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韵悠悠柳船渡

柳船渡是桂北全州县青瑶峒境内的古渡,位于大西江镇东部宜湘水上游水道旁的镰刀湾。相传柳船渡因柳宗元被贬曾客居于渡口旁的柳洲村,他在雨后初晴时沿溪散步到达过此渡,并作有《雨晴至江渡》一诗。为纪念柳宗元这位柳大人,当地人就把这个古渡冠以一个“柳”字,取名为柳船渡。

柳船渡原为官渡,是全州史上33处古渡口之一,是宜湘水河道上的第一个渡口,也是青瑶峒唯一的古渡。青瑶峒地处越城岭谷地,四周群山环抱,旧时交通闭塞,陆路极不方便,但境内却有一条通往湘江的天然水运通道。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称这条古水道为夷襄河,即从瑶人居住地区流出之水。这条天然水道后来改称宜湘河,它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宜湘水发源于大西江镇境内的大云山,源地高程1962米。流域面积642.63平方公里,河长56.1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98立方米每秒,枯水期流量3.3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深833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353亿立方米,河床坡降1.4%,100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二级支流有大河源、歌渡源。三级支流有杨福江、白竹源、紫溪源、横溪源、石源江、横江源、大水源、小水源等16条。这条古水道上游有自北而南奔流的炎井河与发源于仙源山天湖青山口的歌渡源渡源江在镰刀湾的柳船渡汇合后,流经渡船头,再过峡口,经文桥镇境域的白毛、双陂渡,在水口庙与大河源汇合,入庙头镇的歌陂、至沙坪汇入湘江。

柳船渡开化得早,历史悠久。据相关史料记载,在秦汉时期这一带就有蛮人或“夷狄”在这一带活动。北宋时期,朝廷在峡口对面的白石山岭上设有防务的硖石寨。明朝洪武时,军户“六户”和民户移民开发青瑶峒后,柳船渡古渡就成为当地通往全州升乡(文桥、庙头)、至湖南零陵之捷径。昔日青瑶峒境内的里、都都有通往渡口的石板古道。如北有炎井、八十山、五星、锦塘、枫木山、大石江、磨头桥至渡口,月塘、鹿鸣、殿门前、峡口村至渡口;西有邓家、塔丘、伍家、大石江至渡口,歌渡源、江梅、文家村、火烧桥、丁家、磨头桥至渡口;南有牛路口、沙子坪至渡口,广福、鲁屏、良田至渡口。

古渡极为便民,境内乡民不用渡江涉水就可从四面八方直接到达。但这里也有个安全隐患,就是镰刀湾至渡船头河段滩陡,水流湍急,又多礁石,后来官府考虑到水道的行船方便与安全,就将古渡口从镰刀湾下移至一里许的渡船头。

这个渡船头的地形也非常奇特。一是这里有一座天然的龙尾巴石丘,上游的炎井河与歌渡源二水在镰刀湾汇合向下奔流,遇这个龙尾巴石丘阻挡,水流自西向东再折北拐弯流向峡口村,形成了一个大河湾,河湾上下受水流冲击又形成了二个大深潭。这二个深潭水面宽,水位深,天然就适合做码头渡口。二是它形如一条大渡船的船头,船头以下的不远处为峡口河谷,地势低下。老人们讲这渡船头是一条船,能水涨船高,不管水有多大,都淹不到渡船头。在上世纪70年代,歌渡源的上游没有修天湖水库之前,时有年份洪水泛滥,在渡船头这里曾发生洪水登天门的事。据龙尾巴石丘的石刻记载:清光绪戊戌六月十八日,青瑶峒曾发生洪水登天门。自修天湖水库截流,此地水灾减少,但因水量减少又影响了下流的水运。

青瑶峒的这个古渡在明清时期很繁荣,曾在当地自领一段风华。旧时青瑶峒峒内与升乡、湖南零陵的客商行人乘船经此古渡,过文桥境内的白毛渡、双彼渡、达山渡、庙头镇内的歌陂渡、渡头渡(宜湘河渡)、摆屋渡、猪头寨渡,入湘江下湖南,往来其间。当地盛产的粮食、茶叶、木材、药材、竹木制品、农具等通过码头上船运往升乡、湖南零陵,外面的盐、布匹等也由此船装、肩挑运进青瑶峒,流向各地,这里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商品集散地。据当地老人们讲:在明初之前这里就有十多个埠头。至清朝中期,古渡漕运鼎盛,这里曾形成商埠,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仅柳船渡至峡口河段就曾有十七个埠头,码头对岸的峡口村现仍有一个当年因漕运商贸而形成的叫半边街的地名,这些历史遗迹就是当时繁华景象的见证。

清朝中后期,随着万乡小官路(自州前经杉木桥塘(在桥渡无铺司)、双车塘、车底塘、庄屋塘、牛路口塘、枫木山塘、八十里山塘,交湖南新宁县界)的开通,古渡逐渐走出繁华,归于沉寂。据当地的老船工蒋尚继大伯讲:解放后,新政府曾短时启用过这条水道。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枕木、松木、杉木,大西江境内盛产的这些木材是以放木排的形式从这条江外运到庙头的贮木场,再通过火车运往各地。这条水道上曾有许多突出水面的礁石,因江水湍急而常发生排散人亡的事故,直接威胁到放排水运人员的人身安全。当时的地方政府大西江公社为安全考虑,就派专人炸掉了江里的礁石,一直从柳船渡下的桠口潭炸到庙头,江中有好多犹如“小三峡”美景可惜也在那时被炸掉了。

如今虽然时过境迁,历尽岁月的沧桑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这里仍保存了诸多的历史遗迹和自然奇观。如渡口古道、龙尾巴丘石、放生池、文昌阁、蚂拐蹦程、蚂拐吐泡、硖石古寨、峡口半边街、箕山庵、深潭景观。

柳船渡

如图:柳船渡。“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相传柳宗元曾在此作《雨晴至江渡》诗。为纪念柳宗元这位柳大人,当地人就把这个古渡冠以一个“柳”字,取名为柳船渡。唐国辉摄于2016年6月8日。

作者:蒋咸喜

牛命三首无题诗与新富江风光欣赏

桂北全州古升乡古塔遗迹探秘

第350期:中学生的美好岁月,欢乐的蛋糕之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出行】 今年9月起,柴埠门客船票价将调整至2元
芦洲-泰美,最后一班渡轮
【来稿选粹】王文轩|人生难得几回渡
船渡,心渡
单正平:摆渡
静静地倾斗门人的情愫——百年白蕉渡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