成投资有限公司 / 松阳思成文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展开收起
© 吴博

基底原状
文庙城隍庙街区位于松阳县城正中,自古便是松阳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与精神中心,历经百年变迁,遗存有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各色建筑。但数十年来,这一曾经的精神文化中心日渐衰落,环境杂乱,业态凋敝,缺乏活力。

融入周边街区肌理 © 存在建筑

场地梳理
来自不同年代的建筑与环境要素是蔚为珍贵的时间痕迹,它们记录并形塑着老城中心的功能演变与生活情景。如何处理新与旧的关系,令昔日的精神文化中心重新链接当代生活,成为设计重点。

轴测图

设计中对现存建筑进行细致评估和分级保护,力图呈现完整连续的历史断层,使不同时空的物质遗存与场所记忆得以交融共生。

鸟瞰青云路 © 存在建筑
新建廊道和街区 © 存在建筑

设计策略– “泥鳅钻豆腐”
1. 疏解打通
在梳理场地时反复与居民协商,于一尺一寸的进退中切削出场地边界,疏解后期加建以恢复原有街区肌理。此外,设计着重释放两庙前的公共空间,并打通街区与周边社区连通的巷道“孔隙” 。

southern plaza. Image
城隍庙前广场 © 存在建筑

2. 更新系统
在梳理后的基地内植入更新系统——一个蜿蜒连续的深红色耐候钢廊道。廊道对于现状树木和保留遗存进行了审慎退让。窄处为廊,串联保留老建筑;宽处为房,容纳新增业态。整体营造出一个既公共开放又富于传统情致的当代园林。廊道于疏解后的街区蜿蜒穿梭,有如“泥鳅钻豆腐”:疏解后的老街区“厚”而“松”,作为基质;新介入的廊道蜿蜒灵动,打通联系,并在临街界面探出触角。

咖啡厅与文庙 © 存在建筑
咖啡厅 © 存在建筑

新旧碰撞出“空”的自然形态,记录下动态的生成痕迹。藤树草苔的生长与纠缠,模糊着廊道与空地或建筑遗存的边界,新旧界面不再截然分离,而是混沌地共融共济。

tree yard. Image
青云路入口节点 © 存在建筑

展品展台
廊道整体均为一层,高度低于老建筑檐口,如低平的“ 展台”衬托作为“展品”的保留建筑。新旧并存,原真表达。更新系统作为结构整体“轻落”在场地上,如船浮于水面,避免深基础对于场地的破坏。

廊道内景 © 存在建筑
corridor inner view. Image

植入业态
延续两庙街区原有的庙堂文化和市井文化脉络,植入书店、咖啡、美术馆、非遗工坊、民宿等业态,为周边社区乃至整个松阳提供一个公共的文化交流活动场所。

文仓美术馆的不同活动 © 存在建筑
activity in the gallery. Image

拥抱社区
恢复并强化青云路为轴、两庙为翼的传统格局。失落的老庙经修缮,继续延续市井烟火,成为人们文化活动的舞台。新旧界面的交互间,生活长卷次第展开,重聚老城人气。整个街区转型为展示绵延百年的建筑遗存与动态文化生活的泛博物馆,以开放之姿拥抱周边社区,再度成为松阳的精神中心。

区委楼南侧小树林以及民宿“小堂” © 存在建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华大学一等奖作品,改造“最后的江南秘境”
新消费视角下的更新趋势与城市设计响应
“新”“旧”传承:点亮城市化回家的路
【荐筑】杭州初代文创园,LOFT49产业遗存更新 / 朱培栋-line
名胜|福建·漳州古城旅游休闲街区
潘玥 | 非遗产的“遗产化”——再读边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