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列宁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实践标准的理论

马克思在1845年提出了实践标准的理论,恩格斯于1888年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给予理论上的阐述,后来又于1892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英文版导言中再次给予理论上的阐述,这就是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提到的恩格斯的“两个声明”。

但实际上马克思和恩格斯40多年来一直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他们在理论上常常涉及这个问题,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关于自由和必然的理论,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论证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统一。

所有这些关于实践标准的论述,由于击中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要害,都遭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开敌人和修正主义者的歪曲和攻击。列宁反击了这些攻击,捍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实践标准的理论。不仅如此,列宁在他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也彻底贯彻了这一原则,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原则。

俄国马赫主义者切尔诺夫是马克思主义的公开敌人,他把马克思关于实践标准的最主要的那句话——“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歪曲成思维只能停留在现象的此岸,妄图把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说成是休谟主义或康德主义。列宁痛斥了切尔诺夫的这种断章取义的无耻行径。

切尔诺夫不仅歪曲马克思,而且歪曲恩格斯,诬蔑恩格斯从煤焦油中提炼出对“自在之物”的驳斥。列宁指出,事情刚刚相反,恩格斯用实践驳斥的是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而自在之物的存在和可认识性则是由实践证明的。

俄国马赫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巴扎罗夫,正如列宁指出的,圆滑地避开了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的声明,而对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英文版导言中的声明则按照马赫主义的方式加以修正,列宁对于这些修正一一进行了分析,指出所有这些修正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把恩格斯歪曲成一个休谟主义者。

另一个俄国马赫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卢那察尔斯基,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关于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的理论歪曲成“宗教经济学的惊人的一页”。为了驳斥卢那察尔斯基的歪曲,列宁细致地分析了思格斯的论述,强调了它在认识论上的意义,认为它是“19世纪哲学的真正的进步”。

列宁指出,恩格斯之所以能作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一结论,显然是由于他“作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跳跃……对思格斯说来,整个活生生的人类实践是深入到认识论本身之中的,它提供真理的客观标准”。

列宁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实践标准的论述概括为:“马克思在1845年,恩格斯在1888年和1892年,都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别的不讲,单单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本书来说,列宁是彻底贯彻了实践标准这个原则的。

在这本书中,列宁大量引用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话,主要是为了比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马赫主义认识论,教训那些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俄国马赫主义者要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而不是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话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

唯物主义认识论之所以是真理,不在于它是谁提出来的,而在于它是否根据了人类实践,是否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列宁始终坚持以实践来驳斥马赫主义认识论,以实践来证明唯物主义认识论。

列宁对马赫主义认识论提出了两个“特别毒辣的”问题:“在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界是否存在?”和“人是否用头脑思想?”就是为了用人类实践来驳斥马赫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的结论则是“在生动的人类实践中作出来的”。

在列宁看来,19世纪末开始的物理学革命,就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次重大的检验,其结果是修正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个别结论,证明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列宁责备普列汉诺夫在同马赫主义作斗争时没有把这场哲学上的斗争同物理学的革命联系起来,认为这“就是嘲弄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也就是为了恩格斯的某个词甸而放弃恩格斯的方法”。

这就是说,应该从实践出发,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不应该从恩格斯的某个词句出发,以恩格斯的某个词句来判断是非。列宁接着指出:“恩格斯直率地说:甚至随着自然科学[姑且不谈人类历史]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因此,对恩格斯的唯物主义的'形式’的修正,对他的自然哲学论点的修正,不但不含有任何通常所理解的'修正主义的东西’,相反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必然要求的。”

列宁指的显然是《反杜林论》,这本书以19世纪自然科学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据之一,当然不能不带有19世纪自然科学的局限性,因而到了20世纪,由于物理学的革命,自然要改正恩格斯的某些词句(如说电流或磁流是分子振动),这种修正当然不是修正主义。如果置社会实践的巨大变化于不顾而固守恩格斯的某个词句,必然受到恩格斯的批评。

列宁坚决捍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关于实践标准的理论,并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观点,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区别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观点,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实践标准的理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温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黄枬森:政治其形,学术其神——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一种新解读
《哲学笔记》
人类伟大导师,列宁思想深入人心,精选他十句格言,句句鞭辟入里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出现与变化
爰真 程建康 || 狄慈根第一次提出“辩证唯物主义”概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