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洋界之战遗址观光记

  了解黄洋界,是从毛主席诗词里“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开始的。到井冈山听解说员说了才知道,传说古时在这里靠宁冈方向的村庄住的是姓黄的当地人;靠井冈山这边的村庄住的是杨姓客家人。两村人为了避免发生纠纷在中央立了一块石碑,名曰“黄杨界”。因此地属万洋山的分支,又因“洋”和“杨”同音,后来就称“黄洋界”。

黄洋界海拔1343米,巍峨耸立,气势磅礴,常有浓雾缭绕,形似一望无垠的大海,也称“汪洋界”。
黄洋界与八面山、双马石、朱砂冲、桐木岭4大哨口并称为井冈山的五大哨口,是构筑井冈山防御体系的重要关口,也是大小五井通往宁冈的唯一通道,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走向黄洋界

黄洋界地貌虽然有了变化,但地形险要依然如故。1928年8月30日,这里发生了一起战斗,从而让这里扬名中华。

   当时湘敌三个团,赣敌一个团,他们想趁红军大队未归、根据地兵力空虚之际,妄图从北大门黄洋界打进井冈山。而守这里的兵力才一个营。根据军事会议的部署,红31团团长朱云卿和党代表何挺颖奉命率两个连扼守黄洋界。红军与群众用“石头阵”“滚木阵”“竹钉阵”对付敌人。还用心理战来震吓敌人。

红军第四军黄洋界哨口营房旧址

营房旧址正门

黄洋界哨口营房旧址介绍

黄洋界红军挑粮小道

黄洋界红军挑粮小道历史照片

朱德题词黄洋界,人们留影的好地方

朱德题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毛主席《西江月·井冈山》为黄洋界保卫战而作

纪念碑正面用仿宋体镌刻一首词: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到这儿参观学习的人很多

黄洋界哨口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在这儿照相的人太多,想单独拍摄一张没人的照片都难。

当年红军的防守战壕

黄洋界哨口历史照片

打击敌人的就是这种迫击炮。这是复制的炮台与炮。

能在这里留影是很开心的事


对付敌人的“石头”与“滚木”

这介绍说是两个连对敌两个团(也有三个团、四个团之说)


黄洋界哨口工事简介

黄洋界保卫战油画

井冈山景区门票价格(黄洋界补票点)

湘军三个团不停地进攻,虽然被我们打退,但防守的红军也损失甚大。敌军继续发动攻击,阵地出现危情。这时,刚修好了一门迫击炮,但只有三发炮弹,打了两发,却是因为受潮成了哑炮。但第三炮打响了,这一颗炮弹正好击中敌军指挥所(有资料说引燃了敌人的军火),当即炸死炸伤十多人,敌团长陈纪良亦受重伤。红军阵地上吹响了冲锋号,群众摇动红旗,点燃了似机关枪的鞭炮声,用礌石滚木向敌群砸去。敌军以为红军主力回来了,吓得逃跑了!

       有人说,黄洋界保卫战一炮定乾坤!这还是有些道理的。

蒋廷松

八一忆旧——回忆我在阳朔接待邵华将军和毛新宇的往事

灌阳县百姓三救红军战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洋界保卫战
革命诗词背后的故事丨黄洋界上“竹钉防线”巧退敌
黄洋界哨口
风过犹闻战鼓声-郑州日报数字报
井冈山深度游之黄洋界——阿尼亚房车伴我走天涯
[原创]井冈山红色之旅(二)登井冈山黄洋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