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是人性的体现,人性又是爱的基础,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爱

老子在《道德经》中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再到最后一句“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不论是“道经”还是“德经”,老子阐述人性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难道说这些不是老子对“爱”的体现吗?

在《道德经》一书中,直接使用“爱”字的共有五处。老子通过对五处“爱”的解释,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子思想深处的“道德”之爱、“慈悲”之爱、“善义”之爱与“平和”之爱。

提到“老子之爱”,大家都会想起天使,想起幸福,想起快乐,想起所有美好而又温暖的东西。因为爱可以让人们化暴戾为祥和,化悲伤为快乐,化阴暗为光明。所有的悲伤、寂寞、流离等负面的思维在爱的面前都会变成微小的尘埃,再也不能嚣张猖狂起来。

对于爱,世界上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凌驾于其他所有法则之上的法则被屡屡强调,那就是“恨由恨生,爱由爱生”的法则。

从这条法则可以看出,爱与恨真的是正反两面,由爱生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我们不要吝啬我们的爱,我们要学会付出,只有我们付出爱,爱才能转化成为我们最大的财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爱无关贫富,只要心中有爱,乞丐就是最贫穷的百万富翁;如果心中无爱,百万富翁也只不过是个富有的乞丐。“爱”有绝对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不仅会创造出许多让人意外的奇迹,还可以对施爱的人回馈很多有价值的回报。

然而,人性利己,人与人之间没有恒久的根本性纽带,人总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趋向于做出利己而远人的行为,如果不用理智予以管理,人际关系必将疏远。任何亲密关系都需要人主动去维护,任其自由发展,必然疏远,不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更不用说出于利益所需建立起来的商业合作关系。

哪怕就是在夫妻之间,爱情和婚姻也是常常经不住考验,因为爱情和婚姻本就是无本之木,并没有牢靠的人性基础,需要努力争取,小心维护才能得到,完全不适合用来考验。

家庭关系常常需要有意识的维护,否则亲情可能被任性、自私、误会冲淡,再浓厚的血缘关系也可能出现间隙,更何况是婚姻了。

所以,婚姻需要经营,夫妻关系需要用心维护。如果任凭夫妻双方随性而为,婚姻破裂的概率就会大增,即使拥有再好的感情基础也可能离婚。

爱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存在着对立面,还存在着破裂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付出爱时,还有恨存在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看似美好的婚姻,会走向破裂的原因。正因如此,老子才说,在爱的世界里也存在着恨这个魔鬼。

老子这样说了,我们也就有了困惑。为什么在爱的世界里,还存在着恨这个魔鬼呢?因为当我们身处在爱的世界里时,我们感受到的只有广大的爱、慈悲的爱和绝对善良的爱。正是因为我们感受到的都是爱。当爱到极致时,就走向了反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物极必反,故而出现了“恨”这个魔鬼。

可惜,在很多时候,当恨刚出现时,我们却感觉不到,甚至是找不到恨在什么地方,更想不到恨会在什么时候出现,这才使爱走向了反面。

这种情况,就像经常出现在我脑子里的这个问题一样:为什么我们本以为只有疯子才会用刀子割自己的手臂,高兴地看着自己的血流满地。

可悲的是,我们同样能看到很多正常人也会有这种行为,他们每天都在用沾满仇恨、报复、怒火、妒忌和焦虑之毒的精神尖刀残忍地猛刺着自己,而自己却一无所知。这就是爱和恨在较量的过程中带给我们的迷惑性。

事实上,这如同一枚硬币的一体两面,爱是创造的,恨是毁灭的。正因这样,老子才告诉我们,由于我们没有去观察爱和恨的共同存在性,我们就忘记了没有毁灭,也就不可能有创造。

在生活中,除非毁灭是为了创造,否则它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现在:如果我们打算创造,我们可以毁灭。这就像我们要在同一块地基上盖房子一样,我们只有把曾经的屋子毁灭了,我们才能建造出更好的房子一样。但对于这种行为,没有人会指责,或者批评我们是在搞破坏。

如果我们要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就要毁灭社会上的一些陋习。我们也可以为了一种更好的道德而毁灭现在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道德。

对于我们的这种行为,同样没有人会指责,或者说我们在搞破坏,因为我们是为了创造而破坏的,没有毁灭就不可能有创造。如果毁灭被创造吸收了,那么就是美丽的,就是创造进程的一部分。

同样地,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也必然会恨这个人,但那是爱的一部分,这就像一个父亲爱他的孩子一样。在很多情况下,他也会生气,甚至还会打孩子,而孩子从来不会被愤怒冒犯,从来不会。虽然他不接受父亲对他的施暴,但他却接受父亲的爱,只是这种爱里面隐藏着恨而已,因为他的父亲恨他的反叛,故而才会打这个孩子。

当我们只是生气而没有任何原因的时候,当我们破坏而没有任何原因的时候,孩子就觉得自己被父亲冒犯了,他就会反抗,甚至会离家出走。

当一个孩子不理解他的父亲为什么打他的时候,他就无法原谅他的父亲。如果他能够理解他父亲为什么打他时,他就能坦然接受它。如果父亲不打他的话,他就会怀着罪恶感,那是很有破坏性的。他将不断地害怕,某一天别人会因自己的行为毁了他的一生,所以他渴望通过父亲的恨,能够改变他,在他接受了父亲的惩罚时,事情就了结了。

此时,孩子的内心是干净的,虽然脸上还流淌着眼泪,但他的内心是喜悦的。

大卫的父母离婚之后,他的母亲因为痛苦和怨恨他的父亲,把他父亲给大卫的信件和礼物都藏了起来,她想让大卫恨自己的父亲。如她所愿,大卫果然与父亲的关系闹得很僵,大卫感觉自己的一生都没有得到父亲的爱,当然他的父亲也没有得到大卫的爱。

后来大卫生病了,而且是绝症,那天大卫无意中看到一本杂志,他就随手翻看起来,他看到了一篇文章是写关于孩子和父亲的,因为孩子受到母亲的误导而不知道父亲对他的爱,二十几年来父亲一直都在思念着自己的孩子,孩子却因为一直不知道才冷落了父亲。

大卫看完文章后,突然就激动起来,因为他看到文章的作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大卫这时才发现自己也是一直爱着父亲的,只是一直被母亲误导而冷落了父亲。大卫决定在自己死之前见父亲一面,告诉父亲他也一直爱着他。

因为与父亲早就失去联系,所以大卫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才找到了父亲的联系方式。因为已经有十几年没和父亲讲话,所以当父亲接起电话时,他不知道如何向父亲讲述自己的思念与愧疚之情,他突然大哭起来,伤心欲绝的样子。

第二天,大卫的父亲就出现在他的病床边,父亲讲述了这些年自己的思念,并不停鼓励大卫要坚强地活着。那天大卫的感觉很奇怪,莫名其妙的神奇之感,大卫像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一样,食欲突然就恢复了。几天之后,大卫就可以出去和父亲散步了。他们在花园中尽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并进行了愉快的交谈。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医生又给大卫做了一次检查,奇迹就这么发生了,医生们惊喜地发现大卫的病症竟然完全消失了,大家都感觉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大卫把这个奇迹的发生归功于医学上无法认证的“爱的力量”。

没错,这就是爱的力量。爱是宇宙中最强的一种力量,它可以克服所有困难,创造出很多大家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爱是人们对宇宙的投资,而爱的力量就是宇宙反馈给人们的最高回报。

可见,精神的本质就是爱与生命,以及美。精神的动力,或者说是原始冲动,是为了展示我们心中的爱与生命,以及美。

人类精神境界中的爱与生命,以及美都是无形的,它们只能通过自然界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运动形式才能有所体现。事实上,它们之所以可以拥有那么完美的运行方式,是因为它们像原始思想一样具有选择积极的运行,或者是消极运行的权利。

那么,为什么个人总会作出消极的选择呢?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个性中所存在的规律,才认为这种规律是有限的,才没有认识到这种规律具有选择性。我们也从没期望过可以找到在我们身上再生的创造过程的起点。

当我们思考生命的基础时,我们所看到的是事物机械化的那一面。由于我们把生命的有限性作为前提,因此逻辑上得出的结论当然也就是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认为这就是定律,是不可超越的,任何超越这个定律的行为都是荒唐可笑的。

我们还认为生命中的因果规律就是死亡、疾病和灾难,它们就像单摆一样,在生命中摇摆不停,这种次序就是定律。

我们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可这些只是定律,而不是规律。当我们对生命的理解达到这一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认识到高级规律可以包容低级规律,而且是包容其整体,就像把它吞噬了一样。

有一种消极的谬论,宣称所有级别的生命在本质上都是有限的。这种说法就像古老的造船者说用钢铁造船是完全不可能的一样荒谬。要想真正地了解生命,我们就应该知道让规律进行正常运转的幕后使者是谁,在比自然的条件更高的条件下,对生命的本质进行深入地研究,这种研究只有将个人的自身因素引入才能取得成果,也就是说,靠个人的智慧是可以理解并找出这个幕后使者的。

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问题又出现了,让我们降临在这个世界上的幕后使者又是谁呢?这个幕后使者一定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规律。这个问题只是就人类而言的,那么就整个世界而言,世间的一切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根据自然规律,只要人类心中有爱,有生命,以及有美,我们就可以为自己创造所有的条件。因此,我们深信,只要我们沿着正确的生命轨迹前进,我们就能为自己开辟出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曾经有位伟大的哲人说过这样的话,“不要理会明天会怎样”,我想对于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不要过分担忧”。

这句话可以称作是至理名言了,因为这句话所体现的是对全部哲学的具体应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所付出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不要总是奢望别人能够给予我们什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创造,才能彰显自己的行为。

我们要学会在当今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运用常识以及自身的能力进行思考。我们要尽可能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但又不能脱离现实。

同样,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其他事物上,而是要在全能的创造者的指引下,细心观察它的变化,让其自然发展。

按照这种方法,渐渐地,我们就会学会将思想、精神当做一把使人类在生命的旅途中不断发展进步的钥匙,并认识到世间万物都源于宇宙精神,并能进一步发现,人类的思想精神,是由我们看待宇宙精神的方式最终决定的。

最终,我们也会发现宇宙精神就是爱与生命,以及美的化身。我们应将自己看成是宇宙原始能量的分中心,也就是宇宙原始创造的下属中心。

当我们在真正的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所要找寻的规律是至高无上的。

当我们回首我们所超越的那些定则时,我们就能看到,它们无一不是片面的、低级的、狭隘的。直到最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完整的自然规律。我想没有规律的大自然一定是一片混乱。

当我们学习人类自身的规律的时候,我们应该用学到的知识理解它、分析它,不能回到过去对于规律的狭隘的理解上。

面对各种各样的自然规律的时候,我们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普遍规律是大自然的基本法则之后,对于具体的规律的研究才能继续下去,否则这项研究是无法进行的。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钻研,使自己的思想意识越来越清晰,在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充分理解宇宙精神和个体思维之间的关系,因为它们彼此之间是互相作用的。

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个体对于生命的完整意义的认识是那么短浅,为什么精神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了解真正的生命。这就像我们之前讲的一样,同样的一条规律既可以解释钢铁在水中下沉的原因,又可以阐述它在水中漂浮的原因。

这就是宇宙精神在个体上的不同显现,只有我们认识到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我们才能理解“爱”的内涵。这也就是个体成长的秘密所在,这也就是爱给我们展现出的伟大力量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医学堂丨老子养生秘籍第二十二章
]中国玄学
大道无为|“致虚极,守静笃”,此是道祖留下的修行箴言
道德经丁口论第二十五章之二域中有四大
宇宙三大法则
北京笔记,请论证饶峰饶浩成(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