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科学共产主义和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的关系问题

前几年,在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有的同志提出,如果说共产主义是真理,而共产主义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可见真理不一定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实践也就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过来说,如果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共产主义还没有实现,无法用实践去检验它,怎么能说共产主义是真理?可见共产主义这种学说还称不上是科学真理。他们由此得出共产主义“渺茫”的结论,认样的看法是不妥当的。

这个问题不仅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直接关系到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正确地回答这一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无疑都有重要意义。这里拟就科学共产主义和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的关系问题,谈几点看法。

什么是共产主义?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整个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二是指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两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作为思想体系,它主要说明为什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及实现这种社会制度的途径。

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论述,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彻底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一切重大的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2)劳动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3)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下,人们才“第一次能够谈到真正的人的自由”,才真正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最革命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我们党的伟大理想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这一种社会制度,问题在于,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究竟是科学、真理还是渺茫的幻想、空想?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人类历史上必然出现的历史阶段还是乌托邦?

我们认为,要正确回答这些问题,从认识论上说,是一个怎样唯物辩证地看待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的理论来自社会实践,反过来又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而实践又不断地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并通过对实践检验的分析、总结又不断地充实、修正、丰富和发展原有的理论,使具有相对真理性的认识日益接近绝对真理。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共产主义问题。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表明,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实践的产物。无产阶级的斗争经验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的深入研究、概括、总结,上升为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这是从实践到理论、物质到精神的飞跃。

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的革命运动,则是从理论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的转化过程,也是检验、证明共产主义理论的客观真理性,并丰富、发展共产主义理论的过程。那种否认共产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至少是片面的。

以此进而宣扬共产主义“渺茫”论,则更是错误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实践检验问题,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察。首先,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不是什么空想、幻想,而是正确反映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并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了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由于无产阶级的不成熟性,还没有从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共产主义理论确实曾以空想的形式出现过。空想社会主义者或空想共产主义者,曾经对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未来社会提出了种种积极的主张,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

但是,他们的理论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而且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使他们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不成熟性和空想性。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

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通过宣传,可能时通过典型示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因为他们的这种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不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因而他们的理论就既不能说明实现这种社会制度的条件,也不能找到推翻旧制度、创造新社会的力量和正确的道路。

对于科学共产主义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19世纪30到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状况、阶级状况的发展,资本主义内在的固有矛盾已充分暴露出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欧洲一些发达的国家已上升为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就使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不仅具有客观可能性,而且具有历史必然性。

从理论上说,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恩格斯指出,正是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社会主义才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作为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基础的唯物史观,以人类以往的全部社会实践经验,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经验为依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首先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在考察这一认识过程时,马克思不仅提出了唯物史观,而且还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长时期积累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大量材料,进行分析论证,使唯物史观从“假设”变成了“经过科学检验的理论”,成为“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正是在这一科学历史观的指导下,马克思深入地解剖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制度将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包括它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描述,都不是从头脑中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中合乎逻辑地揭示出来的,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必然性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共产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物而出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由此可见,共产主义这种信念,作为科学,它不仅与宗教迷信不同,与空想共产主义也有原则的区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复习资料里的重点内容
马原复习资料终极PK版(这是我看了一遍书之后结合老师划重点时所讲的以及各种参考资料花了两天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吧~)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共产主义”
笔记|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