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经苦难,莫谈艺术




艺术总是和苦难紧紧相连,这是被古今中外很多艺术家用生命一次次证明了的。这似乎是个很奇怪、很神秘的事情。其实细细想来,艺术与苦难两者的关系还是有源可溯、有根可查的。

 

先来说说从苦难中崛起的大师级人物。徐渭,书画家,杀妻被囚七年,九次自杀不成,穷苦潦倒半生,73岁离世;梵高,画家,煤矿工人,宗教主义者,数次失恋,贫困交加,精神失常致自割一耳,后自杀而亡,年仅37岁;陈子庄,武术家、画家、义士,困窘无端,幼子溺亡,妻疯癫,63岁因心脏病去世;华彦钧(阿炳),民间音乐家、道士,4岁丧母,21岁父亡,后双目失明,沦为乞丐,57岁病故......

 



所谓苦难,不是指艺术家自身必须要有多么苦难的身世和遭遇。有的人经历虽有波折,但还远远称不上苦难,也能比较深刻地理解艺术。为什么?他是具备了以下条件的某几条:感同身受之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情、海纳百川之胸襟、悲天悯人之善举。也就是说,若没有赶上苦难这“好时候”,你的心也应该处在最底层,因为那里离“道”最近。

 

当然,与苦难结合还需要心境、因缘和天分等原因,不然的话命运多舛的人都应该是“大师”了。恰恰相反,最常看到的是被艰难困苦击倒的人们。成就艺术之路,成就一个艺术大师,没那么容易。大师不世出,有时一个时代都没有一位。这个“大师”满天飞的盛世,它让人看到的不是繁荣、不是发达、不是进步,而是一幕幕的自欺欺人。

 



生活平淡,工作顺利,爱情如意,名利双收......最容易出庸才、蠢材,何也?没有生命深刻的体验,缺乏人性底层的感受,失却窥探自然的机会。换句话说,对事物理解不深,对艺术的理解也就隔靴挠痒了。平庸的生活对应平庸的人,平庸的人对应平庸的作品,此类作品的附加值再高也是没有意义的,本质上还是残次品、废品。

 

最易击倒艺术家的不是苦难、不是清贫、不是作品不好,是名利。哭着闹着我要成“大师”,我要赶超八大齐白石,我要赶超梵高毕加索——硬件设施哪一样都不够,你拿什么赶超呢?多养几头牛吗?当代最不缺少的就是此类人,拿弱智当文化的人,拿钞票当艺术的人,拿废品忽悠百姓的人。

 



没有生活的磨砺,也要有深入的思考;没有生命的点拨,也要有灵魂的洗濯;没有脱俗的境界,也要有沉静的心态;没有若谷的胸怀,也要有包容的姿态。苦难,是一条路、是一盏灯、是一座桥、是一扇门,你要想到它、看到它、走过它、打开它,所有的一切就会瞬间不同。


原创作者:尧渔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种以自己的方式而活的真诚:读《自深深处》
传奇艺术家弗里达生命的最后一年 ​​​​
享受孤独是一种幸福
**吴冠中:大师远行,作品永恒 【组图】
梵高:他从来不愿选择苦难,只是把自己献给了艺术
自然之子与大师之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