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七章隋唐时期的美术(6学时)--文章
第七章隋唐时期的美术(6学时)

                 (581——907年)

知识点提示]:

 (一)陵墓雕刻;(二)唐代人物画及代表画家;(三)山水画及代表画家(四)花鸟画及代表画家;(五)重要理论家及著述。

重、难点提示]:

通过对绘画、雕塑、建筑及工艺美术的全面介绍与分析,说明隋唐美术已进入我国封建艺术的隆盛时期,并对后世美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重点介绍中国画的三大画科在这一时期取得的重大进展,尤其是山水画渐趋成熟。

                    第一节隋唐时期的美术概述

一、历史概况

唐代:

①统一的隋唐封建大帝国。

②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最灿烂的一个时期。

    公元581年,北周的外戚、大丞相杨坚篡周夺取政权,建立隋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在黄河流域,自十六国以来,各族与汉族进行剧烈的痛苦的融合运动,至隋朝得以完成,在长江流域,自东晋以来,为抵御北方各族的南侵而建立起来的汉族政权,到隋朝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隋文帝(杨坚)在这种形势下,顺利地建立起统一南北的隋朝。隋文帝统一两大流域,凭借两大经济基地,建立起繁荣程度超过两汉的隋朝。民众得以安居从事生产,户口与财产都有巨大增进。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在中国历史上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军阀混战、南北分裂的状态,创建了继秦汉以后的第三次大统一局面。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在这一时期基本定型,隋王朝制定《开皇律》,继续推行均田制等发展措施,使社会经济和文化出现短暂的繁荣,隋王朝和琉球等周围各族的联系加强,并和日本、朝鲜等国家开展友好往来,然而,隋后期政治昏朽,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他搜刮民财、大兴土木、游山玩水、并多次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使社会矛盾尖锐化。618年,隋王朝在农民纷起抗隋的反对浪潮中垮台。

    公元617年,乘隋末大乱之机,李渊起兵入长安,618年自称皇帝,创建唐王朝。628年由其子李世民削平群雄完成统一大业。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以隋亡为鉴,重用贤能、虚心纳谏、轻徭薄赋,并进一步推行均田制、府兵制和科举制等,使唐朝社会走向安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兴旺局面。唐太宗以后,唐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进一步发展,诗歌、绘画以及医学、天文学等方面都有伟大的创造和卓越的成就。中外文化交流得到空前发展。到唐玄宗开元时,国内一片繁荣发达景象,被誉为“开元盛世”。唐后期,由于统治者的昏庸腐败,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终于在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这场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给社会造成极大破坏。此后,唐朝内则宦官专政、朋党争斗,外则藩镇割剧,国无宁日。唐是繁荣强大的朝代,自兴盛至衰亡,经历290年。在这个长时期里,就统治阶层内部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变化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唐前期自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至公元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凡124年,其间主要矛盾是中央统治集团内部腐朽倾向和进步倾向的矛盾,由于进步倾向起着主导作用,因而保持长期的强盛状态。唐中期自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六年)至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凡79年,其间主要矛盾是中央集权势力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由于斗争的结果,中央集权势力取得相对的胜利,因而基本上还能够保持国家的统一。唐后期自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至公元907年(唐昭宗天佑四年)凡87年,其间主要矛盾是中央经济集团内部宦官势力和士族势力的矛盾,由于宦官势力占优势,中央集权势力愈趋于衰弱,又由于黄巢所率农民起义军被击败,地方割据势力成为唯一的力量,唐朝就此灭亡。公元907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五代十国开始。南方出现前蜀(王建)、吴(杨行密)、吴越(钱镠)、楚(马殷)、闽(王审知)、南汉(刘岩)六国。北方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小朝廷。建立朝廷的人,都是武夫,非常好战好杀。黄河流域在这群武夫统治下,遭受极其严重的破坏。蜀、吴两国特别是吴国,阻止北方战乱波及长江流域,起着屏障作用。南方诸国得以保境息民。北方遭受将半个多世纪的破坏,南方在同时期内,基本上得免战祸。从此,经济文化的重心从河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后周世宗(柴荣)开始进行统一战争,不幸病死。公元960年周为宋代所取代,从而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

   

二、美术发展的概况

1.人物画和道释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尉迟乙僧);

2.山水画在晋明以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开始划分青绿与水墨疏体与密体奠定了宋元以后山水画主要表现手法的初期;

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开花鸟画兴起之先河;

4.石窟陵墓壁画创造出清新鲜明富有时代特色的民族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宗教的羁绊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洋溢时代精神;

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唐代的绘画史论著作,著作显示了唐代美术的深度;

 

6.贵族美术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仕女画的盛行上。

7.工艺美术呈现出新水平。

 

 

                        第二节雕塑与工艺美术

一、雕塑艺术的发展

1.著名的佛教雕塑和陵墓雕塑;洛阳龙门石窟中的石刻雕塑是这个时期典型;本尊为卢舍那佛坐像,两旁依次为;迦叶阿滩;二菩萨;金刚与神王;再次为供养人;龙门现存唐代其他造像皆造型简括带有浓厚的印度笈多时期佛像的风格特征;

 

二、陵墓雕刻

   昭陵“六骏”艺术特点;所体现的是一种现实美深沉悲壮精神的美透过那神秘的外表能看到古人对人生的思考解读出蕴藏在其中的文化心理特征;昭陵的石刻艺术是唐代初期的代表作品;

   昭陵六骏;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白蹄鸟,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与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飒露紫”;

三、“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工艺美术品中成就最为卓著;唐三彩陶器其釉彩有黄绿白红蓝等色,色彩协调光泽灿烂三彩陶器和青白瓷器用途不同多为殉葬的明器;种类有俑和生活器具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唐三彩中的精品;唐三彩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图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俑;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第三节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

一、人物画及代表画家

1.  初唐人物画家阎立本

   是初唐第一个继承传统又有创新的人物画家;他是雍州万年人;他工于写真尤擅故事画,取材多是贵族官宦以及宫廷历史故事曾画《步辇图》等著名作品;他的作品用线劲健坚实用色沉着浓重在人物塑造上不公重视形貌描写而且十分着意人物心理刻画在当时的画坛上有很高声誉;

2.  盛唐杰出的道释画家吴道子

    吴道子:盛唐时期誉为“画圣”;据说他“早年行差细,中年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莱条”“其付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绢素;他成熟时期的技法则更具有豪放特点,在运笔用线上渗透着强烈的情感,大大提高了绘画艺术中的表现因素;因此他用以组成形象的线条一向富有运动感富于强烈的节奏感而引起评论家们的特别注意;传为吴道子摹本《送天王图、搜山图、观音图》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吴道子艺术风格;

    绘画风格:吴道子笔迹脱落豪放对以后中国古典山水画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吴道子艺术成就,何为“吴带当风”;吴道子又名道玄在人物造型上整体感觉强面部圆润所画人物“如塑”“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以意会”;在笔法上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莱条”式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去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他的画以线条为立体,略加晕染来协助线条和色彩朴素映衬形成了崭新的民族化的宗教画,以致整个人物画的画风对以的后的宗教人物有重大影响;

3.  张萱和周昉所代表的仕女画

    张萱;盛唐画家,曾为画直实即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画尤工仕女题材;有两幅北宋临摹的作品《捣练图;虢车夫人游春图》流传下来;

    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种之一;原指以封建社会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有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画中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张萱和周昉在仕女人物画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有何异同,各自代表作?

    张萱所绘妇女形象面目丰颊硕体服饰艳丽是盛唐后仕女俗画的典型风格《虢国夫人游春图;武后行从图;捣练图》;周昉实效张萱后则小异其作品体现了中晚期大官贵族的审美情趣共有“衣纹劲简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特点,他笔下的妇女形象由允欢愉转向她们在封建束缚下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籫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听琴图》等;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代是中国绘画趋向成熟的时期“绔罗人物”这一新的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盛唐宫廷贵族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描绘杨贵妃姐妹三月之日场景;通过人物的主将关系构思的前疏后密突出了主人公的地位线条简约而流动赋色艳丽鲜明人物体态丰满华贵画卷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开盛唐“曲醉颊”之画风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妇女题材较之前代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张萱与周昉仕女画艺术风貌,试比较真异同并兴作品加以说明?《捣练图》唐代画家张萱作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擅多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反映贵族生活晚唐仕女画发展;周昉《籫花仕女图》是唐代最杰出的人物画像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表现力精深博大他的作品能真实反映唐代生活风貌不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同昉“初效张周昉人物画风格;他在宗教人物画方面的风格;他创造“水月观音”形象很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人形象被称为“周家样”这是继“张家样、曹家样、吴家样”之后又一种新兴宗教画样式;

 

二、唐代的花鸟画及画马、牛名家

1.  花鸟画及代表画家

 唐代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情况;盛唐时的薛稷擅于画鹤;中唐时的边鸾所画牡丹和翎毛设色精工;晚唐的刁光胤擅画湖石花卉鸟雀;腾昌祐长于画鹅;根据早期作品来看我国花鸟画在表现技法上多为工笔重彩勾线精细调色浓研;在造型上严谨写实重形与神的刻画而已多取个体形象即所谓“折树花”形式总的给人以精细巧丽的美感;

 薛稷画鹤“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道出画家笔下鹤的高昂神韵;盛唐人物热衷于画鹤;

 边鸾;中唐时期唐代最有影响的花鸟画家;擅写活禽生卉山花园蔬;他虽然善画折枝花鸟但蜂蝶雀蝉亦俱精;边鸾的花鸟画调色鲜明浓艳如生能穷羽毛之变夺花卉之劳;

2.  画马名家:韩干、曹霸、韦偃; 画牛名家:韩滉、戴嵩

  鞍马:曹霸;韩幹《御马图》

 唐代有哪些画马和画牛名家及代表作?曹霸;陈宏、韩幹是活跃于盛中唐之际以鞍马人物见称的画家唯一可寻作品的只有韩幹作品有《牧马图;照夜白图》中唐专写农村风格的画家有韩滉;他和他弟子戴嵩是两位著名画牛专家韩滉流传至今的作品有《五牛图》

 

 三、隋唐时期山水画的发展

山水画兴起原因:

1、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2、江南秀丽山川激发了艺术家山水画创作的热情

3、玄学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原因(以虚无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使中国山水画自始即是一种“意境中的山水”而不是纯客观自然景物的再现,他们认为山水的美不在于山水本身而是在于它体现了道;山水与道是相合的)(圣人含道映物,贤看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出自宗炳《山水画序》;

 山水画代表人物: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他们的绘画风格李思训;运笔遒劲细密赋色工致浓丽的笔法开创金碧青绿山水一派;王维;以“破墨”入画抒写文人情怀开写意山水一派;吴道子;笔迹脱落豪放对以后中国古典山水画法起到了深远影响。

隋代初唐绘画特征:隋代及初唐以石青和石绿色为主要色相描绘自然景物的青绿山水画是一个重要门类,其表现手法是先施笔墨勾画出景物的轮廓然后再填染浓重之青绿色其显著特征是颜色覆盖性强色相鲜丽光彩具有装饰意味;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

④ 《游春图》艺术特色?展子虔唐画之祖;渤海人;《游春图》是留存下来惟一作品;描写风光明媚春色宜从的郊原,画面有“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之感,其特点是;山的描绘用单线勾勒填以青绿山脚用泥金金碧富丽;近处的树勾出树干作上又如鹿角的树枝松身不画鳞直接以赭石填染;松枝不画细针只用石绿沉点人物用笔点成后加重色于勾线分出衣折,全画面树木排列尚少穿插变化表现了山水画从南北朝到唐代的过渡情况。1.  青绿山水画派及代表人物李思训父子

 李思训: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他绘画有《江帆楼阁图》;他绘画风格运笔遒劲细密马赋色工致浓丽的笔法开创金碧青绿山水一派;他在展子虔画法基础上用笔工致严整傅色浓烈沉稳画面格局宏伟堂皇华丽装饰效果较强确立了山水画“青绿金碧”一派的风格画貌;李思训善用大青大绿色并用螺青苦绿皴染;

 李昭道:李思训之子;绘画有《明皇幸蜀图》此图表现的是安史之乱中文宗李隆基逃奔四川避难途中的情景;全图峰峦连绵境界雄远结构新颖云水勾勒细密极富装饰性;人物刻画生动意境深长耐人寻味;

李思训父子在山水画方面的贡献:李思训继承并发掘了展子虔画法用笔工致严整调色浓烈沉稳画面格局宏伟堂皇华丽装饰性很强确立了山水画“青绿金碧”一派的风格风貌;时人称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明董其昌称他为“北宗”山水画始祖;代表作《江帆楼阁图》;李昭道的画“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他渺景山水作品《明皇幸蜀图》是一幅山水景物为主的历史故事画。

2.  王维所代表的水墨山水画派

唐代水墨山水画代表;王维;张璪;

 王维;字摩诘山西太原人;创“破墨”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维以诗文书画的紧密结合以朴拙清新的画面意趣以水墨画的风格特点被后世文人画派推为始祖即“南宗”之祖;代表作《江山霁雪图;雪溪图;辋川图》等;绘画风格:以“破墨”入画抒写文人情怀开写意山水一派;

张璪;字方通吴郡人;工松石山水最善画松;他绘画时激情满怀不拘形似笔墨随意纵横以水破墨以墨为色墨色有浓淡干湿变化丰富人称为“破墨法”;

王维山水画艺术特色:他的画喜用雪景剑阁栈道晓等捕鱼题材,善作平远景具有深重的风格特点其画最重要的特色是诗和画的有机结合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他笃信佛学神,首创了中国山水画中优美独特的禅境表现他的画变钩斫为渲染浙近自然意境幽深接见天趣在山水画诗中真正实现了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雪溪图;江山雪霁图;辋川图》均为后人摹本;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含义:这是张璪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所得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理论基石师造化不是单纯模仿自己必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反之得心源也非凭空而得一味以意为之而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二者协调便会有好的作品产生;

四、绘画理论:

.张彦远及其《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善于绘画艺术的通史,这部著作既总结了前人的绘画美学思想,又系统的提出了自己的绘画美学见解,因此它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绘画百科全书;在古代美术史论著中是一部科学系统的重要文献;全书共分十卷内容大致包括四部分:

   1、绘画的发展史2、画家传记及有关资料3、绘画技法与理论4、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 

 

②李嗣真《续画品录》(又名《画后品》《续画品》)

③张怀瓘《画断》

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在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幅绘画断代史,按照“神,妙,能,逸”四品记录唐代画家共120人,因而该书在流传过程中也称唐画断。

▲ 作业:

1.简述隋唐美术发展的成就。

2.简述初唐、盛唐人物画的成就。

3.试述隋唐山水画、花鸟画发展的成就。

4.简述唐代美术理论的成就。

思考题:

试分析唐代上层社会对美术的需求和推动及审美时尚的变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补习文化课]教你最基本的国画常识(图文解说)
中国美术史——隋唐美术(教资、教招)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4
【有关中国画常识.】
中国绘画简史: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
国画基本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