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卷 首|杨开忠: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发展和经济布局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一方面经济发展必然落脚到地理空间,从而重塑经济布局;另一方面经济布局的特征必然影响经济主体区位选择行为,从而改变经济发展的命运。经济发展和经济布局的这种互动,对于像我国这样人口规模巨大、国土幅员辽阔的大国尤为突出和重要。因此,适应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协同构建新区域经济布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成功之道。

构建新区域经济布局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第一,必须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一方面,大力推进设施型和制度型一体化,加快建立健全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吸引和集聚全球资本、人才、知识等要素的方式进一步从主要依靠低成本转移到主要依靠大市场上来;另一方面,适应高质量发展、国家总体安全的需要和东西南北中协调发展的趋势,优化重组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系统振兴特殊类型地区,构建现代化强国多梯度核心——边缘新格局。

第二,必须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一方面,适应国家重大区域综合发展的内在要求,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成渝等主要城市群为中心、以主要城市群周边地区为腹地,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一体化建设产业体系、创新体系、消费体系和国际交往体系,着力形成经济体系相对完整的自立型经济区——城市群经济圈;另一方面,东、中、西部互动对流和内陆崛起的趋势,以沿长江发展轴、新亚欧大陆桥现代化经济走廊为依托,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全球影响力的绿色长江经济带和黄河经济带。

第三,必须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一要坚持“自由落户是原则,限制落户是例外”,全面取消城市落户限制,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扭转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常住人口城镇化的局面;二要提升特大城市、超大城市核心功能,疏解承接特大城市、超大城市非核心功能,协同推进国家城市体系功能转型升级,大力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三要深入实施品质驱动、人才驱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城镇品质,增强城镇人才和创新能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绿色、韧性、宜居城镇;四要以完善“两横三纵”(以陆桥通道、沿长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三条纵轴)城镇化战略格局为导向,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以及国家中心城市、全球性城市发展布局,大力建设世界级都市圈和城市群,大力推进以县城为依托的城镇化,加快形成紧凑、对流、智慧型国家城镇体系。

第四,必须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为基础,以国土空间用途为中心,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有效管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区位、性质、强度、品质、时序,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全面提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品质,着力支持城镇化地区集聚人口和经济、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鼓励人口向城镇化地区集聚,实现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协同增效,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作者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

DOI:10.13561/j.cnki.zggqgl.2023.05.001 ■ 编辑:张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开忠:塑造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地理”
城市规划新理念和新模式
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五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强化城镇体系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国家规划体系: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三区三线
【城市群】中国城市群前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