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改下地理教学中的体会与反思

二十一世纪的课堂是一个创新与合作为导向的新型课堂,,是创新与开放的课堂,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要害。地理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作为中学地理教师,更应积极参与教育的创新 ,以实现创新教育。而实施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我认为是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尝试: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一成不变地讲授,学生也一成不变地听取、记忆 .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根本无法启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创新。时间久了,学生有一种疲劳与厌烦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育目标语学生的学习目标很难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形式要具有启发性和多样性,注重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给学生思考和创新提供宽松的环境气氛和更多的机会。为了使学生在接受地理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能形成创新观点,必然给其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实行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避免压抑幻想,强迫依从。对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两个班进行了传统教学和创新教学的对比,采用创新教学的班级课堂活跃、听课率高,效果良好。

二、改变原有的课堂提问方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式,目的是以旧代新,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此时老师是主体,而此时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式思维。他们被迫去思考前面的知识,被迫去思考老师要求回答的内容,从而被动地进入上课学习的状态。由于所有的过程都在被动中进行,这样很难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也就是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对某一内容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并寻求答案,或者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这样,学生变成了主体,所有的被动会变成主动: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这样会比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三、实施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大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地理课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营造一个群体交流的良好氛围,变信息的单向性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在合作讨论中引发学生积极探索,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其次要以大地理教育观、全球化为指导,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国内外联网、学科间融合的全球化的地理教育体系,从而大大拓宽创新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渠道等,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所以,教学要提供充足的时空,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创新的情感,领悟创新的策略,健全创新人格,培养创新能力。

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有创新的空间。

目前的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在完成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创新。假如还是单靠老师使用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在课堂上包打天下、滿堂灌,就会使学生象现代化饲养场里的牲畜,失去寻觅食物的能力一样,失去了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正逐渐地进入课堂,为改变落后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大胆地进行了不同的尝试。我利用多媒体软件自行设计了许多课件,在地理课中使用。我还先上网浏览有关地理网页的内容,后指导学生上网学习。这样,运用投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更多、更新鲜的地理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爱好,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密度与容量。实践证 实,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拓宽,基础知识更加牢固,学习成绩有了不断提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氛围,让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并要求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爱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这一理念下,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地理教学的合作学习作了一些尝试,这里谈谈个人的一点见解和熟悉。

一、合作学习的界定

合作学习以群体动力理论社会凝聚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众多的理论作支持,从这些理论中汲取不同的观点并进行相互补充,从而形成坚实的理论基础。合作,指的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使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合作学习,是合作的一种非凡表现形式,是合作认知、合作情感、合作技能与合作行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与运用。

二、合作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两种合作学习模式:

1、互助--合作学习模式

这种学习模式我主要运用于课堂教学。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的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师生、省省、组组)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既重视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必要的社会技能。在教学过程上,强调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把教学过程建立在多边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师生角色上,教师是导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意识和能力,而教学的重点则放在学生的上,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在运用机制上,强调合作、竞争与个体化行为兼容并存,并以合作行为为其根本特色。

互助 --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互助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主要做好铺垫,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知欲望)----小组讨论(互助合作的主体。学生依据资料,就探究目标开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助合作的要害。先由各组代表发言,汇报本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并就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启发诱导)----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归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小学有效教学模式》读书体会
地理课堂中“三维教学模式”的探索
我在新课改中的“低、多、重、勤”
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讲座一之6)
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