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哲学的反思与语言

冯鑫鹏沂:哲学本就是一套专门的话术体系。通俗哲学只能是个人对哲学的理解和看法,不能替代哲学。就如同科学与科普的关系。只不过,我们的哲学教育体系缺少了反思与批判这一精神内核。所以“搬运工”只做了一半。

吴青萍:缺乏反思与批判,实质是缺乏科学精神。缺乏科学精神,实质又是缺乏(崇高性超越性思想观念,如求真意识、独立意识、自由意识等)信仰(文化)的薰陶濡染。换言之,如一直笼罩在世俗文化(相对上述特定信仰文化言,则是求书意识、依附意识、自缚意识等)之下,则很难具备深切的反思批判精神。

哲学以一套专门的话术体系来表达思想是可以的。但除此以外,哲学未必就不能以另一种通俗简明的话语来表达(比如毛主席的哲学语言就比较深入浅出。再比如六七十年代“群众学哲学”时也讲究语言表达的群众性和生动活泼性)。可能更深切的问题并不在于哲学语言的晦涩或平白,而在于哲人(学哲学爱智慧者)是否真正通透理解了哲学,能不能紧密结合实际来深入浅出的表达其哲理。否则,如果只能按弧画瓢般阐说再多的人家书本语句,那样又有什么指导中国实际的思想意义呢?

冯鑫鹏沂:此外,哲学不care方法与观念的普及和运用。哲学是思的功用,不是实践的指导手册。

吴青萍:可举实例证之。比如科学思维的哲学一一形式逻辑,其对实践的指导性就很强。虽然一般从广义上说,哲学是关乎基本性思想思维的学问。如此学问确是“思的功用”,是“百学之纲”,但将其应用到措导各个学科的发展,也可看作是一种实践。只不过这样的实践也属广义概念范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哲学理论体系版图解析
哲学觉醒语录
陈昌文的思想体系
读书总叫人思想激荡
博士研究计划书(初稿)
哲学史下的“我是谁”解读:何为“我”?从唯心、唯物主义来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