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须大气方香久

近日,我的一位昔日战友将他新近出版的散发着油墨芳香的诗歌散文集子寄给我,请我给他提提意见。我断断续续将他这本共收录150首(篇)诗文的书看完后,脑子里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一些印象,同时有些感触有不吐不快之感。

我的这位战友小我两岁,跟我一样,生长在农村,当过兵,做过记者。在做记者期间,因生性耿直,秉笔直书,以至于得罪了当地的权贵,影响了仕途,到如今才是县税局的办公室主任,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股级干部。照说,像他这样的经历丰富、嗜书如命、学养较为深厚的文化人,理当视野开阔、笔吐风云才是,但不知怎的,我看完他的150首(篇)诗文,却发现没有一首(篇)有大气象的诗文。他的这些诗文,篇幅短小,诗歌最长的才十多行,短的仅四行;散文长的不到三千字,短的才一两百字。内容清一色都是记叙自己的人生往事或一地一时的小景致、小思想、小感受和小情怀。应该说,他的文笔是非常老道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感情是真挚浓烈的,描述是引人入胜的,总之是优点很多。但在阅读时和阅读过后,我不免会替我的这位战友略感遗憾:可惜全是自己生活圈子里的事情!

应该说,作为创作反映社会现实和生活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写自己熟悉的事情、熟悉的生活正常不过,也无可厚非。假如反过来,作家一味去写自己不熟悉的生活,那么很难想象这样的作家写出来的作品会真实、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但如果你的视野仅仅限制在你熟悉的那个圈子范围内,并且思想和情感也都没有离开你的那个圈子半步,那么我要说,这样的作品可能会激起读者心湖里一些涟漪,可要掀起波涛就难了。我的这个结论初一看似乎有些武断,但只需蜻蜓点水般地到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去荡荡舟,我们便不难发现此言不虚。

以搜录了上起先下至《古文观止》为例。《古文观止》所选之文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

《古文观止》所选以散文为主,间有骈文辞赋,基本上均为历代传诵名篇,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它之所以“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它们除了构思精巧,语言凝炼、华丽之外,还有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大都题材重大、思想重大、情怀重大和意境阔大。题材重大,比如像郑伯克段于鄢、《烛之武退秦师》、《子鱼论战》《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等等,反映的都是关系到国家或军事集团前途和命运的重大事件。思想重大,像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范仲淹的《岳阳楼赋》等等,大都是忧国忧民方面的重大思想,即便抒发的是跟个人经历有关的思想,但由于这个人经历都跟国家的重大事件相关联,因此,这些作品中作者的思想便也随之重大了。情怀重大,像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苏轼的《前赤壁赋》等等,要么与国家大事有关,即便是个人情感,但由于思考的问题是宇宙人生,抒发的是旷世感情和感慨,因此,它们都毫无愧色地走进了情怀重大的行列。意境阔大,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郦道元的《水经注.山峡》、苏轼的《前赤壁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都是意境阔大并且深远的流芳百世的不朽经典。

上面所列举的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文章之所以能从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文化典籍中被人们摘录出来,留存下来,并且历经数百乃至数千年而光芒依旧,如果离开了题材重大、思想重大、情怀重大和意境阔大这些极为重要的特质,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我从十八九岁开始习文,至今已近40年。虽无令洛阳纸贵的文章问世,但由于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和改进,因此,在文章的大气上有了较大的飞跃。记得我刚刚写“文章”的时候,通篇都是个人的一点小生活、小感受和小思想,写完以后不要说吸引别人,就连自己也不想再看下去。后来,由于我写了一首较有表现力的自由诗被师文化科一位姓郭的科长发现后,他亲自到我所在的连队翻阅了我在笔记本上写的“文章”,在充分肯定了我爱好写作的优点后,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了我文章中的小家子气。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写作只有跟国家、跟人民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会有力量,才会有生命,才会有前途。

文化科科长的一席话,犹如警钟一般从此以后在我的脑海里长鸣,每当我拿起笔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郭科长的忠告,因此,我就会自觉地考量一下:这样写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没有益处?如果是,我就坚定地写下去,反之则毫不犹豫地放弃。

在近40年的创作实践中,我除写作了大量的军事报道和行业报道稿件、获得了军内与行业内许多专家和读者的好评外,还在业余时间里创作了数量不菲的散文、诗歌及评论文章,其中不乏有获得圈内朋友赞许的篇什。特别是我写的一些诗作,更是获得了原湖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当代著名诗歌评论家李元洛先生的高度评价:“大作激情奔涌,豪气逼人,如此之世尚有如此诗情,可感可敬!”

所以,无论是从自己的创作实践,还是从别人的创作实践,抑或是行家的评价中,我都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文须大气方感人,文须大气方香久!

                    作于2011年3月28日8点06分

作者简介:王国庆,(笔名:潇湘游子 ),一个在南宁工作的长沙人。1972年11月入伍,1986年转业到广西区邮电管理局工作。在广西区邮电管理局工作期间,主要从事新闻采写工作,有大量新闻通讯稿件问世。业余时间热爱诗词创作,至今创作有5000余首各类诗词作品,有多件诗歌作品参赛并获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论苏轼的词与辛弃疾词的异同
苏轼最神奇的一首诗2
《登高》教学设计
畅游在古典的浪漫里
【诗词学堂】浅谈李清照诗与词风格不同的缘由
当代书法家十人中九人是“书匠”“书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