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考古学为准绳,我的中国上古史体系最后一块拼图完成

继商务印书馆出版《前中国时代》和《元中国时代》之后,研究出版社最近又出版了《晚夏殷商八百年》,至此,我的上古中国三部曲得以全部和读者见面。

《晚夏殷商八百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 李琳之著,研究出版社,2022年6月

这三本书构成了我关于从传说中的“五帝”至商代一个完整的上古史体系。《前中国时代》叙述的范围在公元前4000~前2300年之间,是传说中黄帝至帝喾时期,也是“最早中国”的孕育时期;《元中国时代》叙述的范围在公元前2300~前1800年之间,是传说中的尧舜至夏早中期,也是“最早中国”诞生并初步发展的时期;《晚夏殷商八百年》叙述的范围在公元前1800~前1046年之间,是晚夏至商代覆亡时期,也是“最早中国”早期发展阶段,是为早中国时代。

这三个时代是中国从传说跨越至信史的三千年,对其发展的历史脉络,几千年以来,我们一直处于恍惚不清的迷茫状态之中。我的研究方法是,充分利用这一百年来中外考古学所取得的成就,对文献记载和传说分别从中国境内不同考古学文化的面貌、性质、迁徙、裂变,及其碰撞、纠缠、交融、衰亡等方面,予以梳理、比较、鉴别,实际上也就是用“三皇五帝”及相关族群碎片性的历史遗存去校正文献上五花八门的说法,由此揭示出华夏祖先在上古时期艰难复杂、跌宕起伏发展历程的漫漶足迹,大致梳理出了这三千年历史进程的基本线索和脉络。

说起这个体系的形成,还得追溯到9年前。那时我已经对山西有关“三皇五帝”的人文遗迹和相关传说进行了多次的实地考察,《中华祖脉》(李琳之著,西苑出版社,2014年1月)就是这个期间写成的。写《中华祖脉》前面几个篇章时,我逐渐产生了写一本完整中国上古史的愿望。

我最初想得比较简单,就是想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梳理出一个比较清晰的“三皇五帝”历史发展脉络,但很快就发现,这一想法是比较幼稚的。因为各种文献记载的“三皇五帝”出入太大,有很多甚至是自相矛盾,牛头不对马嘴,颠三倒四之处甚多。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我还发现,全国大部分地区或多或少地都有不同版本的“三皇五帝”说法在流传。我意识到,这些流传在不同地域的民间传说和文献上互相矛盾的记载,其实可能都是上古社会不同部族流变后的记忆、认知,它们都只反映了历史的一个点或一个面,而且还是后人“再创作”以后的失真版本。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要按照最初想法从文献和传说中梳理出一个完整而真实的“三皇五帝”框架,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从那之后,我一方面开始面向全国,前往各地有“三皇五帝”人文遗迹和传说的地方进行巡游考察,另一方面我把目光转向考古领域,开始大量学习、研读先秦方面的考古学著作。

《元中国时代:公元前2300~前1800年华夏大地场景》, 李琳之著,商务印书馆,2020年9月

这一转变让我豁然开朗,我有了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发现了一片新的天地。以前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居然能从考古学中找到明显的痕迹。但很显然,考古学家们也犯了一个形而上学的错误,那就是,他们总是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面谈同史前传说相关的考古实证,而完全忽视了不同地域和不同时段的传说记载。换言之,他们没有意识到,“三皇五帝”传说实际上折射的是一个包含了巨大时空范围的、错综复杂的、且是变动不居的有机历史整体。

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在60岁完成中国上古大历史的写作。这是一个漫长的计划,尽管前行的道路及其艰难,而且很可能还是无功而返,但我从来没有动摇过这一信念。

我原来想好的书名就是《中国上古大历史》,而且只写一本。后来之所以变成三本,且将书名都换掉,是两个原因促成的:一是深受苏秉琦先生“古国—王国—帝国”三阶段理论和许宏与何驽关于“最早中国”争论的影响;二是“五帝”及夏商两代涉及3000年的历史。显然,写几十万字的一本书恐怕难以说明问题。

最早动笔写这个系列是在2016年10月,我当时写的是《前中国时代》“良渚古国”相关内容,但仅仅写了一章就由于资料的匮乏和思维的混乱而不得不停下笔来。

这期间我将相关考察笔记整理后,集成《家国往事》(李琳之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7月)和《祖先,祖先》(李琳之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6月)两本书先后出版,引起了一些关注。2017年春季,中央电视台六集纪录片《陶寺村的故事》(原名为《华夏之源》,于2022年5月在央视17频道播出)摄制小组找到我,请我出任该片文化顾问,并拍摄我寻访、考察华夏文明遗迹的片段。

李琳之在l临汾康庄寻访帝尧《击壤碑》

当年11月,在临汾康庄拍摄完我寻踪帝尧“击壤碑”的场景后,我随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中东考察团前往中东,重点是到埃及进行了考察。

“出演”《陶寺村的故事》,增强了我走下去的信心,而出访中东、考察古埃及文明则进一步开拓了我的视野,我不再是站在山西,也不仅仅是局限在中国范围以内,而是开始站到整个世界文明史的巅峰去重新审视 “三皇五帝”这段传说时代的历史。

视野开阔了,方法对头了,我感觉以前碰到的诸多难题,逐渐开始有了解决的思路。又经过一年时间的研究、积累和其他准备工作,2018年11月15日,我再次拿起笔来。不过,这次我选择的是先写《元中国时代》,这样做,一是为了打通“前中国时代”到“早中国时代”的中间环节;二是我对元中国时代政治文化中心所在的陶寺遗址更为熟悉,因为那里毕竟是我的家乡。

没有想到,这次重新披挂上阵十分顺利,就像驶上了“高速”,一路畅通。三本书130多万字,我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并且每一本都是在写完之后于第二年就顺利出版了。这比我原来的计划整整提前了5年。

欣慰的是,早在写《元中国时代》之时,我就被聘为了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客座教授。时为学院院长的孙岩教授得知我这个研究写作计划后,就向上申请,把我的选题纳入了山西省“1331 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山西大学三晋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的出版资助范围。

前两本书出版之后,也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定程度的反响。《元中国时代》在 2020年12月“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好书读者投票评选”活动中获得第二名,在“历史的回响”类别中高居榜首;随后,又在2021年1月成功入选“2020 百道原创好书榜年榜 · 人文类”。《前中国时代》也在2021年12月入选商务印书馆官方发布的“2021历史好书60种”榜单。

《前中国时代——公元前4000~前2300年华夏大地场景》, 李琳之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9月

去年11月中旬,《早中国时代》书稿交付出版社后,我在朋友圈感叹:

三年前开始写作史前中国三部曲。迄今出版两部,另一部也于日前交付出版社。唏嘘之余,有点后怕——过去三个春节自己居然都是在写作中度过,遑论平日!再给一次这样的选择机会,估计自己会退避三舍。

回想这十多年的研究之路,我的确是有点后怕,其间的艰难困苦非一言可以道尽。著名作家周宗奇先生说我: “藐视浮华,埋头苦干,写人所未写,大几十万字一部书一部书地往外端,这份辛劳与精神,让人望而兴叹!当今文人若此者,试问全国能有几位?著书只为稻梁谋’?代有贤者羞世俗。”

我没有周先生说得那么高尚,但我知道在追踪祖先足迹这条道路上,我还会走得更远。

道理很简单: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摘自《山西日报》2022年6月24日第11版,原标题为:《追踪华夏祖先的足迹——写在〈晚夏殷商八百年〉出版之际》。

作者简介

李琳之,历史学者,出版有《中华祖脉》《家国往事》《祖先,祖先》《元中国时代》《前中国时代》等十余部著作。其中,《元中国时代》入选“百道2020原创好书榜年榜·人文类”;《前中国时代》入选商务印书馆“2021年历史好书60种”榜单。

《晚夏殷商八百年》自2022年6月由研究出版社出版后,先后入选了长安街读书会2022年6月第5期好书、百道网2022年7月好书、中国出版集团2022年第4期好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网“社科好书”、今日头条好书等推荐榜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皇五帝”古史体系是怎样建立起来又是怎样崩溃的?
考古学视野下的“三皇五帝”历史影像
《中国大历史》之中国的神话与传说
晚夏殷商八百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
研究出版社推荐十大历史类图书,《晚夏殷商八百年》居首
王杰瑜:重构中国史前史——读李琳之《晚夏殷商八百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