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银行理财节后抢风头

银行理财节后抢风头

    互联网渠道收益下降 

    记者丁雯 康鹏 通讯员潘丽莉 王敏

    节前互联网金融风头正劲,节后银行再度发力。

    记者采访发现,节后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下降明显,市民再现存款大搬家。

    节前互联网抢尽风头

    春节前,互联网理财产品密集入场。

    1月15日,苏宁的类余额宝理财产品零钱宝上线,7日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1月22日,微信理财通正式上线,首日客户量就大到出现网络堵塞,当日存入总额突破8亿元,年前始终保持7.3%以上的收益率。余额宝自上线以来,收益率多在6.4%-6.5%之间。

    “去年年底把股市的钱转到银行,今年年初又把银行的钱搬到网上”,家住徐东的章先生告诉记者,今年春节自己账户里的钱已经“搬了好几次家”。

    章先生表示,去年底,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超过6%,就把股市资金转移买了理财产品。“看着身边朋友越来越多用余额宝,又从银行搬了一半到余额宝。”

    过年期间,章先生又把资金从余额宝搬到了微信上,“微信收益比余额宝更高。而且因为抢红包,我已经在微信上绑定了银行卡。”

    实际上,过年网上抢的不是红包,而是用户。

    根据腾讯提供的数据,从除夕开始,截至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

    阿里公司透露,湖北省发红包的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三,收红包的数量也是第三。省内发红包最多的用户在武汉市,一人发出166个红包,全省最大的红包是从武汉市发往武汉市的,金额为61111元。而这些红包,都成为互联网的用户资源。

    节后银行绝地反击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互联网金融产品正在降温。

    记者查询发现,年后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降到近6%左右,甚至一度触及最低点6.044%。截至记者发稿,余额宝最新七日年化收益率仍6.2250%。微信理财通的7天年化收益率在节后也跌破7%,2月6日一度降到6.7790%,这是自1月15日上线以来的最低。

    与此同时,银行开始了绝地反击。

    目前,一向稳坐钓鱼台的国有银行开始上调定期存款收益率,最高上浮10%。

    与互联网金融产品相比,银行理财则更“抗跌”。 

    2月8日开始,各银行陆续新发行春节后首批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多在5.5%左右。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银行在售的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79%,收益率突破6%的占总发行量的41.34%。

    昨日,记者从农行等多家银行了解到,节前节后理财收益率变化不大,表现稳健。

    民生银行理财师励德亮向记者表示,目前网络金融产品集中投资货币基金,当节后市场资金利率回落时,收益率就应声回落。

    “货币基金市场每天波动,年前有的互联网产品收益率高达近8%,但纵观去年的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3.86%。最高是4.38%,最低在3%以上。互联网主要面对流动性要求强的市民,适合几天、一两周的短期投资,时间一长优势就不明显了。”

    而银行理财则打出长期稳健牌。“去年的稳健理财产品基本收益率在4%以上,年底则更突破7%,这和互联网依托的货币基金其实不相上下。”励德亮分析,投向银行理财规避了收益随时变化的风险,适合流动性要求不高、打下资金基础的年轻客户。

    “余额宝二代”实为保险产品

    收益“保7”引质疑

    日前,一款号称收益保证在7%的“余额宝二代”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再度引爆了投资者的热情。这款原计划在元宵节发行的产品,由于采取预购的方式,已经吸引了过150万人申请。

    昨日,记者登录支付宝页面,在网页的下方,一款“马上加薪7%”推介活动,格外醒目。卡通的宣传画面上,预期年化收益率7%,限期发售字样一目了然。

    点击进入后,记者发现,这款号称7%收益的产品名为“余额宝用户专享权益2期”。但整个页面找不到产品说明书,产品的性质、投资渠道、产品投向、所属公司都无法了解。不过,想要预约却很简单,只需点击预约窗口即可成功。

    知情人士透露,此产品和珠江人寿发售的产品“不谋而合”。

    据知情人士的描述,记者进入珠江人寿的淘宝保险店,主打产品珠江人寿的“汇赢一号”元宵节特供版,同样显示7%收益率,而点击预约后直接进入支付宝入口同一页面。即“余额宝用户专享权益2期”预约界面。

    记者搜索后发现,珠江人寿的这款产品在去年就曾出现,年化结算利率最高为4.8%,本质上属于万能险,并没有达到宣传中的“7%”的收益率。

    “如此高调宣传保本收益,实际上与去年百度发售的8%百发产品如出一辙。”昨日,本地一家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理财产品如公开宣称保证7%收益率,将涉及违规宣传和误导销售。此前,由百度联合基金公司推出的理财产品“百发”就曾因宣传8%的收益率而遭到证监会核查。

    同时,业内人士坦言,要达到7%的收益率,并不简单。数据显示,2013年险资的投资收益率只有5.04%,而这已经是4年来最好水平。而1月份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6个月—1年期的平均预期收益是5.9%,1年期以上是5.92%,低于7%。

    (记者程思思)

    链接>>>

    资金大战还将延续

    日前,支付宝宣布推出“元宵理财”,仅限余额宝用户预约,元宵节当天发售。与余额宝不同的是,该产品不支持实时赎回,并且限定一年期限,预期收益率达到7%。

    “这一收益率相当于活期利息的20倍。而存回银行买理财产品,收益不低也比较安全。”要不要再把资金“搬”一次,章先生还没想好。

    “元宵理财意味着继活期存款之后,互联网又盯上了定期资金。一旦定期资金被撬动,银行的压力明显更大,必然要祭出更多招数。”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已有银行开始和第三方投资公司探讨设计新产品,“学习互联网产品的优势,通过实现快速到账等功能,增强流动性,阻击互联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月30日理财产品播报:银行宝类产品收益率集体上涨
我们决定,接盘余额宝!
互联网理财高收益率还能“挺”多久
余额宝怎么一直在降息?
货基收益冲高对垒余额宝
三季度宝宝类基金收益率排名大起底,余额宝惨败,拿什么理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