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蜂窝如何摘 被蜇怎么办
 夏季来临,天气炎热,又到了马蜂大量繁殖筑窝的季节,不少市民发现,自家屋檐、窗外都成了马蜂们的“避暑胜地”。“谈蜂色变”,蜂窝降临家中,拨打119自然成了市民第一反应。


    7月1日至8月14日,武汉消防支队因摘马蜂窝出警1107起,占到总出警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消防部门表示,摘除马蜂窝是为民服务的一个项目,责无旁贷。但消防部队主要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因此大多在保证日常灭火和抢险救援的前提下,安排消防员晚上集中摘除马蜂窝。


    天天都有“马蜂警” 单日最高44起


    8月14日11时许,古田消防中队接到119指挥中心调度命令,位于硚口区古田五路残疾人学校对面花坛中有一个马蜂窝扰民,请求消防官兵摘除。


    古田中队消防官兵到达现场后发现,一马蜂窝隐藏在一棵约2米高的小树上,不时还有马蜂飞进飞出。根据现场情况,消防官兵立即划定警戒区,一名消防员穿好防蜂服,携带杀虫剂和打火机慢慢靠近马蜂窝,点燃喷出的杀虫剂,三分钟后,马蜂窝被烧毁。


    昨日,记者在武汉市119指挥中心看到,7月1日以来,119热线每天都会接到类似摘马蜂窝的报警,其中单日出警最多的是44起,最少的也有3起。记者看到,在警情统计类别中,摘马蜂窝作为社会救助的一项具体工作,也被单列出来。


    城市生态变好 马蜂“蜂涌而至”


    市消防支队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马蜂警”逐渐增多,集中在高层住宅楼的房檐、窗台等区域。处理时,消防官兵需要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爬上窗台,火烧后用双手取下蜂窝并装进麻袋。


    为何“马蜂警”不断增多?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昆虫专家周兴苗副教授告诉记者,夏季气温高,每年7月至9月是马蜂繁殖、筑窝的高峰期。马蜂原本生活在树林,但近几年由于城市绿化不断完善,马蜂不断进城寄居。高层住宅灯光和空调释放的热量形成马蜂适宜的生存环境。


    马蜂不可怕 能成好“邻居”


    马蜂是否真的对人有很大危害?是否遇见马蜂窝就需要报警摘除?昆虫专家告诉记者,马蜂窝不但不必摘除,还能成为好“邻居”。


    周兴苗副教授说,大家以往“谈蜂色变,避蜂不及”,马蜂虽然样子可怕,但人类能够找到共处之方。一般来说,马蜂不会主动攻击人,而且它们是城市里一些害虫的天敌,若蜂窝不在人员密集地区,或者体型较小,并不用去主动摘除蜂窝。也可在窗台上方角落处先行喷洒些杀虫剂,马蜂就不会光临了。


    链接>>>


    蜂窝如何摘 被蜇怎么办


    如果蜂窝较大影响生活,摘除最好在夜间进行。摘除时需要将身体“全副武装”,不能露出体表,用杀虫剂点燃后烧死蜂窝表面马蜂,再将蜂窝取下装进麻袋封存,过几天里面的马蜂就会死亡。


    若不慎被蜇,在家中可以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抹风油精即可防止中毒,但不可用红药水或碘酒搽抹,那样反而会加重肿胀。如果有中毒和过敏反应,应立即去医院救治。


    马蜂不会对伤害它的人“群起而攻之”,“它们虽有保护同类的习性,但只限于将受伤或死亡的马蜂运回蜂窝,集体攻击人的传言是不准确的。”周兴苗说。

详情请看: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3-08/18/content_5204819.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冈现巨型马蜂窝直径1米多高22层 将被制成标本
消防一夏季捅千余马蜂窝,常被蜇,想想都害怕
马蜂来阳台筑巢一年也不报警 鹅山七区六旬妇惨遭蜇伤
长春九台村民家一群马蜂来筑巢 蜂窝赶上脸盆大
用啫喱水给马蜂窝“定型” 不靠谱
“黑骚蛋”怒挑马蜂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