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瘾的几个逻辑问题

难得看了部剧,叫《成瘾剂量》(Dopesick)。讲的是美国社会阿片类药物上瘾的前因后果。

这剧在社会、政治生态机制方面的剖析和现实主义批判力度上有几分《火线》(The Wire)的风范,可惜结尾软了一些,没有黑硬到底。

以前看美国青春片,不时能看到角色到药店偷或抢处方药的桥段,比如格斯·范·桑特的《迷幻牛郎》(Drugstore Cowboy)。想嗑药大国真是无所不嗑,至于他们偷来磕的是啥药,则一无所知。后来看时政新闻,偶尔会碰到相关消息,之前不是还有拜登政府指责中国对原料管控不严、导致美国境内阿片类药物上瘾问题严重的无厘头新闻么。看了这剧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

针对阿片药物上瘾问题,网上相关资料很多,豆瓣上该剧的页面内就有不少背景知识介绍,不重复了。这部剧从制药公司、政府政法机构、底层劳工社会三个维度展开,呈现了一个全景式的药物相关的社会生态。根据剧集的呈现,制药公司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草菅人命、哪怕洪水滔天的大坏蛋;政法管理监督机构,大多是资本的爪牙,偶有几个正义人士;底层社会则承受了大部分恶果,成了被侮辱和损害的人。

其中底层社会被各种毒品/瘾品侵蚀,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我的天才女友》里面,莱侬接触毒品是在意大利城市的大学生和知识分子群体中,因此她对毒品的先期印象还带有一丝很酷的个性解放气息。当她回到老家,在那个那不勒斯蓝领小镇,跟莉拉说起相关的事,莉拉告诉她,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在这里,毒品只跟怨毒和绝望沉郁有关,没有丝毫积极阳光之处。就像保守派评论家Kevin D. Williamson说的:“美国的下层白人被束缚在一种邪恶、自私的文化中,这种文化的主要产品就是郁闷和毒瘾。特朗普的演讲让他们很爽,就像服用奥施康定(OxyContin)一样。他们需要的不是止痛药、文字或政治,而是需要真正的机会,他们需要真正的变化。”没错,他说的这个OxyContin,就是那个阿片类药物。

这个评论家本人就来自西德克萨斯的底层白人社会,他对那些底层白人有极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在同一篇文章中,他还激愤地说到:“即使是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变迁也很难解释美国贫穷白人的失调、懒散和无可理喻的怨毒。……事实上,这些失调的下层社区活该去死,它们在经济上是负资产,在道德上无法辩护。”(该文刊载于2016年3月下旬的<National Review>杂志)

所以在这个Williamson看来,那些人是活该,咎由自取。而在那部剧中,制药公司研发成瘾性止痛药、恶劣营销、伪造篡改数据、营造更方便大规模开药的疼痛知识认知体系、操纵侵蚀官僚系统,让很多不明所以的医生给病人开那种药,导致大量病人对此成瘾,理应负有极大的责任。从制药公司到政府机构,本身就是大毒枭。

这其中的辨析先不展开了。今天由此出发,聊一些上瘾逻辑中的普遍性问题。

一、

首先,OxyContin是止痛类阿片药剂,销售最初跟医生说的,就是这药止疼,但跟其他同类药比起来,更不容易上瘾。这里就标示了瘾品/毒品成瘾问题中最根本的一个通路:疼痛/痛苦-止疼/暂时解除痛苦-依赖/上瘾

上瘾问题的根基,不在上瘾本身,而在疼痛/痛苦。

初中就学过,疼痛是人自身的保护机制。当你的身体出了问题,身体会借疼痛提醒你,该作调理了。你把手放在火上,疼痛告诉你这样不行,要把手移开。所以有痛感缺失的人,身上哪里被烧了也没感觉,等到发现的时候,那一块皮肤组织已经被烧坏了。

疼痛自然难受,但这是一种保护机制,有其存在的巨大合理性。身体上如此,精神上也如是。你感觉痛苦,就是提醒你哪里应该改变和调整了。所以剧中那个大坏蛋想把OxyContin推向审批最严格的德国市场,借此打开全球市场时,别人告诉他这太难了,因为德国人根本不信任阿片类药物,他们认为:“疼痛本身就是治愈的过程。”


“疼痛本身就是治愈的过程。”这句话同大坏蛋这句“我们要治愈全世界的痛苦”一样,带有极强的哲理和象征隐喻色彩。在大坏蛋这里,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靠他的药醉生梦死,不停服用,就不再疼痛。而在“德国人”看来,你有病了,还不痛,就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要怎么去对待处理,那就永远不会好。

事实上,尽管大坏蛋因此很难把他的药推到德国市场,但这两者内里有一个共通的逻辑。就是他后来找到的一个专家说的理论:不是止疼药让你上瘾,是疾病和损伤让你疼痛,你需要的是治疗好疾病和损伤,而不是揪着止痛药的问题不放。止痛药让你暂时缓解疼痛,仅此而已。这个听上去毫无破绽的说法,居然就成了他的自我辩护理论。因为最后简化成了:不是止痛药让你上瘾,是疾病和损伤造成的痛苦让你上瘾,因此止痛药的上瘾不叫上瘾,叫“假性上瘾”。进一步得出结论,止痛药本身,不会让人上瘾。。。

要这么说,那这个世界就没有非“假性上瘾”了。

这个理论,我在之前的一篇推文《通俗小说的上瘾问题》中,有过详细的介绍。对同样的瘾品/毒品,生活有希望和盼头,只是暂时用来度过极度疼痛阶段的人,比生活没有希望和盼头,一味借此逃避的人,更不容易上瘾。

这套理论更强调上瘾问题的社会文化及身心根源问题,而不是成瘾机制本身。肯定有一定道理。但也成了大坏蛋自我辩护洗白的说辞。绝对的成瘾机制标准肯定也是不能缺席的。同样是借此逃避,吃糖和注射海洛因的生理反应烈度,就显然大相径庭。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但是,这个逻辑确实也揭露了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结构。即痛苦本身是必要的,不解决根本问题,一味靠麻醉剂逃避,只会越来越糟。

二、

接下来我想扩大范围,进一步考察一下“上瘾”跟健康之间的关系。因为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能让人“上瘾”的东西,都不健康?烟酒毒等毒瘾品自不必说,也暂时先不扩大到精神领域,单纯说吃喝,即便是最普通正常的食物,都是越不“健康”,越容易上瘾。甜的,辣的,咸的,油大的,才过瘾。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饮食要清淡,但几乎没人会对清淡“健康”的饮食“有瘾”。

我自己健身之后,知道要吃干净的蛋白质,脂肪少一点的。然后发现,“干净的蛋白质”他妈的都“不好吃”(后来口味变了另说),不用说鸡胸肉,就基围虾这种肉质很嫩的干净蛋白,清水白灼出来,你听着就没有烤羊肉串、麻辣小龙虾“过瘾”。我有个朋友自己开了家西餐厅,她是去国外学过的,但有的菜根本没法按原版做,只能调整。怎么调整呢?比如有一道什么菜,就是多加点油,那些来打卡的网红,就觉得“好吃”。

所以这些年,尽管有轻食健康餐饮的反向拉锯,但整个大众餐饮,就是越来越麻,越来越辣,越来越油,越来越咸,越来越重口味。对这个倾向我感到极度愤怒和无奈,现在就基本不在外吃饭。我有时都感觉,外面很多餐馆一餐用的油和盐的量,都够我用一年了!用我一个朋友的话说,我一顿烧烤吃的盐的量,比你一生吃的饭还多。感觉国家为了保障国民的身体健康,应该立法禁止放太多盐,或者干脆大幅提高盐价,贵了就不舍得多放了。

回到上瘾问题,这不断加码的重口味,跟不断加大OxyContin的剂量,他妈的有什么区别?本质上就没有区别。

那么这里面有一个逻辑乍一看就很不顺:人类是怎么进化出这样一套味觉上瘾机制的?都说要健康饮食,但健康饮食就是不“好吃”,大家都不喜欢。“好吃”的就是不健康。这不是作死么?这么作死的基因,是怎么在残酷的自然选择中一路搏杀存活下来的?为什么能胜出的,反而不是喜欢“清淡饮食”的基因?

这个问题我还没找到什么参考资料和书籍能参考,手边有的《上瘾五百年》之类讲烟酒毒品的倒好几本。只能自己瞎推理。可能的情况是:

“清淡饮食”并不是一开始就健康。我们现在的常规说法,是在现代社会食品工业的环境中说的。糖是能量,盐是人体必需品,脂肪也是,所有这些东西适量的话,都是好东西。尤为重要的是,很久以前,都是稀缺品!这一点非常重要。

汉代为什么要盐铁官营,就因为盐是珍惜品和必需品,国营攫取利润。《圣经》里面,盐经常和圣洁联系在一起,因为在保鲜科技大发展之前,腌制是储存食物的常见方法,所以盐代表新鲜、不腐。

要是不喜糖油咸和各种调味料味道的基因,早就因为营养不良挂掉了。只有热爱这些的,才能在匮乏时代吃对东西,延续下来。因此就有了人最粗浅直观的奔向重口的味觉倾向。这一点在小孩子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有人说他家小孩,开始吃饭有点味道就可以,直到有一天无意中咬破了萨其玛的袋子,舌头舔到了萨其玛。这之后,就开始不好好吃饭,哭着闹着要吃那些包装食物。

整个食品和食物工业,首先都要追逐利润。那就必须去迎合最可能使人“上瘾”的方向,在油盐糖彻底不稀缺之后,原始的“好吃”倾向并没有改变,就只能不断加码了。

上面说到的美国底层白人社会,除了药物毒品上瘾问题,不还有一个普遍的特征,就是“胖”么。这样的食品工业导致的阶层分野,也跟阿巴拉契亚山地的劳工为OxyContin所害一样,带有底层社会自我放逐的崩坏气息。反观我们国家,毒品问题自然是相对而言不知道好多少倍,但食品工业这些年的恶果也不容乐观。

那再回到狭义一点的毒瘾品上,又产生了两个新的问题:

1,糖油盐的口感是小孩子一碰就会上瘾觉得“好吃”的,但烟酒毒大多一碰是很“难吃”根本不想继续的——比如酒,我到现在都不觉得喝过的任何酒“好喝”。我偶尔也喝,但只是为了醺醉感觉,酒本身口感上的“好喝”,我真心这辈子都没体验过。为啥反而这些“不好吃”的,成瘾性和伤害性都更强?

2,如果说糖油盐适量是必需品,对人体有益,进化出偏好口感是合理的。那为啥烟酒毒都说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酒的最佳剂量就是零,一口都不喝,人类还是进化出了会对这些东西上瘾的机制。这机制具体又是怎么样的?(贾雷德·戴蒙德的《第三种黑猩猩》有一章是专门讲这个问题的,我觉得答案还很不完善。)

这两个问题我还没完全理明白,继续研究研究。好在,讲烟酒毒的文章和书,可比讲常规食物的多多了。显见这些玩意确实更刺激,更不平常,更引起人的探究心。

三、

最后总结下我们普通人对待广义上瘾品的合理方向:

1,要从根本上解决疼痛/痛苦问题,不能一味靠麻醉剂逃避——这是彻彻底底的废话,谁不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此条无卵用,可直接进入下一条。
2,根本问题解决不了,一味逃避又会越来越糟,需求剂量越来越大直至深渊毁灭,只能尽量又适度地与疼痛/痛苦为伴,生活真相如此,没有办法。“疼痛是治愈的过程。”所以至少也是在治疗过程中吧。
3,在今天这样的环境倾向中,应该不断降低自己的刺激阈值,如从酗酒到少喝,从重辣到微辣,从一整包调料到——我最近买过那种速食的胡辣汤,它一碗里面的一包调料粉包,被我用了全部六碗,最后剩了五包粉包!这你要一包吃完,不咸死才怪。反正阈值下来后,不同量能体验到的值其实是一样的。同样的爽度,更健康还更省钱,何乐而不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FDA连环出招,数字健康技术或将成为阿片类药物危机的新出口
20140626健康之路《小心药上瘾》:李建华,胡欣讲药物滥用,镇痛药,毒品
刷美女、看帅哥停不下来?剖析网络色情上瘾机制
每日一答:为什么喝止咳药水会上瘾?
医海泛舟:止痛药是“毒品”吗?
服用吗啡,你怕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