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性善,还是人性恶,人性辨析

宋 圭 武

人性恶,还是人性善,这应是一个伪命题,或应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讨论。笔者认为,人本性是趋利避害。

趋利避害,这是人的自然本能,是大自然的天然赋予,而且趋利避害这种本能不仅人类有,一切有生命体,都应有这种本能。因为假如有一种生命体,不是趋利避害,而是趋害避利,则这种生命体必然最终灭亡,最终不可能存在。

但要说趋利弊害是善,还是恶,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说是善或恶。因为趋利避害与善恶之间还有一段距离。比如,人锻炼身体,是趋利避害行为,但很难断定其善恶。再比如,人爱自己的子女,也很难断定其善恶。

如何断定趋利避害善恶,关键是看一个人的趋利避害行为是否对社会造成了伤害,若对社会有伤害,这种趋利避害行为就属于恶的范畴,若对社会没有伤害,则需要再进一步分析。比如,人爱自己的孩子,若产生对社会有害的情况,就多了恶的成分;若没有对社会产生有害的情况,人爱自己的孩子就是善,不是恶。

另外,人的趋利避害特征是属于自然属性的范畴,而善恶是属于社会属性的范畴。当人的自然属性危害社会时,这时自然属性就具有了恶的特征。当人的自然属性不具有危害社会的特征时,这时自然属性就不具有恶的特征。但此时是否具有善的特征,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另外,善恶的观念是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善恶观念。但人的趋利避害特性是持久不变的,是不随社会经济形态变化而变化的。

另外,若一个人的行为虽然对社会没有造成伤害,但对自己造成了伤害,比如自残,这也应属于恶。因为:一是这种行为违背了自然进化原则;二是若大家都这样做,人类作为一类生命体,整体也受害。所以,善不仅包括对社会不能造成伤害,对自己也不能无故伤害。但若自己的行为虽然对自己造成了伤害,但对社会产生了好处,则这种对自己的伤害不应算恶。

另外,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也不断证明,一个人的趋利避害行为也具有一定的遗传特征,比如控制力、同情心、偏好出轨,包括抑郁和幸福度等,都受一定程度的遗传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性的本质是什么?人的一切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是利己
对“人性本善”的证明
性善性恶论·大纲
人性无善恶
人性的本质(一)
简议孟子的人性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