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性的辨析——我读感知论(之五)

崔健:

《感知论》理论体系中的概念、范畴——《感知论》如何消解“物质和意识”的理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界限并使之合二为一 《我读感知论》系列文章之二十二 (四)

要想破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理念,需要先捋清楚物质理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楚物质概念的来源和发展过程,仔细梳理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出问题的环节,在这些环节上入手,拨乱反正,可能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理性的方案。

从唯物论哲学角度研究物质的性质,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命题。发端于古希腊时期的原子唯物论,就已经认识到我们面对的物质有两类属性,一类是作为本体的原子的性质,即形状和大小;另一类是原子组合为物时,因为数量和排列次序的差异而派生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滋味等人类主观感觉到的性质。这是最早期哲学史上对于物质性质的研究,是纯粹唯物的观点,但已经注意到了人的主观感受在物质属性形成中的重要性。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理性主义的兴起,涌现了一大批深究物质理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洛克等人提出了颇具影响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学说:物质的第一性质可用数量的方式表现,如广延、形状、运动、不可入性等,它们是客观的,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人们关于它们的观念,就是物体本身的这些属性的反映;物质的第二性质是颜色、声音、气味等属性,它们不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属性,而是物体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借助于第一性质就产生了色、声、味等感觉,人们关于它们的观念,与物质本身含有的因素完全不相似。

洛克的第一性质强调的是物质的数理属性,当时的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加之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阿拉伯时期的数理知识积累,人们已经发现了不少关于空间形状、运动规律等的数理规律,当时西方的哲人多数都是科学家,有着深厚的数学、物理、天文等自然哲学(科学)方面的功底,所以,他们已经习惯了用数理知识来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实际上是理科生的执拗,那些不懂数理知识的文盲和先民难道就不能感受和运用物质的第一性质了吗?但正是这种迷之自信的执拗,愣生生产生了那个时代以及之后直到现在的根深蒂固的认识论——理性主义,没办法,谁让那些大神们像中了邪一样那么聪明呢?人家发现的定律就是管用又实用,直接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科技文明。

所以,洛克当时的理论,基本上可以归纳为物质的第一性质就是理性的性质,第二性质就是感性的性质,理性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可以用数理公式计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感性的性质是由人的感官产生的,和人的意识理念有关,无法用数理公式计算。这种分类方法颇受当时的科学大神们比如伽利略、波义耳等人的拥趸。洛克等人关于物质属性的观点,虽然有其历史进步意义,但同样是因为时代的局限,知识储备不够,牛顿、康德、休谟、贝克莱等人还没出生或者高光,所以,关于第一性质、第二性质的学说未能经受住后来的大神们的哲学逻辑思辨以及科学发展成就的检验,很快就被后人扬弃了。

首先是贝克莱,他站在上帝的立场上,告诉世人,世上的一切仅仅是上帝赋予人类的理念组成的世界,没有实有的物质,贝克莱干净利索的跳出了理性性质和感性性质的思维窠臼,那是唯物论的思路,贝克莱另立一门,所有的属性,统统只有一种性质,那就是上帝赋予的理念。贝克莱是一名大主教,也是天才的哲学家,他敏锐的洞察到了更完美的认识世界的逻辑闭环,那就是他的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只可惜,同样是时代所限,他必定会把本体归于那个充满人文气息的上帝,一下子把他局限在了人性和人心的范围内,可是,人文意识里的人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且还仅仅是这个世界大舞台上的青涩新面孔,充满人性味道的角色怎么能够担当起存在本体的重任呢?

再就是怀疑论者休谟了,休谟面对理性主义的傲慢和固执,用思辨的方法趟出了一条怀疑的思路,他彻底否定了不可一世的理性主义,认为人意识里的一切(也就是存在中所有的存在物)都来源于感性经验,即使是所谓的和人的意识意志无关的理性的知识,也同样是无数次的感性经验的重复最后约定成为不可辩驳的理性知识,从这个角度上说,人的认知、知识、甚至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人的经验认知的产物。休谟的努力,几乎倾覆了理性主义哲学大厦,引起了当时学术界的动荡甚至恐慌。他最大的贡献应该就是从思辨的径路,确立了人的感性经验认知的重要性和本体性地位,他摆脱开了贝克莱不靠谱的有神论,还把洛克区分开的理性和感性认知合二为一,落脚于现实世界中的人的感性认知能力,但同样的,休谟也没能彻底跳出意识的精神性的狭隘(只要是意识,就难以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

但理性主义者被迫进化,康德扬弃了洛克和休谟,既修正了洛克粗浅的谬误(难道物质的形状、运动、质地、不可入性等属性不是感官感觉得来的吗?如果不是从感官感觉得来,它们又能怎么来呢?),又借鉴了休谟的经验主义,总结出了更靠谱(相较于洛克的理论)、更底层的纯粹理性——先验的时空理性,这种先验的纯粹理性,彻底的摆脱了纷繁复杂、极具个性、波动不定的个人精神性意识的杂多,高度抽象提炼到先验纯粹的层面,不管什么人、甚至是动物,都无法回避的认知结构,而且还是理性的,而不是没有依托的休谟的经验性的。

他把既往的理性和感性经验认知同时推向了更深层的维度,把它们统一在先验的时空理性的层次上,终结了早期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冲突,调和了独断论和不可知论的鸿沟。是的,康德的确深入了一大步,所谓的颜色、声音、气味等物质的第二属性,看起来好像是感性认知,但其本质上,是光波、声波、粒子等刺激物,在人的意识中的反应,它们的本质,和形状、运动等物质第一属性在意识中形成的刺激和反应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管是所谓的第一性质还是第二性质,其本质都是时空性质,而且它们都是在人的先验的时空纯粹理性逻辑框架内表现出来的属性,由此推演,所谓的物质属性,并不是客观独立的物质的属性,而是人类的感官经验按照先验的时空逻辑理性合成的产物。

康德证明了,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世界,是世界允许我们认知到的样子,是纯粹理性的主观意识世界。康德天才般的融合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分歧,但是,康德自己知道,他的纯粹理性能够很好的解释个体认识世界的逻辑,但是并不能很好的解释不同的个体为什么能够看到相同的世界以及世界为什么能够这样稳定、系统性的存在,所以,康德引入了“物自体”的范畴,人类永不可知的物自体保证了世界稳定存在的必然性,给了世界如此存在的法理依据。物自体是康德先验哲学的本体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康德陷入了“物”的误区,他一方面想用意识一元来统一存在,一方面又实在突破不了“物”的羁绊,所以他的哲学体系没能达到纯粹的境界。对于彻底的唯心论者来说,物自体的概念是可有可无的。比如费希特就认为,经验知识来自于客体,而客体来自主体(自我)的对象化活动,其中并没有不可知的物自体。(接下之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论康德的先验哲学
梯利:康德的知识问题
休谟的不可知论和康德的不可知论
哲学学习和研究资料汇编(1)——康德(上)
真正的学习是这样一个过程
对康德的先验哲学主要是了解先验的心灵方式,也就是先验的知觉和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