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文学的思考

文:林寒风


  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这句话我深表认同。文学作为艺术形式之一,它必须来源于生活并且回归生活。形而上的东西对于文学来讲,显然是不合适的。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不可能脱离艺术的哲学逻辑的。文学作为社会意识的范畴,它天然地取决于社会存在,同时又反应社会存在。而“人”是社会存在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文学必须对“人”进行反思,对“人的活动”进行反思。


  借用李敖关于民主的论断,我认为文学也包含两个范畴:即“反求诸己”的部分和“反求诸社会”的部分。对于一般文学创作者来讲,走上文学道路的基本因素是对自我的反思。当一个人经历坎坷,内心遭受煎熬,同时又无处诉说的时候,如果这个人稍具文字功底,那么他很可能会喜欢上文学。这个阶段,他的作品一般是围绕着自我进行创作的,而不论他的作品形式是什么。而当一个人的内心在备受煎熬之后,他或许会睁看眼睛,关注这个世界。他会关注和自己具有相似经历的志同道合者。在相互的沟通和交流中,他会对社会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也会反思到底什么社会因素,导致了他如今这个状况。一般这个阶段,是文学创作的转折点,也是自我创作风格形成的阶段。当跨越了这个阶段后,人们会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会对各种社会因素进行反思,所有这些思考,都会通过其作品反应出来。这个时候,他就完成了从反求诸己到反求诸社会的转变。


  文学的哲学基础,决定了它必须具有社会现实性,它必须对社会问题进行反思,对社会上的人类做出贡献,这才是真正的文学归宿。如果文学仅仅围绕着自己的灵魂进行创作,仅仅把自己作为创作的核心要素,那么文学作品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此时,它就像一个飘荡着的幽灵,找不到任何归宿。他的作品可能非常华丽,也可能看似深刻,但大多还是华而取宠或无病呻吟罢了。这种作品在美学角度或许值得一读,但遗憾的是,也只能到此为止。


  文学是内容和形式兼具的一门艺术形式。但显然,重要的是内容。没有内容的作品,总是空洞乏味。内容丰富的作品,不拘泥于形式。像贾岛那种,为了写一首没有意义的诗,为了一个词而绞尽脑汁,这纯粹是吃饱了撑的。而我们阅读王维的诗,却显然没有这种烦恼。王维的诗给人的感觉总像一气呵成,但实则是其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文学作品的优劣,顿时显而易见。


  如今,在这个病态的社会中,文学爱好者已经越来越少,市面上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乏善可陈。但遗憾的是,相当数量的文学爱好者深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其作品中充满了抱怨、不满和消极。这些作品,对社会的发展而言,起不到任何有利作用。另一部分,则是沉醉于文学的华美形式,随便写出几个华丽的句子,就引来一阵恶心的喝彩。他们或许深受于丹的影响,不论社会处于什么状况,他们总是去吹捧,去谄媚。他们仅仅把注意力放在了形式上,而缺乏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对社会的观察和对社会的反思。


  文学爱好者们,睁开眼看看我们这个社会吧!


  经济的疲弱甚至危机,失业者的无奈和冷漠,超过十万亿美金的GDP总量,房地产的圈地运动,教育的失败与文化的落寞,经济基础的飘摇和上层建筑的反思,等等等等。我们哪怕能用我们的作品关注到其中一个个小小的领域,那对社会而言,也是颇具价值的。


  中国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实基础已经不复存在,究其原因,无外乎中国人口众多,人口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层不可能去倾听诸多社会阶层的所有声音。但让每个社会阶层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我想这个并不难办到。我们呼吁孩子的文学,我们呼吁农民工的文学,我们呼吁产业工人的文学,我们呼吁竞争阶层的文学,我们更呼吁民族的文学!

长按识别二维码,赞赏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洹南泛思录之《中国文学史》(十四)
散文欣赏
李珍明讲:文学家与宇宙学
文学理论笔记
文学与哲学
儿童文学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