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3课 《阴阳学说》

第3课 阴阳学说 来自仁业堂民间医 16:43

        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张宏劳,网名:仁业堂民间医,籍贯在陕西省宝鸡市。联系电话:13609171350。


        每天一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中国传统医学---中医。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给大家讲《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哲学思想。阴阳概括宇宙中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中医学用阴阳学说阐明生命的起源和本质,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根本规律,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药。长期以来,一直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实践。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不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从宇宙间天地的回旋到万物的产生和消失.都是阴阳作用的结果。


        古代哲学气一元论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气一物两体,分为阴气和阳气。阴阳是气的固有属性。气的运动是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中医学认为,气是维持和推动人体生命运动的动力。人体之气按阴阳特性可分为阴阳两类,把对人体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气称之为阳气,把对人体具有营养滋润作用的气称为阴气。气的阴阳对立统一运动是生命运动的根本规律。


        阴阳无限可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不断地一分为二,以至无穷。如,昼为阳,夜为阴。而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则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则为阴中之阳。随着对立面的改变,阴阳之中又可以再分阴阳。自然界任何相互关联的事物都可以概括为阴和阳两类,任何一种事物内部又可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而每一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事物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无穷无尽的。所以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种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不但说明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规律性、复杂性,而且也说明了阴阳概括事物或现象的广泛性,即每一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阴阳,都是一分为二的。


        阴阳相互关联:阴阳的关联性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应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即相关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才能构成一对矛盾,才能用阴阳来说明,如天与地,日与月,水与火。“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中医学以水火作为阴阳的征象,水为阴,火为阳,反映了阴阳的基本特性。如水性寒而就下,火性热而炎上。其运动状态,水比火相对的静,火较水相对的动,寒热、上下、动静,如此推演下去,即可以用来说明事物的阴阳属性。凡属于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属于阳的范畴;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物质的……属于阴的范畴。例如:


        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

        昼属阳、夜属阴。火属阳、水属阴。

        夏属阳、冬属阴。热属阳、寒属阴。

        动属阳、静属阴。上属阳、下属阴。

        外属阳、内属阴。左属阳、右属阴。

        凸属阳、凹属阴。男属阳、女属阴。

        气属阳、血属阴。腑属阳、脏属阴。

        背属阳、腹属阴。手属阳、足属阴。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一、阴阳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阴阳学说在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时,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阴阳对立统一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现象。人的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所以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学说对人体的部位、脏腑、经络、形气等的阴阳属性,都作了具体划分。人体的上半身为阳,下半身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体表的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按脏腑功能特点分,心肺脾肝肾五脏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为阳。五脏之中,心肺为阳,肝脾肾为阴;心肺之中,心为阳,肺为阴;肝脾肾之间,肝为阳,脾肾为阴。而且每一脏之中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胃有胃阴、胃阳等。


        在经络之中,也分为阴阳。经属阴,络属阳,而经之中有阴经与阳经,络之中又有阴络与阳络。就十二经脉而言,就有手三阳经与手三阴经之分、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别。在血与气之间,血为阴,气为阳。在气之中,营气在内为阴,卫气在外为阳等等。


        总之,人体上下、内外、表里、前后各组织结构之间,以及每一组织结构自身各部分之间的复杂关系,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


        二、阴阳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中医学应用阴阳学说分析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矛盾,提出了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的理论。阴阳匀平谓之平人。机体阴阳平衡标志着健康。健康包括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使阴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结果。阴阳学说在生理学的应用主要是:

 

          1、说明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可概括为阴精(物质)与阳气(功能)的矛盾运动。属阴的物质与属阳的功能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对立统一关系的体现。营养物质(阴)是产生功能活动(阳)的物质基础,而功能活动又一理活动(阳)是以物质(阴)为基础的,没有阴精就无以化生阳气,而生理活动的结果,又不断地化生阴精。没有物质(阴)不能产生功能(阳),没有功能也不能化生物质。这样,物质与功能,阴与阳共处于相互对立、依存、消长和转化的统一体中,维持着物质与功能、阴与阳的相对的动态平衡,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说明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气化活动是生命运动的内在形式,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升降出入是气化活动的基本形式。阳主升,阴主降。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所以阳虽主升,但阳中之阴则降;阴虽主降,但阴中之阳又上升。阳升阴降是阴阳固有的性质,阳降阴升则是阴阳交合运动的变化。


  死生之机,升降而已。气化正常,则升降出入正常,体现为正常的生命活动。否则,气化失常,则升降出入失常,体现为生命活动的异常。由于阴阳双方是对立统一的,所以两者之间的升与降、出与入也是相反相成的。这是从阴阳运动形式的角度,以阴阳升降出入的理论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不论是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还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都说明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阴与阳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处于有利生命活动相对平衡的协调状态。如果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阴精与阳气的矛盾运动消失,升降出入停止,人的生命活动也就终结了。


        阴阳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中医诊断疾病的过程,包括诊察疾病和辨别证候两个方面。“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阳学说用于诊断学中,旨在分析通过四诊而收集来的临床资料和辨别证候。


        1. 阴阳是分析四诊资料之目:如色泽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语声高亢洪亮者属阳,低微无力者属阴;呼吸有力、声高气粗者属阳,呼吸微弱、声低气怯者属阴;口渴喜冷者属阳,口渴喜热者属阴;舌红而干属阳,舌淡而润属阴;苔黄而燥属阳,苔厚而腻属阴;发热属阳,发冷属阴;腹痛拒按而坚硬属实属阳,腹痛喜按而柔软属虚属阴;小便黄赤属阳,小便清白属阴;大便干燥属阳,大便稀溏属阴;皮肤红肿烧痛属阳,皮肤紫烂湿痒属阴;狂属阳,癫属阴;脉之浮、数、洪、滑等属阳,沉、迟、细、涩等属阴。


        2. 阴阳是辨别证候的总纲:如八纲辨证中,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在临床辨证中,只有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做到执简驭繁。所以辨别阴证、阳证是诊断的基本原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脏腑辨证中,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可表现出许多复杂的证候,但不外阴阳两大类,如在虚证分类中,心有气虚、阳虚和血虚、阴虚之分,前者属阳虚范畴,后者属阴虚范畴。


        阴阳偏盛偏衰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所以疾病的病理变化虽然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其基本性质可以概括为阴和阳两大类。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就是以阴阳作为辨证的总纲,概括说明病因、病变部位、正邪对比、病证性质、症状、体征的阴阳属性。例如:病因之中,寒邪、湿邪属阴,而热邪、暑邪、火邪则属阳;无形寒热之邪属阳,而有形瘀血、虫积、燥屎、结石等则属阴。以病位而言,则病在体表属阳,病在深里(脏腑、骨髓)则属阴;病在六腑属阳,病在五脏属阴。以正邪来说,则正气属阳、邪气属阴。以病证性质而言,则表证、热证、实证属阳,而里证、寒证、虚证属阴。从症状与体征角度看,望诊之中,面红为阳,面白为阴;闻诊之中,高声气粗,排泄物臭秽属阳,而声低气怯,分泌物气味腥淡属阴;问诊之中,壮热恶热为阳,恶寒畏寒属阴。总之,辨证辩病,进行诊断,首要任务,应为分清阴阳。诚如《景岳全书传忠录》所说: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到这里,欢迎明天继续学习第4课《阴阳规律》。同学们,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中医,怎能不懂阴阳学说!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人们常说的热症寒症到底是什么?懂中医从了解阴阳开始
阴阳学说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阴阳
阴阳五行学-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