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北古村落(1)两河鲁山村(上)

 

 题记:在2016年末,受鲁山村委及部分村民委托,让给村里写一个调查报告,因为我们村年代久远,以前村里出过文武双进士,同门四举人,有一定的文化沉淀,现在反而今不如昔,甚是遗憾。虽然本人不才,但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响应广西桂林政策号召,宣传古旧村落。是而欣然接受这个这项任务,给鲁山村编写这个宣传及申请文稿。过年期间回老家,在村委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历时10多天,摄影数百张,采访数十人,收集资料十数本。然后由本人主笔,编写了这部宣传报告。

 文中所涉文献资料,由廖宏海、廖赟、廖宏田、廖宏新、廖宏浩、廖文丽、廖宏永、廖平富、廖三定、廖大毛等村干部村民提供照片、文字资料和其它村民村干部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前言

 鲁山村地处全(州)灌(阳)交界的地面,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西邻201省道,交通便利。村庄所在属丘陵地貌,海拔325.9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被山地和田野围绕,土地肥沃,四周植被蓊郁,古树成林,自然环境优美。

 村子为两河白水江一细流河的发源地——杨梅树泉眼,杨梅树山泉,四季不断流,长年外溢,汇集流经地的山溪、田水形成一条小河,当地人称之为大沟,最后在两河白水汇入湘江。我们村坐北向南,地处两山岭之间的狭长地带,东面为有名的大凸(bao)岭,右为栾山堢、塘景山等丘林山坡,村庄依山而建,人工溪流绕村修建,既灌溉了良田,又改善了环境。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体现。东方有玉带水环腰之说,主吉庆。大沟从前面流来又湾了几道湾,然后从村旁左边流过。典型的玉带环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融合,和谐统一。

一、千年文武旧住宅,锁在深山有谁知,鲁山村历史历程简介

 据廖氏家谱引用《桂林通志》文献记载,廖氏始祖是廖国器公。为齐鲁兖州府太守,公元1126年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兖州太守廖国器公也带领数千百姓渡长江经洞庭溯湘江而上,到达零陵(今湖南道县),然后经全州龙水乡樟树脚安顿定居下来。散住清湘邑万乡、深浦洞江西堰(今新富洞一带)。有碑文记载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廖国器公第三代孙,廖均昌、廖均式、廖均举三兄弟就从深浦洞江西堰车角岭搬到了大凸(bao)岭山脚井眼一带建村居住繁衍,为纪念始祖为官之地——兖州府东鲁地,取一“鲁”字,加取一字“薦”(薦,有大、茂盛的意思,“薦”希望人丁兴旺),距今近900余年。因鲁薦有上下两村,为了便于区分发音,将上鲁薦改成鲁山,下鲁薦改称鲁水。全村均为廖姓,无一杂姓,宗族脉络清晰。位居古代湘桂古道,而今为省道201公路附近,交通便利、人流频繁的地方,保持这样纯粹的村庄,在桂北乃至湘桂区域并不多见。

山清水秀风光美,乡久村古民风淳。境内森林覆盖面积达到70%,农业学大寨期间,修有大小水塘10余座,灌溉着新旧两村千亩良田。两河镇旧时曾叫“昭仪乡”,鲁山村,拥有“昭仪古八景”中的两景平池鱼跃、石峰晓翠,处处展现悠然恬静的乡村风情。这里交通便利,通讯畅通,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鲁山村目前保存的传统建筑群,因为经济相对落后,年久失修,建筑大部相对有所损伤,但整体布局完整。且分布连片集中,历史风貌完整协调,建筑风格突出,仍有原住居民生活使用,保持了该村传统村落的原始性和可传承性。特别是村前村后都建有活性水塘,主要为消防取水之用。这对于旧时多为木质结构建筑而言,消防就显得非常重要。村里整体布局,消防取水前后呼应,单个建筑泄水自成体系,无论多大的雨水,村里从来没有发生旧屋进水、泡水情况,放到现在也具有消防、防水借鉴、研究意义。

 现存的古建筑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纵横交错的巷道两侧,主干道为植芳公(清朝嘉庆武进士)故居为中心,向前至村前活水塘,向后至村后消防五大消防水塘,向东延伸到人工水渠大沟边,向西能到旧祠堂。其它古建筑分建两侧,巷道均为青石铺砌。如同弓玄互借,和谐统一。虽雨水天气,因石板路纵横交错,几乎脚不沾泥也能走到任何一座古宅。

鲁山村在建村初始,宋元期间,因廖姓初来,为避兵乱,只求安全,或为温饱,少有功名,因此鲁薦(鲁山旧称)周村,取仕不多,雅士更少。康熙年间恩乡鲁薦廖之诩得中进士第取仕为官,自此,进取功名,为官为仕甚多,特别的嘉庆年间廖植芳得武进士第,更是名声大噪,在鲁薦、新富动、恩乡,甚至清湘(全州旧名)一带,留下诸多传说。从此,恩乡为之一振,大兴教育,进士、举人、名士倍出。一文一武双进士,再加上鲁薦一个屋(祖辈一家)先后出了四个举人,因此村里留下“文物双进士、同门四举人”的千古佳话及美谈。

古民居多属于明清至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多样,大大小小的古民居有60余座,特别是植芳公(清朝嘉庆武进士)故居建筑宏大,仅大门就有75扇之多。历史悠久的还有庙山永丰庵1座、门楼2座、民国建设榨油坊1座、响应建设新中国土改革命的农会1座,官赐塘1座等传统建筑。古民居多属于明清至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多样,建筑样式多样,既有吊脚楼式、三合院式。古民居建筑的木构件和石构件,如穿插枋、格扇窗和柱础及门坎等均雕刻精美,装饰着蕴含吉祥寓意的纹饰。特别是民居山头、屋顶变化多端、房梁卯榫结构精致,为研究明清建筑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意义。

鲁山村明朝古宅

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群 

 官赐塘(过去村民为官、行伍授勋送行的地方)

官赐塘(屋脊局部)

村庄内部环境  

村内一景

2.山水的情怀,先人的智慧,——鲁山村介绍之村庄格局

鲁山村至今保存了建村时的历史格局,所保存的古桥、古青石板路及门楼、古树等历史要素与村民的生产生活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该村的一纵一横青石大路与其它青石巷道、互接互联,格局体系完整,整体历史风貌没有改变,格局体系中无不协调新建筑。现存的古建筑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纵横交错的巷道两侧,主干道为植芳公故居为中心,向前至村前活水塘,向后至村后消防五大消防水塘,向东延伸到人工水渠大沟边,向西能到旧祠堂。其它古建筑分建两侧,巷道均为青石铺砌。如同弓玄互借,和谐统一。虽雨水天气,因石板路纵横交错,几乎脚不沾泥也能走到任何一座古宅。整个村落的选址、格局、营造具有典型的热带雨水多发地域特色。

整个村落处在两山之间的平地上,其整体布局坐北朝南,村前村后是广袤良田。为弥补后无靠山大不足,便在村北(也就是村后)建一家庙——永丰家庙,并广植树木,树木成林成山,称为庙山。

同时,为了弥补村里无水(无江无湖)之缺陷,而堪舆术中“背山面水称人心”,建村之时,先祖人工修建溪流绕村环流,既灌溉了良田,又改善了环境。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体现。东方有玉带环腰之说,主吉庆。人工小河——大沟从前面流来又湾了几道湾,然后从村旁左边流过,典型的玉带环腰。

在修建玉带环腰人工河流后,在村南口同时修筑了一个半圆形的池塘,池塘不仅“纳气聚财”,同时也有安全防火的实用功能。更主要的是半圆形池塘像一张拉开的弓,村里的主干道(青石大路)如同搭在弓上的利箭,村里老人据此说,有了弓箭,村里就出了武进士,勇冠湘桂;整个村落的营建格局图案基本呈“满弓”形,“开弓没有回头箭”,勇往直前,人丁兴旺,生生不息。

鲁山村被东西两座山岭环抱,又有玉带环腰人工河,两山夹一水,北有庙山依靠,其地理环境与村落的人文环境相融合,符合“天人合一”的建村理念。更能体现出,鲁山村不仅仅是依山而建,而且是经过整体布局和规划的,更是村民先祖的智慧结晶。这样前有财路(河流),后有靠山(庙山),这样既体现路古代人民大智慧,也改善路环境,使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融合,和谐统一。

村中的古井四口,三口位于鲁村老村,村前、村后及村中各一口。其中一口古井在玉带环腰大沟边,如若如意腰带一扣饰。另一口在鲁山新村。每口水井主井眼都呈四方形,为吃水井。主井眼下游再设两个次井眼,做洗衣、洗澡之用,按照功能分成:饮水井、洗菜井和洗衣井,均用青石圈围,并都有碑记,可惜碑文模糊,无法辨识建筑年代。

古桥1座,位于村北庙山永丰家庙及永丰庵东侧,为单孔拱桥,名曰“德胜桥”,曾明万历年间(1563-1620)立有功德碑一块,文革破坏(现仅存先祖手抄碑文),这样算来石桥也有400余年。桥通长10余米、宽2、高2米。

古墓葬位于村西的山地上,其中一座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为“皇清例增儒林郎显考廖公荛文府/安人显妣廖母蒋氏老太君墓”夫妻合葬墓,由风岭、墓冢和拜台组成,全青石修砌,占地面积为128.26平方米。风岭正中副碑为四柱三间牌坊式,雕刻精细,纹饰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墓冢直径4米,拜台呈半圆型,半径为12.80米。

旗杆石三对,其中一对立于村前池塘(霸塘)边;一对位于官赐塘侧门边,一对立于梨阿塘神道碑之间的山地上。

门楼、古井、古樟树群等历史环境要素,是为了完善村民生活而建,或种植的。即是劳动智慧,也是自然馈赠。与古村落传统建互相依存,相互关联,形成了古村落的整体一部分。鲁山村因地制宜而建,但又不完全受地形制约,而是加以完善、改良。布局构思巧妙,既考虑中国的传统因素,也考虑中国的风水和人文要素,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俱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周易运用内涵。

永丰庵东侧的明万历年间的德胜桥


村前饮水井  

村中的明代官赐堂旗杆石

位于村北永丰家庙旁独木成林的古樟树  

古树保护铭牌 

桂北最具特色泗水归槽内嵌顶建筑

桂北最具特色泗水归槽内嵌顶建筑的麒麟脊饰(局部) 

传统建筑天井厢房的格扇门   木瓦结构的传统建筑   

 传统建筑之吊脚楼   

民居屋顶各具形态的脊饰和蚩吻

散落民间的知名或不知名的石质工具及石质雕饰  

明初建筑上留下的九鼎篆书(福禄寿喜,余庆)

村西石板大路旁的大清御赐神道石碑(上有奉天承运,御印字样)  

作者:全州两河鲁山村廖萍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访广西古建筑之玉林高山村民居建筑群
休宁黄村,以整幢古宅向美国输出徽派文化的小山村
参观朵山村书画馆有感[七律[新韵]]
去哪旅游不落俗套?我觉得这些古村落就很不错!
福建莆田最美10大古村落,海滨邹鲁莆仙之地人居如画
陆巷:古村藏着19处明代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