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研组长研修“宝书”(上)


【教育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古罗马)西塞罗

  提记:愿自己的所学所习,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能给组长们尤其是新任组长们带去一些启示,引领一些思考、助推一些尝试。


  
教研组长的价值
  
(一)

  
  教研组长要明确自己的价值
  
  教研组长,是园内一位普通的老师。立足在幼儿园里一个普通的工作岗位,在寻常时刻触摸着真实的脉搏。你与老师们面对相同的教育情境、相同的困难与问题,大家有着共同的实践体验,也有着共同的话题。教研组长,是园内老师们同一个战壕中的战友。
  
  教研组长,又是园内一位特别的老师。你不完全等同于普通老师,你把握着教研组的研究方向,掌控着教研组的互动步伐,你的背后是老师们依赖的目光,你的肩上是领导交付的重任。你是老师们的引领人,你便需要先学先行,走在众人的前方。
  
  教研组不只是为了孩子发展而作为落实教学计划的保障,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研组是一所幼儿园内涵与特色的名片,因为课程改革要在这里推进,新的教学理论要在这里酝酿,新的教育理念要在这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要在这里探讨,新的教学特色要在这里总结……,而作为教研组长的你,则是组内的核心人物,是灵魂,起着以“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教研组长,你的价值体现在教研组里。你应该是幼儿园教育科研思想的落实者,是学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青年教师的指导者,是课程改革的践行者。你的观念决定着一所幼儿园学科发展的维度,你的科研水平决定着一所幼儿园学科教研的高度,你的领导能力决定着一所幼儿园课程改革践行的力度。如果你能成为老师们在专业上的坐标,你便能赢得更多的信任,就能成为真正的引领人,在平凡的工作中有所成就。
  
  教研组长作为园本研修中的核心人物,你首先应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这其中的深刻内涵和情感体验,是耐人寻味的。优秀是无止境的一种追求,是一个又一个的超越,你引领老师的,不仅是教学和科研的能力,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思想感染,这也许就是人格魅力吧。
  
  所以,每一位担当起教研组长之职的老师,应该静心地思考:
  
  如果把园本研修看作在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漫漫长路中的一次远航,你是谁?
  
  你如何使自己的内心不断地强大起来,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教研内容的确立

(二)

  教研工作的开展同其它工作一样,同样依赖计划的先导,为此,教研计划的制定自然成了教研组长期初必修的常规工作,那么,在制定教研计划时,你是否会有以下问号呢?
  
  教研计划应该写些什么呢?
  
  教研内容从哪里来?
  
   教研目标怎样表述?
  
   教研活动怎样安排才会有序?
  
  教研计划的制定是组长一个人的事吗?
  
  先来聊聊教研内容的确立
  
  教研组应该研究什么、可以研究什么、老师们能够研究什么?这是组长们热切期待知道的问题。
  
  教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认为,教研内容应从不同的视角切入,汲取教师当下需求的、能够解决的实践问题或困惑,通过分析问题、聚焦问题,从而预设教研的主题,并随时在研讨中生成一些有价值的议题,适当前延和后拓,补充调整教研主题,使之教研活动能集中火力攻克难题,克服随意性,避免形散神散。如果不能集中话题展开讨论,“东一榔头西一锤”,“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恐怕很难真正解决哪怕一个细小的问题。为此,教研组在选择教研内容时要避免表象化、粗放化、万能化、割裂化等现象,应朝着“每次活动有小提升”和“一个阶段有大提升”的目标,教研活动聚焦于具体问题,形成主题,一旦形成了主题,就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势进行研讨。
  
  强调教研内容的“主题性”,就要求我们得找准主题。那么,如何确定主题呢?日常教学中,教师有很多的困惑、问题和需求,都需要研究,也可以研究。但吾生而有涯,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研究主题。因此,选择主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尽管课改的理念不断推进与完善,教师的实践不断探究与跟进,但“解读幼儿”、“研读教材”、“探寻教法与学法”仍然是教研恒定的核心内容,任何的实践研究都要扎根课堂、扎根幼儿,才具有落地生根的力量。我们可以在把握这三大核心视角的基调上,融合贴近本园发展现状的内容,在实践课改理念、顺应课改热点、细化课题内涵、坚持持续研究等方面,自下而上地寻找、分析、聚焦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提炼成教研主题。
  
  1.让教研主题具有实效性。与本园的教学特色、课题研究、课程建设等实践直接联系,是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
  
  2.让教研主题更具有价值。幼儿园可将课题转换成教研主题在教研组中进行实践研究,在不断“追问”中实践,使其越来越接近教师教学的核心经验,从而逐步解决教学技巧中的难点与盲点。
  
  3.让教研主题具有典型性。即共性问题,是相对多数教师(或幼儿)的问题。
  
  4.让教研主题具有解决的可能性。即所选主题通过园本主题教研活动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难易程度较适中。
  
  教研应该主题化。没有主题不可能有好的教研,但主题的真正魅力不是别人可以赐予的,必须在教师的跌打滚爬中做出来,通过课堂,通过教学,通过团队的切磋来彰显。具有“主题”灵魂的教研活动,再通过“精致化”的研究过程和文化、机制的助推,那么,教研之路的沿途定是悦目的春色……
  


教研形式的选择
  
(三)

  
  目前,教研组长们非常关注教研活形式的创新,什么头脑风暴、什么辩论式等等,但很多是中看不中用。因为一场“头脑风暴”的教研活动,并没有引发老师们的思考与碰撞;一场“辩论式”的教研活动,不见正反方观点的坚持、对冲与批驳。究其原因固然很多,或许是组长组织不力,或许准备不够充分,或许是仅仅追逐形式,盲目跟风。因此,教研组长在制定教研计划时,不仅需要思考教研的内容,也需要同步思考教研形式与教研内容的内在统一,以确保教研的有效性。
  
  教研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有两种;集体性研讨与个别化学习。这里重点聊聊大家日常所说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一定是基于组内老师共同的需求而进行的,例:
  
   计划确认:开学初教研计划的确认,这是所有组员都必须参与的一件事,应该人人知晓,人人有责。
  
   理论学习:组织组员共同学习领会教改理念或精神,这是所有人都需要理解与实践的。
  
   研究教材教法:组织组员对某一个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共同的价值澄清与方案设计。,
  
  听课评课:组织组内教师共同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听课评课。
  
   实践反思:组织组内教师进行集体性的教学反思或案例解析。
  
   信息交流:组织组员共同接受与学习园外的教改信息。
  
   大活动安排:各类大型活动的设计以及活动后的小结。
  
   教师论坛:学期结束时组织组员进行专题交流。
  
  在我看来,所谓的“头脑风暴、辩论式”等等,只是组长们给教研形式取了一个艺术化的名字而言,每一次教研活动我们应关注的是过程。“教研主题”应该陪着教研活动而行,像血液一样流经教研活动的全过程。而说到“过程”,我们自然可以设计规范化的“步骤”与“程序”,而问题在于,当我们按照一定“程序”走一遍的时候,却未必能够让老师们获得提升感。所以,要让教研活动获得成效,必须强调“过程的精致化”,粗放的、流于形式的“过程”,只能说是“我做了”,却不能说是“我用心地做了”。那么,怎样才算是“精致化”地做“过程”呢?在我看来,其实也不难,关键在于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自始自终地紧紧围绕“主题”而进行。下面,我以听课评课这种幼儿园里最为常见的教学研究方式为例,说明一下“过程的精致化”。
  
  “精致化的听课评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研讨教学设计,或者说是“集体备课”;第二阶段是听课。安排听课,尽量能让同一教研组的老师都能听到课,并且事先让老师们熟悉相关的活动方案。第三阶段是评课。评课最好安排在第二天中午。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可以供老师们对所观察的课堂作深入的思考,最好要求每位老师能将自己的思考形成书面文字,在讨论的时候就可以更见水平,如果听课之后马上评课,大家都来不及思考,那么讨论不容易有深度,而如果把评课的工作留到下一次教研活动甚至更远的时间,那么课堂上的信息流失得太多,老师们的激情也会随之消失,讨论就会缺乏针对性。
  
  建议“评课”分为五个版块:课后说课(执教老师的课后说课,课后说课与课前说课不同,课后说课的体验更深刻)、观点呈现(在教研活动中,应该避免一种现象:看似谁都发言了,却谁也没有把观点说完整,“观点呈现”就是鼓励教师把观点说完整)、互动议课(互动议课是智慧的启迪与分享,但每个人的短暂发言,仍然应该是有“主题”的)、分享收获(每一个组员诉说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总结评述(主持人进行总结与提升)。
  
  当我列出这三个阶段五个版块时,很多教研组长会说,我们平时就是这样组织听课评课的呀!但关键是我要问你,你在组织过程中,是让老师们毫无目的地看,海阔天空地讲,还是自始自终要求围绕一个主题来,那可是有本质区别的。
  
  这三个阶段五个版块,是教研过程的环节,是流程,但是,如果没有“主题”的介入,就不是“精致化”的过程。否则,你说要课后说课,我也说了;你说要观点呈现,我也呈现了,但最后却什么也得不到。因为我们还是停留在“走流程”、“无主题”、就课论课、零散思考、止于表层等老路上,没有转向主题性的研讨。所以,这里大家必须要认识到,就一节课来研究一节课,最终是得不到提升的,课只是一个载体,一个例子,我们真正要研究的还是主题。所以,我想大家对三个阶段五个版块应该是有要求的:那就是必须是“基于主题”的。如果我们的研究主题是“教学目标”,那么大家就要围绕着“目标”来研讨;如果我们的研究主题是“教学评价”,那么大家就要围绕着“评价”来做。只有这样“围绕着主题”去研究,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大家千万要避免评课研讨时,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拿来讲,结果什么都没讲清楚。所以,教研过程追求精致化,第一个转变就是转向主题研究,我们说“研究这节课”的时候,我们还是没有明白自己要研究什么,那么教研活动还谈不上精致化;只有当我们明白“我们要通过这节课来研究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才能收获精致化的效果。
  
  我坚信:这五个版块只要大家围绕主题精雕细琢,教研就会越做越精到,越研越细到。这样的教研活动就慢慢会有“学术品位”了——把主题引入过程中,把过程做精致了,教研活动的效应才会发挥出来。(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教研活动总结3篇
如何开展校本主题教研
园长 --- 首席教师
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二00八年秋季学期庙前中小学语文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这教研组长,我该怎么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