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愁是不能忘记的自豪

“乡愁体”激起海外武汉乡亲共鸣 又有加拿大两家华文媒体参与征集

记者李咏 龚平 通讯员徐立银)“乡愁,是不能忘记的自豪。”旅居澳大利亚的江夏人林四立的“乡愁体”昨日见报后,在海外武汉乡亲中产生了强烈共鸣。他们表示:以曾经生活在这座城市为荣,为武汉的点滴发展感到骄傲。

    “乡愁体”激起强烈共鸣

    美籍华人、美国湖北同乡联谊会荣誉会长刘纯清在光谷办企业,他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武汉。昨日看了本报报道后,对林四立的“乡愁体”产生强烈共鸣。他说,武汉的一草一木都刻在了海外游子的心底,我们为武汉的点滴发展喝彩。

    旅居加拿大万锦市30多年的宋百廉先生,他通过在武汉出差的女儿了解本报活动,回忆起了在武汉教书的岁月。他年事已高,但每天都上QQ,与武汉的亲人聊天,他以曾经生活在这座城市为荣。

    奥地利《欧洲华信报》社长徐品华读了本报报道后,希望本报每期的稿件都能与他们共享,该报每期将用半个版给予报道。他说,武汉在大发展的同时,坚守生态红线、保护城市记忆,为这座城市喝彩。

    林四立再续“乡愁体”

    林四立在网上看到了本报报道后,发来电子邮件。邮件中写道:定居澳洲多年,乡愁未断。自己创办了北昆华语媒体,每天做1小时华语广播,将在广播中向华人推广此活动。期望通过征集乡愁记忆,增加海外武汉乡亲对家乡的了解和自豪感,同时期望故乡的亲人们认识和接受我们的选择,接纳我们四海为家的耐心和勇气。

    电邮中,林四立再次写下了一首乡愁体:乡愁,流淌在我们血液里;乡愁,代谢在我们汗水里;乡愁,保存在孩子对故乡如数家珍般的了解和无比的自豪中……

    加拿大两家华文媒体加盟

    继海外10家华文媒体与本报共同发起征集乡愁记忆后,昨日,加拿大《环球华报》、《先枫报》两家媒体致函本报,表示积极参与征集活动。

    《环球华报》是加拿大首都温哥华的一家华文报,报社负责人在回函中表示:很荣幸能参与到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中,并尽全力在温哥华向广大武汉老乡推广和宣传。《先枫报》由新一代移民创办,是一份反映年青一代新移民在加拿大学习、生活、创业的免费周报。

    日本大阪侨领李国夫先生亲自出面,联系日本东京的《中文导报》和《关西华文时报》参与发起征集。他表示,老一辈华侨虽身在海外,但心里永远挂念着祖国、牵挂着家乡。这个活动既抒发乡愁,又能让华人的下一代不忘本。《俄罗斯龙报》社长李双杰女士,通过邮件第一时间看到了本报的版样和稿件,她说这个活动对武汉在海外的城市形象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美籍华人孙小蓉毕业于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即将启程回美国。她说,将用邮件发来自己的乡愁记忆,并向美国300名同济海外校友会成员发起征集。

    留言板>>> 

    昨日,本报“向全球武汉人征集乡愁记忆”活动,在海外武汉乡亲中反响热烈,也勾起了武汉本地市民的乡愁情结。他们通过电话、微博、微信、邮件等方式,向记者倾述各自的记忆。现选编部分留言,同时也欢迎广大市民继续关注,一吐为快。

    江夏纸坊三小退休老师叶召武:1960年住在古井边,打小就看着这口井,到现在,还是习惯在井边洗菜、洗衣服。这个报道真好,看了也有感觉。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沈聪:小时候住在汉口统一街大火巷,看到报道偶有感慨:在小巷深处,在凸凹不平的石板路和土路旁,一群孩子弹着五彩斑斓的玻璃弹珠,度过了玫瑰般的童年……

    @银行员工古龙:时常穿梭在老房、老街、老里份,从里到外都会感觉到大武汉过去的兴盛与繁华。2010年我从武昌调回了汉口,不为别的,就是喜欢这一条条老街。也许再过几年,大武汉又会变得让你惊艳,你会改变吗?

    (记者李咏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愁
当我们听到《鸿雁》,不难产生共鸣,音乐里有你的乡愁
【西散原创】陈志勇作品丨珠玑巷,一个写满乡愁的地方
豆腐带给我乡愁
寻找故乡的办法,是到自己心中找它
小说:《乡愁》‖作者:云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