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读 |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编者注:本文发表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3年第7期。本文全文约15000字,请点击页面下方“阅读全文”免费下载。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赵峰, 周慧珍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和内涵,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安排。基于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我们认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在整体上反映社会总资本高效顺畅运动的系统性要求,要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市场和产业体系、共同富裕以及供求双侧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并最终统一到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上来。这从生产力、经济体系、奋斗方向、实践路径和核心力量等维度合力支撑了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循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决定了实现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是完成该任务的基础。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新发展格局是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继承、发展和科学运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系统考虑并贯通社会总资本运动过程中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后者由所有单个资本周转的总和构成,是关于资本流通和一般商品流通的整合。本文基于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从社会总资本循环的生产阶段、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出发,从促进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环节循环畅通的角度,讨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

首先,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和基础。从理论上来看,生产是所有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根据社会总资本的运动过程调整生产过程是经济循环畅通的基础,这又在根本上要求实现单个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并不断更新和发展单个资本之间的生产联系,并进一步要求保证生产条件、劳动过程和最终产品的合意性、保持不同生产过程之间一定的物质和价值比例关系和提升劳动者素质。但立足新发展阶段,国内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不匹配、关键技术上“卡脖子”、持续扩大的生态赤字、高技能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限制了社会总资本的生产过程在更高技术水平上的更新发展。而高质量发展以生产领域的变革和发展为基础,在打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环节的实践意义上,形成了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和基础。

其次,建设统一大市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从理论上来看,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转化过程和货币向商品的转化过程共同构成了社会总资本的流通过程,这两个转化过程都涉及商品市场交换和劳动力市场交换,畅通社会总资本的流通过程要促进市场体系与产业体系的有机结合和一体建设。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具有开创性,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仍须不断完善;我国产业体系建设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依然面临着产业发展新型化程度不高、产业竞争力短板突出、产业要素协同发展不畅、产业基础能力不足等约束”,不能为经济循环畅通提供坚强支撑。统一大市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打破流通过程在时空上的多重制约,有利于扩大各类市场内部和之间的交换关系,激发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的活力,促进经济运行效率提升,从而既为推动生产过程顺利展开提供了基本保证,也为理顺分配环节和消费环节提供了重要途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从理论上来看,有效需求是分配过程和消费过程共同的产物,合理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是贯通社会总资本的生产和流通过程的重要保证,而社会总资本分配过程的持续运动对应于经济社会中所有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本质上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所统治的利益关系的动态演变过程。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分配领域的实现形式,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必须是高度发展和高度发达的,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由此体现了“富裕”的一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尤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由此在生产关系上决定了共同富裕中“共同”的一面,所以共同富裕在根本上把握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对分配关系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统一,是连接生产过程和实现过程的中间环节,从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保证。

第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协同供求双侧管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持。从理论上来看,消费包括生产性消费需求和生活性消费需求,消费过程的持续运动是生产性消费需求内部、生活性消费需求内部以及生产性消费需求和生活性消费需求之间的质和量上的关系在时空中的运动变化过程,而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消费方式,从而进一步决定了生产性需求结构和生活性需求结构,这意味着要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对供给侧和需求侧进行同步管理。“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近年来在宏观调控领域提出的新概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基于中国的实践经验、面向中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范畴。”(陈彦斌,2021)协同供求双侧管理推动了社会总资本消费过程的不断运动,并从需求的角度为打通生产和流通过程提供了重要保证,从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最后,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政治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首要的、根本的要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在筑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以及生产力基础等方面都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还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统一,要进一步根据经济发展规律进行自觉的社会控制,推动实现社会经济活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意义可以概括为:第一,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市场和产业体系、共同富裕和供求双侧管理分别从社会总资本的生产阶段、购买阶段、销售阶段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第二,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辩证统一的,构建新发展格局从生产力、经济体系、奋斗方向和实践路径这四个维度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基础,而这些基础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领域上的本质要求并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支撑。第三,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协调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后,本文从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出发,结合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阐释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性,为完整、准确、系统地理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论分析。

(责任编辑:刘舫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再生产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价值链构建
人的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消费
谢存海: 以信息化引领新型农业现代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