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部位的表皮样囊肿,你见过吗?——罕见病例分享:骶前表皮样囊肿2例

导语:这个囊肿,不查资料您可能真的不太认识它


      临床上表皮样囊肿常见于颅内脑池、椎管内等部位,而盆腔骶前表皮样囊肿很罕见,文献上常为个案报告,但我们在最近一个月之内竟然连续遇到了2例,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在短期内连续遇到多例好多年都遇不到的某种罕见病的情况。我们可是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哦。那么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近期我院肛肠科收治的这两个病例吧。

1​.1病例摘要(病例1):

      患者,女性,49岁,主因“下腹疼6天”就诊,入院前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下腹部疼痛不适,呈间断性锐痛,不重,就诊当地医院,查B超提示盆腔肿物,建议上转,我院B超提示:盆腔混合性回声包块(性质待查),于2022年2月X日住院治疗。

在我院行MR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见:

       盆腔内骶骨前方至直肠右后方不规则状肿块,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肿块无异常强化,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直肠受压向右前方移位。

MR平扫加增强表现如下图:

图1:T2WI,矢状位
​图2:T2WI,矢状位,尾椎前缘,直肠后方肿块,可见完整包膜,呈不均匀稍高信号。
​图3:T1WI,横轴位,呈稍低信号
图4:T2WI,横轴位,呈不均匀高信号
​图5:T2WI脂肪抑制,横轴位,呈不均匀高信号
图6:DWI,横轴位,弥散加权呈高信号

​图7: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未强化
图8:增强扫描,静脉期,肿块未强化

图9:增强扫描,延迟期,肿块未强化

       MR诊断:骶前直肠后肿块,多考虑为:表皮样囊肿
术后病理如下图:   
 病理:角质囊肿(表皮样囊肿)。

1​.2病例摘要(病例2):


      患者,女,75岁,因“排便困难1年,加重3月”于2022年2月X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费力,便质软成形,未予治疗,症状逐渐加重。3月前大便排出困难明显加重,无便血,无里急后重感,无便不尽感,治疗无效。腔CT示:前巨大囊性病变,增强扫描无强化,边界清楚,直肠受压向前方移位。

在我院行MR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见:

  盆腔MR扫描示:骶尾椎前方腹膜后见一巨大肿块,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T2WI压脂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影,边界清,大小约8.1x7.4x9.4cm(前后x左右x上下),直肠受压,并向右前方推移。盆腔内骶前肿块于动态增强诸期均未见异常强化。

图1:T2WI,横轴位
图2:T2WI脂肪抑制,横轴位,呈不均匀高信号
 图3:T1WI,横轴位,呈稍高信号 ,信号稍不均匀

图4:T2WI,矢状位
​图5:DWI,横轴位,弥散加权呈高信号
图6:ADC图,信号减低

​图7:增强扫描T1WI脂肪抑制像,未打药,肿块呈稍高信号
​图8: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未强化

​图9:增强扫描,静脉期,肿块未强化
​图10: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未强化
 MR诊断:骶前直肠后肿块,多考虑为:表皮样囊肿。

2.讨论:      

      表皮样囊肿又称为胆脂瘤,多是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外胚层细胞发展形成的囊肿,可发于眉外缘、鼻梁、口底、颅内、颈、锁骨、阴囊、会阴、椎管、骶尾等部位,可合并局部脊柱裂、皮下脂肪瘤等。

        表皮样囊肿病程长,进展慢,早期多无症状。囊肿基部常与深组织粘连,不易推动,还可能和下方的骨膜组织粘连。肿物增大并侵及或压迫肛门括约肌和直肠时可表现为肛周、会阴部的坠胀感、隐痛或肛周瘘道。肿物压迫直肠明显时可出现排便困难。由于上述症状类似肛周疾病,故往往被误诊为肛周脓肿或者肛瘘等疾病,因此,仔细分析患者的早期病史+磁共振(MR)等影像学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3.鉴别诊断:
      骶前的表皮样囊肿需与皮样囊肿、直肠平滑肌肉瘤、骶尾部畸胎瘤、脊索瘤、节细胞神经瘤等相鉴别。
皮样囊肿 二者均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发展形成,表皮样囊肿也可于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皮样囊肿呈囊状,边界清楚,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亦为高信号,但信号强度较低。由于其内含有毛发等不同成分,信号可不均匀,以T2WI为著。
骶前畸胎瘤 来源于胚芽细胞(即一种能发育成各种组织结构的细胞,即“全能性细胞”)。组织学分为三类:成熟型,幼稚型,恶性型。成熟型畸胎瘤X线、CT可发现肿瘤内有骨、牙齿等异常钙化影。MR常常可见脂肪信号,肿块内信号明显不均匀表现。
脊索瘤 是一种罕见的中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脊索瘤早期常无症状,肿瘤长大可压迫和浸润周围组织。初期常见症状是骶尾部疼痛,由于疼痛是渐进性,无明显特征,故常误诊。肿瘤压迫直肠,可出现便秘。侵犯骶神经可发生下肢反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 累及到骶髂关节时,可出现跛行。X线平片可见骨质破坏明显,呈溶骨性。骶骨多节段骨破坏,几乎均为中央破坏,伴有前方的软组织肿块。CT 平扫可见软组织肿块,呈混杂密度,病灶边界多清晰,病灶内见破坏残瘤骨及钙化。MRI 多表现为不均匀信号,在 T1W I主要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其内可见斑点状高信号,在 T2W I上脊索瘤多呈显著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常呈中等度异常对比增强,增强较均匀,但形态不规则。明显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是其特征性表现。
■ 神经节细胞瘤 起源于交感神经节内神经节细胞的良性肿瘤,但存在恶变倾向,多发生在后纵隔、肾上腺、腹膜后及盆腔等。临床上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内分泌症状(分泌活性儿茶酚胺、血管活性肠肽、雄激素等)、高血压、腹痛腹泻及女性男性化等症状。CT检查大多边界清楚,大多数神经节细胞瘤密度均匀,平扫为稍低密度(低于肌肉),部分神经节细胞瘤因含黏液基质、脂质或间质血管成分较多表现为更低密度,可呈液体样密度。 MRI 检查可见类似漩涡状强化是其特征性表现。
■ 直肠平滑肌肉瘤 是肠壁平滑肌、肠壁血管平滑肌或肠黏膜肌的恶性间叶组织肿瘤,发病率很低。
       骶前或盆腔的巨大表皮样囊肿临床少见,希望通过此病例报告,能增加各位同仁对表皮样囊肿的认识及鉴别诊断。

 4.小结
        骶前肿块的范围很广泛,包括先天性疾病(潜在恶变可能),炎性疾病和恶性疾病。根据梅奥诊所的数据,40000例住院患者中仅有一例骶前肿瘤。而骶前表皮样囊肿临床更加罕见,磁共振检查对骶前表皮样囊肿的诊断具有定位、定性的作用。其MR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首先病灶位置为直肠后方,骶骨前缘,直肠往往受推向前向左右移位,部分患者具有排便困难症状。表皮样囊肿T1加权部分为均匀的低信号,部分病例由于瘤体内含液态胆固醇或出血而呈稍高信号影。T2加权呈均匀一致的灰信号影,低于脑脊液信号;DWI呈高信号,弥散加权受限,ADC值减低的特征性表现。肿块内信号均匀一致,没有分隔,增强扫描无强化,依据以上MR特征性表现诊断无困难。
      骶前或盆腔的巨大表皮样囊肿临床罕见,希望通过此病例报告,能增加各位同仁对骶前表皮样囊肿的认识及鉴别诊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片时间】第0511期:右额部表皮样囊肿
昨日病例解读
盆腹腔疾病丨孤立性纤维瘤
成人骶尾部皮下病变的MRI诊断和分析
您真的理解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与畸胎瘤吗?
[神经影像] “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