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人哪,算计不如让利,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潘给后世留下的精神财富很多。例如算盘理论:算盘打得太响、太精的人,往往他捡到的是小便宜,丢掉的却是大格局。所以,算计不如让利,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


算计不如让利


晚清的名臣有两人,一个人曾国藩,一个是左宗棠。俩人有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让利。


曾国藩说“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他从不压榨属下的利益,都是主动让利给别人。


打下安庆,曾国藩没居功,把这一胜利的谋划、统筹之功让给了胡林翼,把前线血战之功让给了多隆阿。而且,跟着曾国藩混的人,要钱有钱要位有位,大家死心塌地地跟着曾国藩。


在曾国藩打下太平天国之后,两京一十三省的督抚大员,都曾受过他的提携。


而左宗棠就显得很“小气”,吝啬赏赐、吝啬职位,到头来手底下有能力的人几乎没留住几个。所以他的功劳和地位,始终比不上曾国藩。


曾国藩曾言:心存济物。就是说与其挖空心思算计别人,不如宽容大度,让利给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是故,收起自己的小算盘,抛下利害得失,真正懂得帮助别人,让利给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精明不如厚道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厚道是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愿意分享自己的成果。一个厚道的人,大家愿意和他往来,从心底里尊重、信赖他。


厚道的人,真诚不圆滑,不会推卸责任,不会乱找借口。和这样的相处,让人放心。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厚道是不愿取巧,总是脚踏实地。曾国藩读书日记,坚持了几十年,从未有丝毫懈怠,总是愿意下真功夫、苦功夫。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和他们共事让人感觉踏实信赖。反观很多人,经常寻找捷径和漏洞为自己谋利,却没有什么真本事,这样的人迟早会遭受祸患。


“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曾国藩带兵打仗最讨厌的是“浪战”,他喜欢围困敌人,步步推进,把损失降到最低。


厚道是沉稳,做事不轻率,脚踏实地,深谋远虑。老话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厚道还是宽容。左宗棠对曾国藩屡次冒犯,曾国藩却还是对他鼎力支持。


不计较,也是一种品德。常怀宽厚之心,厚道待人,不计较恩怨,这样的人运气一般都不会太差。


计较不如坦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与其在背后打算盘,不如把事情摆在台面上。坦诚以待,把事情说开就好了。


中医也常说:忧思伤脾。很多事情闷在心里,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坦率的人往往更受欢迎,他们往往能够就事论事,不会把关系搞成一场让人绝望的拉锯战。


曾国藩和左宗棠彼此政见不同。私下的书信、朝堂的奏章,两人争辩了不知道多少次。但是,两人从不藏着掖着。曾国藩私下丝毫不掩饰对左宗棠能力的肯定。而左宗棠对儿子也说,俩人只是政见不同,绝对没有私人恩怨。


做人坦荡是一种极高的修养,就事论事不计较,往往更能收获真正的友谊。人生百年,如果斤斤计较,处心积虑,那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


路宽不如心宽, 命好不如心好。人生事情那么多,与其处处计较,不如坦诚以待。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除了以上这些因素外,自身的心态同样十分重要。曾国藩天资平庸,却位极人臣,被誉为近代唯一的圣人。他的成功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具有十足的借鉴学习意义。曾国藩在日记中记载了成大事者必备的三种心态,静心研读,学习圣人智慧。


既往不恋


曾国藩认为,如果沉湎与过去取得的成就,就会止步不前,难以成大事。如果满足过去的认知,就无法接受新的观点和知识,让自己目光短浅。如果懊恼以往的过错,会令自己畏首畏尾,但于事无补。


人应当摒弃过去的成就,保持谦虚的心态,拥抱未知的知识。曾国藩虽身居高位,但从来没有利用权势作威作福,对待同僚谦虚有礼。曾国藩的待人接物一直备受他人推崇,其他人评价曾国藩时,称和他交往,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当下不杂


过去的无法改变,未来无法预测,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专注于现在的每一件事。曾国藩认为,做事时必须保持专注,心无杂念,才能将事情做到最好。修塔修到塔尖,渡人渡到江边。做人做事最忌讳三心二意,如果没有恒心,最终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曾国藩读书有一个习惯,一页书没读透,坚决不读下一页,一本书没读完,坚决不读另一本。他知道自己天分不高,只能加倍努力,弥补和他人的差距。事实证明,普通人下笨功夫,同样能取得大成就。


未来不迎


曾国藩做人的宗旨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正是他内心的写照。他告诫子女,做事时全神贯注,不要想这件事能带来多大的收获。只要竭尽全力,即使最终失败也没什么可后悔。


许多人做一件事的时候,做到一半就浮想联翩,最后失败时接受不了。成大事者,都通晓一个道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做好自己的本分,成功不强求,顺其自然便是。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做到这三点,成功便离你不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什么格局,就什么命
曾国藩:圆滑不如厚道,精明不如实在,算计不如让利
曾国藩:做人,三分精明,七分厚道|阅读时光
曾国藩的用人观:圆滑不如厚道,精明不如实在,算计不如让利!
为何有人到了40岁依旧一事无成?曾国藩:须知成大事者要做到六戒
做人须学杜月笙,立业当学曾国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