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浚县古庙会

 庙会,因庙而兴。浚县正月古庙会,自然也不例外。据《大伾山志》记载,浚县正月古庙会萌芽于后赵开凿伾山大佛时期,当时的人们集结进香、朝山拜佛,已具庙会雏形,盛时会首20余名,会众640人。随着千余年的发展变迁,浚县两山相继修筑了许多寺庙和道观,庙会规模逐渐扩大。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浮丘山碧霞宫建成令浚县山古庙会有了基本规模。

  

 

  2009年浚县正月古庙会入围“河南民俗经典”,由于其会期从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绵延整个正月,吸引着周边20多个省市及海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祈福,日游客量最高可达30多万人次,素有“华北第一大古庙会”之称。

  追溯:潮起

  它是璀璨的珍珠,在历史长河中闪光

  和全国许多民间庙会一样,浚县正月古庙会同样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礼记·杂记下第二十一》记载:春秋时,子贡看到盛大的祭祀场面,激动地说“一国之人皆狂”。

  《浚县志》、《大伾山志》均记载:大伾山,浮丘山上最早的庙宇中就有二郎神庙。后赵石勒皇帝在大伾山东麓依山雕凿了中国“北方最大,全国最早”、俗称“镇河将军”的大石佛。弥勒佛在大伾山的落座,标志着浚县庙会的形成。

  浚县地处豫北平原,自古交通发达,给人们朝山提供了方便。

  山因人而贵

  浚县正月古庙会的兴盛依托大伾山和浮丘山,大伾山和浮丘山也承载着庙会所延伸的文化渊源,神话故事中二郎神担山赶太阳,挑的就是这座大伾山与对面的浮丘山。环绕其周的太行、沂蒙、燕山、伏牛都遮不住它们的光芒。

  大伾山真的不高,也真的不大——仅135米高、占地1.66平方公里,但它却是我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名山之一。“伾”的释义为层叠、有力气、再成之山,从华夏源头而来的黄河,从《诗经》而来的卫河从山的两侧滚滚流过……

  “大伾山文化汇聚了一千多年来的宗教风习、石雕造像、摩崖石刻、风物传说等等遗存。它们承载的多是水患人战的凛烈、世外边缘的放旷、山野民间的率真,是中国历史文化长链上古朴芳香的一环。而且,离乱时世的文化遗存本来就不多,它就弥足珍贵”,著名女作家王钢如是说。

  浮丘山只有105米高、1平方公里大,因山势若漂浮之舟被称为浮丘山,又因其在城南而被称作南山。位于浮丘山南端最高峰的碧霞宫,是全国也不多见的古老且规模完整的道观。据传碧霞宫是碧霞元君的行宫,当地人称碧霞元君为“老奶奶”,碧霞宫亦称“奶奶庙”。

  明嘉靖年间,浚县知县蒋虹泉历时20年,捐资建起正殿和两侧廊房及院墙和山门。碧霞元君从此名震一方,加之相传碧霞元君专司人间生育之事,“求子有应”被传得神乎其神,祭拜之人日增。

  此时,浚县两山已有多个分散的庙会,庙会能使人的心理得到有益调整,但远道而来的香客要赶齐这些庙会非常不便。

  由于玉皇是道教中天界最高主宰之神,玉皇庙会在春节刚过的正月初九,正处于农闲时节,于是人们将朝山拜顶的时间不约而同地逐渐集中在了正月。当地也积极迎合并主动疏导三教九流的不同信仰者、游览观光者向正月聚集。

  这种融合聚集的信仰基础,从碧霞宫建筑的特色上便能找到很好的注脚:碧霞元君是道教尊崇的神灵,碧霞宫本是道教建筑,但在浮丘山上的碧霞宫的垂拢上,却绘有儒教的二十四孝图。在我国忠孝节义历来被奉为至上,将孝道故事画在正面显眼的位置,说明这里就不单纯是道家的内容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御道的拦板上刻着一个佛在心中的吉祥符,再看柱头石刻中的人物有道士也有罗汉。由此可以看出,大伾浮丘两山的佛、儒、道三教合一。

  宗教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分散庙会的聚合奠定了基础,消除了不同信仰者祭祀朝拜时的隔膜和障碍。碧霞宫门前的一对古联道出了庙会的盛况:

  山水簇仙居,仰碧榭舟台,一阕清音天半绕;

  香花酬众愿,看酒旗歌扇,千秋盛会里中传。

  新中国成立后文博机构的设置,使浚县正月古庙会得以发展。“文革”期间,庙会被强行取缔。

  上世纪80年代初,正月古庙会得到恢复。1984年,约10平方公里的大伾山风景区成立,对古庙会封建迷信的内容进行清除,引导正月庙会向健康方向发展。

  1989年成立的浚县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先后对吕祖祠、禹王庙、天齐庙、天宁寺、大石佛、碧霞宫等文物古迹进行了修缮。近年来,庙会期间连续举办社火表演大赛,使正月古庙会达到了空前规模,高峰期每日游客达30余万人。2009年,依托浚县古庙会举办的首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向世人展现出千年古庙会的崭新风姿。

  小小浚县城怀抱两座山,城中有山,山上有城,炊烟之中晨钟暮鼓不绝,宛如千年历史退潮之后留在沙滩的一只双珠蚌贝。而从文化意义上看,珠已远远大于了蚌。

  滋养了千年的蚌,时刻守护着那须臾不离的珠

  纵观有影响的大型古庙会,无不集中在历史悠久的城镇。

  远在6000年前,原始先民已在浚县繁衍生息,在浚县源起或形成望族的姓氏就达20多个;已发现、发掘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等古文化遗址近30处;南北朝至明清各代建筑、石窟造像、摩崖题记、碑刻等400余处。

  商都迁殷后,浚地称黎,为京畿要地。西汉初年置黎阳县,唐初设黎阳总管府,宋金元代为浚州,明初降州为县,始称浚县。1994年浚县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浚县历史文化名人灿若星辰:中华儒商始祖子贡,北魏尚书令李崇,唐代文坛的谢偃、王梵志,明代的王越、卢楠都是浚县人。

  地以人而贵,人才辈出的浚县引得群贤毕至:孔子周游列国,曾在浚地淇门设坛讲学;曹丕、骆宾王、王维、岑参、高适、贾岛、范成大、王阳明、王铎等在浚县留有佳作。中国最早的方志《越绝书》记载了子贡“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卓越的外交成就。

  文学巨匠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的原创手写本是在浚县发现的,时任浚县主簿的庸愚子(蒋大器)为该书作序,此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通俗小说专论。四大神话故事之一的《白蛇传》的发源地,被权威专家研究认定在浚县。

  最具地方特色、最能体现本土精神风貌的,恐怕要数有千百年历史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了——石刻艺人在后赵石勒时期就创作出“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63岁的张学英生于著名石雕之乡屯子镇郑厂村的石雕世家,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家级大奖,远销海外。“兴办文化产业,走石雕文化经济之路,培养民间艺术传人是我的追求。”张学英牢记文化的传承。

  2001年,坐落于国家级4A景区大伾山风景区东侧的摩崖造像大石佛和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登大伾山》摩崖石刻等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浚县古庙会被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足石刻之石篆山摩崖造像(5)
这座依山而凿的摩崖造像,雕出的千佛壁寓意为何?
“雾都”重庆旅游的三大名片:美食、夜景、美女
河南鹤壁这10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都是些啥宝贝?
鹤壁浚县大伾山
蜀中石刻巡礼:大足石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