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诗词曲五首》导学案附课时练
23.《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名篇佳作浩若繁星,反映战争的作品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布局,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弊病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明确: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5.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明确: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6.“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明确: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猛烈,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的奇寒。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8.诗的最后一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这一艺术手法,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中体会过辛弃疾豪放的词风,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他的词,来看看出自同一作者之手的词有何相似与不同。
二、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何处望神州”的感叹?
明确: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落到金人之手,心中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的“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这一句是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3.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明确:一是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4.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明确: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5.再读全词,概括本词的主旨。
明确: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的现实。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目标导学二:《过零丁洋》
1.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全力抗元,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此诗是作者的代表作,创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过零丁洋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写此诗以明志节。
2.赏析诗句,把握情感与主旨
(1)诗的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明确:一是受到皇帝选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除了运用对偶的修辞以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明确: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3)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妙在何处?
明确:“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巧借两个地名,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民族气节。
(5)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确: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最后一句由悲而壮、由郁而扬,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宣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目标导学三:《山坡羊·潼关怀古》
1.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及诗歌体裁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文学家。他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散曲:到了元代,出现新兴的体裁——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二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有标题的小令。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2.品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
(1)反复朗读课文,说说这首小令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共写了三层。第一层:“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层:“望西都……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及曾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抒发怀古情思。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对现实场景的描写转入议论抒情,诗人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
(2)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明确:“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的特点。
(3)你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而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所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这首小令中是曲眼,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人文关怀,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4)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
明确:作者先描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然后对秦汉各朝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产生了深沉的感慨,最后发表议论,得出结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讨以把握诗歌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
2.能够依据诗、词、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如《十五从军征》作为叙事诗,侧重把握诗歌的叙事结构;《过零丁洋》是抒情律诗,注重诗句赏析。
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对作品的情感和深刻内涵难以理解透彻。
2.对于诗、词、曲的体裁特点只作了简要介绍,没有进一步作比较分析。
《十五从军征》课时练
一、选择题
1.本诗中表现从征历时之久的诗句是(      )
A.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B.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C.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D.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2.描写久经征战的士兵归来时家中凄凉景象的句子是(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B.“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D.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3.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
A.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B.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C.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D.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4.“十五”“八十”是什么手法(  )
A.夸张   B.比喻:C.对比     D.对偶
5.解释加线的字有误的而一项是(   )
A.八十始得归:开始             B.采葵持作羹:菜羹
C.兔从狗窦入:给狗出入的墙洞   D.不知贻阿谁:同“贻”,送给
6.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春谷(chōng) 狗窦(dǒu)   阑干(lán)    辕门(yuán)
B.瀚海(hàn)   锦衾(jīn)    羹饭(gēng ) 兜鍪(móu)
C.累累(léi)    干戈(gē)     宫阙(quē)    寥落(liáo)
D.踌躇(chú)  羌笛(qiāng)  潼关(tóng)   狐裘(qiú)
7.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
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汩落沾我衣”将全诗的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
二、判断题
8.这首诗抒发了老翁孤独的心情(     )
9.揭露了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    )
10.这首诗只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    )
答案解析:
1. A   解析:“十五”“八十”既可实指,也可虚指。这两句说明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2. C  解析:运用白描手法描写到家后看到的景象:凄凉破败。
3. D  解析: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进一步表现出老兵孤独凄苦的处境和心情。
4. A  解析:“十五”“八十”既可实指,也可虚指。运用夸张手法说明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
5. A   解析:A.八十始得归:才
6. D[解析:A中狗窦的窦应读dòu。B中锦衾的衾应读qīn。C中宫阙的阙应该读què。
7. B   解析:B项中“心理描写″有误,这首诗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8. 解析:《十五从军征》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9. 解析:《十五从军征》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10. 解析:这首诗不仅有对景物还有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
如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死亡;
通过对谷葵丛生的庭院的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舂谷持做饭,采葵持作羹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出门东向看 这一动作,更是写出了老兵悲痛万分的情态,催人泪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踌躇(chóu)  瀚海(hàn)    冷难着(zháo)
B.松柏(bǎi)    羌笛(qiāng)  寥落(liǎo)
C.狗窦(dòu)   风掣(chè)    飘絮(xù)
D.狐裘(qiú)   兜鍪(móu)    羹饭(gěng)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互文     C.夸张     D.设问
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互文    C.夸张     D.设问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互文    C.夸张    D.设问
5.下列对本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题中的“歌”是古诗的常见体裁。
B.一、二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
C.从“中军”到“辕门”再到“轮台东门”,清楚表明地点转移,脉络分明。
D.最后两句直接抒情,作者独自看着身后雪地上的马蹄印,感慨万千。
二、判断题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现作者化苦为乐的豪迈乐观精神。(   )
7.作者反复描写雪景是为了渲染惜别氛围。(    )
8.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
答案解析:
1. D  解析:A.冷难着 zhuó     B.寥落 liáo     C.羹饭gēng
2. A  解析:首先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根据大意及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确定类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冬雪比作梨花采用的是比喻手法;
3. B  解析:首先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根据大意及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确定类型。将军和都护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应将两句诗交叉起来理解,因此是互文手法;
4. C  解析:首先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根据大意及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确定类型。“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百丈冰”“万里凝”采用了夸张手法;
5. D  解析:最后两句情景交融,作者独自看着身后雪地上的马蹄印,感慨万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
6. 解析:运用比喻手法,将冬雪比作梨花新颖地写出了下雪后的美丽情景,表现了作者的惊讶激动之情和化苦为乐的豪迈乐观精神。
7. 解析:作者反复描写雪景渲染惜别氛围,抒发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反复点题,与诗题形成呼应。
8. 解析: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9. 解析: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10. 解析: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内容写法上: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为下文写送别的场面,营造气氛。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时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踌躇(chóu)  瀚海(hàn)    冷难着(zháo)
B.松柏(bǎi)    羌笛(qiāng)  寥落(liǎo)
C.狗窦(dòu)   风掣(chè)    飘絮(xù)
D.狐裘(qiú)   兜鍪(móu)    羹饭(gěng)
2.下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生旅谷(野生的谷子)      B.辛苦遭逢起一经(指遇到朝廷选拔)
C.何处望神州(指中国大地)      D.望西都(指长安)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互文    C.夸张     D.设问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中实写史事的两句是(   )
A.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B.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C.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对“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句的深刻含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扬孙仲谋这样的英雄人物。       B.对敌人的轻蔑。
C.作者希望自己的后辈成材。         D.感慨当时的统治者无能。
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南乡子” 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首词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孙权和曹操。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C.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的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D.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二、判断题
7.本词中,“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
8.词人赞颂孙权的用意是抒发词人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以及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
9.这首词融经铸史、驱遣自如,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
10.本词塑造了一个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   )
答案解析:
1. C  解析:A项中的“着”应读zhuó;B项中的“寥”应读liáo;D项中的“羹”应读gēng。
2. C  解析:C.何处望神州(中原地区)
3. D[解析:自问自答,先问后答,因此确定采用的是设问手法;
4. C  解析: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5. D  解析:“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句的深刻含意的理解是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感慨当时的统治者无能。
6. A   解析:“南乡子” 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首词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对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7. 解析:南乡子,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有怀,有所感慨。标题点明作词缘由。
8. 解析:①借古讽今,抒发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却热衷于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②表达了词人的心愿,希望南宋朝廷能有像孙权那样有胆、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9. 解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作者借用三国枭雄曹操对刘备称赞孙权的故事,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反衬当权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显得十分贴切自然。
10. 解析: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
《过零丁洋》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与诗歌有关的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一《乐府诗集》一郭茂倩选编一乐府诗
B.《过零丁洋》一《过零丁洋》一文天祥一绝句
C.《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稼轩词编年笺注》一辛弃疾一词
D.《山坡羊潼关怀古》一《全元散曲》一张养浩一曲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B.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陈不翻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倆打萍。
D.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互文     C.夸张     D.双关
4.《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精神的诗句是 (    )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下列对《过零丁洋》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的坎坷与个人的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二、判断题
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
8.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体现的是诗人的忧国情怀。(   )
9.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充分体现了作者不畏生死的民族气节。(    )
10.《过零丁洋》是首七言律诗,通过回忆诗人一生坎坷不平的遭遇,抒发他忧世之痛(   )
答案解析:
1. B  解析:《过零丁洋》是一首律诗。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是:律诗是每首有八句的格律诗,绝句是每首有四句的格律诗。
2. C[解析:C项应划分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俘浮沉/雨打萍。
3. D  解析:"惶恐”“零丁”既是地名,又表明作者的内心感受因此属于一语双关。
4. B  解析:颔联写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朝廷的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此联比喻既生动形象,又感情真挚,极具艺术感染力。
5. D   解析: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崇高节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6. D   解析:颈联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而是使用了地名双关的手法。
7. 【解析】根据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要先指出采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使用该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破家亡的悲哀。(或从对偶的角度赏析)
8. 解析:运用比喻(对偶)。将个人的命运比作雨中的浮萍,并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9. 解析:尾联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作者不畏生死的民族气节。
10. 解析:《过零丁洋》是首七言律诗,通过回忆诗人一生坎坷不平的遭遇,抒发他忧世之痛以及为朝廷捐躯的豪情壮志。
《山坡羊 潼关怀古》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动写静的句子(    )
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B.望西都,意踌躇。
C.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体现主旨的句子(   )
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B.望西都,意踌躇。
C.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B.《十五从军征》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过零丁洋》的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元”是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其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6.下列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民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二、判断题
7.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     )
8.这首诗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作者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
9.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和“怒”用得最好(   )
10.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比同情(   )
答案解析:
1. D   解析:一个朝代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代朝代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百姓。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 A  解析: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3. D   解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归结全篇主旨,以警句形式道出封建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从而表达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 B   解析:诗中没有心理描写。
5. C   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6. D  【解析】“只有改朝换代,人民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理解有误,作者感慨的是不论天下兴亡,受苦的都是老百姓,表现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7. 解析:不是,由“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8. 解析: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来抒怀,表达了悲愤伤感之情,揭示出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所在,表达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9. 解析:“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10. 解析: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来抒怀,表达了悲愤伤感之情,揭示出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所在,表达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劳动人民的无比同情,对统治阶级无比失望和怨恨的复杂情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古诗词鉴赏技巧
部编版九年级下《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题
【九年级】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资料诗文鉴赏
初中阶段语文古诗词理解性背诵默写汇编
谈古代诗词分类鉴赏方法(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