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秘方验方汇编

中医精华偏方经典荟萃 

☆橄欖
[別名] 青果、青撖欖、忠果。
[性味] 甘酸、平。
[成分] 含蛋白質、醣類、揮發油、維生素C、鈣、磷、鐵等。
[功效] 清肺利咽,生津止渴、醒酒、解魚毒、化痰止咳。
[適應症] 咽喉腫痛、煩渴、咳嗽吐血、便血、菌痢、癲癇、
酒毒、河豚中毒、流感、感冒、白喉。
[附方]
1.治時行風火喉痛:鮮青果、鮮萊菔,水煎服。(中藥大辭典)
2.治腸風下血:橄欖燒灰存性,研末,每服6克,米飲調下。
3.防治流感、上感、白喉:鮮青果5個,白蘿蔔半個,共切碎,
煎水代茶飲。
☆荔枝
[別名] 荔支、福果、丹荔。
[性味] 甘、酸、溫。
[成分] 含醣類,維生素A、B、C,有機酸等。
[功效] 益心脾、養肝血、止煩渴、填精髓、益顏色、理氣止
痛、健胃消食。
[適應症] 煩渴、呃逆、胃痛、瘰[歷]、疝氣等、病後津液不足、
淋巴結核、疔瘡、腹瀉。
[附方]
1.呃逆:荔枝7個,連皮核燒存性,為末,白湯調下。(醫方
摘要)
2.瘰[歷]潰爛:荔肉敷患處。(泉州本草)
3.治老人五更泄:荔枝乾,每次5粒,春米1把,合煮粥食,連
服3天。(同上)
☆檸檬
又名宜母子,宜母果,性味酸、平。含橙皮[甘]、柚皮[甘]、黃酮[甘]、
有機酸、醣類、維生素C等。功能清涼祛暑,生津止渴,安胎。治煩
渴、食慾不振、神經性胃痛、腹脹、咳喘等。
[附方]
1.煩渴、食慾不振:檸檬,生食或絞汁服,每次15~30克。
2.咳嗽氣喘:檸檬葉10克,水煎服。
3.胃氣痛:檸檬花5克,開水泡服。
☆無花果
[別名] 映日果,文仙果。
[性味] 甘、平。
[成分] 含醣類、有機酸、澱粉糖化[酉每]、蛋白[酉每]、蛋白質及抗
瘤成分等。
[功效] 營養,緩下通便,健胃,通乳,解毒,消腫,止泄,
鎮痛,消炎,驅蟲;具有抗癌作用,範圍甚廣,可謂優良抗癌食品。
根、葉具有鎮痛、消炎、驅蟲等功效。
[適應症] 腸炎、痢疾、便秘、乾咳、久咳、痔瘡、咽喉痛、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淋病、泄瀉、便血、疝氣、胸肋痛、胃癌、腸癌、
食道癌、膀胱癌;外用治痔瘡;癰腫、瘡癤、癬症、白癜風、下肢潰
瘍、贅疣。
[附方]
1.治咽喉刺痛:無花果鮮果晒乾,研細末,吹喉。(泉州本草)
2.治肺熱聲嘶:無花果15克,水煎調冰糖服。(福建中草藥)
3.治痔瘡、脫肛、大便秘結:鮮無花果生吃或乾果10個,豬大
腸一段,水煎服。(同上)
4.久泄不止:無花果5~7枚,水煎吃無花果,並飲湯。(湖
南藥物誌)
5.治筋骨疼痛、風濕麻木:無花果根或果,燉豬精肉或煮雞蛋食。
(同上)
6.治喉癢:無花果根去粗皮,打碎,開水泡服。(湖南藥物誌)
7.治頸淋巴結核:鮮無花果根30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8.胃癌、腸癌:每日餐後生食5枚無花果或乾果20克,水煎服。
9.治贅疣:無花果鮮果白色乳汁外塗患處。(江蘇植物誌)
10.治哮喘:無花果搗汁半杯,用開水沖服,每日1次,以癒為度。
(常見病驗方)
11.子宮頸炎:無花果葉60克,煎湯坐浴患部。再用消毒棉球浸
藥汁中,塗患處。
12.白癜風:無花果葉30克,切碎,浸到75%酒精(100毫升)
中10日,塗患處,一日3次。
13.小兒蛔蟲、鉤蟲:無花果根或莖葉60克,煎濃湯,早晨空腹
一次服下。
○羅漢果
又名拉汗旲、假苦瓜。性味甘、涼。含多量葡萄糖、蛋白質、油
脂、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等。具有清肺止咳,潤腸通便,解毒消腫,
解熱消炎,補血,促進消化,抑制哮喘等功能,治痰火咳嗽、百日咳、
扁桃腺炎、咽喉炎、急性胃炎、糖尿病、哮喘、氣管炎、便秘等,可
預防聲音嘶啞。種仁可防治血管硬化和冠心病。
[附方]
1.治百日咳:羅漢果1個,柿餅15克,水煎服。(中藥大辭典)
2.喉痛失音:羅漢果1個,胖大海3個,水煎代茶飲。
3.演員、教師、歌唱家等保護發音器官方:羅漢果1個,胖大海
1個,冰糖30克,開水沖泡,代茶常飲。
4.急慢性支氣管炎、扁桃腺炎、咽喉炎、便秘:羅漢果15~30
克,金銀花10克,煎水服。
*杏
又名杏子,性味酸甘、溫,含檸檬酸、蘋果酸、維生素C、P、
醣類等。功能生津止渴,健胃消食,補充維生素C,潤肺定喘,治療
唾液缺乏,胃酸不足,煩渴,咳喘等。多食易生癰癤、上火、流鼻血。
[附方]
1.口乾唾液少、食慾不振:每於飯前吃杏2個,或吃杏脯50~100克。
2.慢性氣管炎、咳嗽痰黏:杏150克,杏仁10克,白蘿蔔100克,煎水
服。
*杏仁
有甜杏仁、苦杏仁兩種。苦杏仁有毒,不宜生食,性味苦、溫。
含苦杏仁[甘]、苦杏仁酵素、脂肪油等。有祛痰止咳、平喘、宣肺、潤
腸通便的功效,治療傷風感冒引起的咳嗽吐痰,哮喘、喉痹、百日咳、
腸燥便秘等。
[附方]
1.治慢性氣管炎:取帶皮苦杏仁與等量冰糖研碎混合,製成杏仁
糖,早晚各服9克,10天為1療程。
2.治氣喘咳嗽:杏仁60克,去皮,生薑60克,蜂蜜60克。共
搗加泥備用。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
3.治哮喘:杏仁15克,麻黃15克,豆腐150克,共煮半小時,
去藥渣,吃豆腐喝湯,早晚各服1劑。
*甜瓜、甜瓜子(香瓜)
甜瓜又名甘瓜、香瓜。性味甘、平。含球蛋白、有機酸、醣類等。
有清熱、解渴、利小便的作用。治暑熱煩渴、小便不利、風濕麻木等。
甜瓜子性味甘寒。功能散結消瘀,清肺止咳,接骨止痛。治腹內
結棸、腸癰、咳嗽囗渴、跌扑瘀血、骨折等。
[附方]
1.骨折:甜瓜子100克,螃蟹1個,共研為末,每次服10克,
黃酒溫水各半沖服,口服2次。
2.治腰腿疼痛:甜瓜子90克,浸酒10日,為末。每服9克,空
心調下,日3次。(壽域神方)
3.高血壓:甜瓜藤、黃瓜藤、西瓜藤各15克(乾品),煎水服,
每日1劑,連服30日。
陳基 2004-02-28 02:38 PM
*芡實
又名刺蓮藕、欠實。性味甘澀、平。含澱粉、蛋白質、脂肪、醣
類等。有收斂止瀉、固腎澀精、滋養補脾的作用,治遺精、淋濁、白
帶、小便失禁、泄瀉。
[附方]
1.治遺精:芡實、金櫻子各15克,煎服。
2.慢性泄瀉(包括慢性腸結核、五更泄等):芡實、蓮肉、淮山
藥、白扁豆等量,磨研成細粉,每次30~60克,加白糖蒸熟作點心
吃。(食物中藥與便方)
*菱角
又名菱、水栗。性味甘涼。富含澱粉、葡萄糖、蛋白質及抗腹水
肝癌的有效成分。具有利尿、解暑、止消渴、解酒毒、抗癌、通乳等
作用。治療痢疾、暑熱煩渴、浮腫、腰腿筋骨痛、乳汁少等,近來民
間試用於治療食道癌、胃癌。
[附方]
1.慢性腹瀉:菱角,去殼,焙焦黃研末,每次服30~60克,每
日3次。
2.食道癌:菱角100克,荸薺70克,無花果7枚,冰糖40克,
共煮粥食,每日1劑。
*香橙
又名橙、金橙。性味酸、涼。含橙皮[甘]、有機酸、果膠和維生素
C等。具有止嘔噁、寬胸膈、解酒、解魚蟹毒、健脾開胃、降氣、和
中的作用。
[附方] 治胸脘脹滿、噁心呃逆:香橙兩個,連皮切碎,和白
糖50克煎水服。
*沙棗
又名紅豆、銀柳,性味甘平,含黃酮類、醣類、蛋白質等。具有
強壯、鎮靜、固精、健脾益胃、止瀉、調經、利尿的作用。治胃痛、
泄瀉、肺熱咳嗽、月經不調等。
[附方]
1.泄瀉:沙棗生食,每次50~150克。
2.痛經:沙棗100克,生薑10克,小茴香6克,煎水服。
*向日葵子
又名葵花子、天葵子。性味甘、平。富含脂肪油、蛋白質、醣類
等。功能驅蟲,降血壓,鎮靜,安神。治療高血壓、眩暈、蟯蟲、痢
疾、神經衰弱、痛經。
[附方]
1.治血痢:向日葵子30克。沖開水燉1小時,加冰糖服。(
福建民間草藥)
2.治蟯蟲:向日葵子250克,生食。(常見病驗方)
3.治高血壓:生向日葵子,每日取一把食之。配服芹菜根,搗汁
每日服1杯。(同上)
4.治痛經:向日葵子30克,山楂30克,共炒熟打碎,煎成濃汁,
加紅糖30克,在經前連服兩次。(同上)
5.治頭暈痛:向日葵子仁100克和母雞燉湯,吃之,並飲湯。
第三節 糧油類
*扁豆(菜豆)
又名白扁豆、蛾眉豆、菜豆。性味甘、平,有毒。含蛋白質、脂
肪、醣類、生物鹼、鈣、磷、鐵、洹9δ芙∑⒑椭校馐罨瘽瘢?
酒,止瀉,補洌馀尽V问顫裢聻a、脾虛久泄、嘔吐呃逆、赤
白帶下、小兒疳積、淙狈χⅰ1舛购幸环N凝集素,是一種毒蛋白,
只有經過高溫處理後才被破壞,故煮食扁豆時應加熱徹底,否則會引
起中毒。
[附方]
1.治中砒霜毒:白扁豆生研,水絞汁飲之。(永類鈐方)
2.赤白帶下:白扁豆炒為末,用米飲每服6克。(永類鈐方)
3.治水腫:扁豆3升,炒黃,磨成粉,每於早、午、晚各飯前服
9克,燈心湯調下。(本草匯言)上方亦可治急性腸胃炎。
*綠豆
又名青小豆。性味甘、寒。含蛋白質、脂肪、醣類、鈣、磷,鐵、
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等。功能清熱解毒,消暑解渴,利尿消腫,
明目。治暑熱煩渴、水腫、瀉痢、目赤腫痛、皮膚生瘡、消渴、草藥
中毒、鉛中毒、腮腺炎。
[附方]
1.治胃熱消渴:綠豆煮汁,飲之。(普濟方)
2.解暑:綠豆加水,大火一滾,取湯停冷色碧食之。如多滾則色
濁,不堪食矣。(遵生八箋)
3.治赤痢經年不癒:絲豆角蒸熟,隨意食之。(普濟方)
4.治腮腺炎:用生綠豆60克置小鍋內煮至將熟時,加入白菜心
2~3個,再煮約20分鐘,取汁頓服,每日一、二次。治療34例(
病程3~4日),全部治癒。
5.治鉛中毒:每天取綠豆120克,甘草15克,煎湯,分兩次配
合維生素C300毫克內服,10~15天為一療程。
*黃豆
又名大豆。性味甘、平。富含蛋白質、脂肪、醣類等。具有健脾
寬中、潤燥、消水、補腎明目、利濕解熱、抗衰老的作用。治療疳積
瀉痢、腹脹體瘦、妊娠中毒、便秘、水腫、糖尿病、腰腿痠痛、冠心
病、動脈硬化、瘡癰腫毒、腳氣等。
[附方]
1.治腳氣:黃豆150克,水煮洗腳立癒。
2.治筋拘攣、膝痛濕痹:黃豆60克,燉服之。(日本動物植
物民間藥)
3.治便秘:將黃豆碾碎,取黃豆皮120克,煎水服,每日1劑。
4.治疣、雞眼,每頓飯以黃豆芽250~500克,佐餐,不吃其他
食物,一連吃5天,不間斷。(《中醫雜誌》1957年第5期)
陳基 2004-02-28 02:39 PM
*黑大豆
又名烏豆、黑豆、冬豆子。性味甘、平。富含蛋白質、脂肪、醣
類、維生素B1、大豆黃酮[甘]等。功能活血化瘀,利水,祛風,解毒,
補腎明目,鎮靜,抗衰老,降低血清膽固醇,改善心肌的營養血流,
烏髮,潤澤肌膚。治水腫脹滿、風毒腳氣、黃疸、浮腫、風痹筋攣、
產後風痙、腰腿痠痛、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脂血症、少年
白髮、糖尿病、牙痛、多發性神經炎、燙傷等。
[附方]
1.糖尿病:黑豆(研粉)45克,天花粉6克,共煮粥食。
2.治牙齒腫痛:用黑豆以酒煮汁,漱之立癒。(續名醫類案)
3.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黑大豆煮熟,適加油鹽,當菜常
食。
4.產後風:黑豆250克,童便、黃酒各1大碗。先將黑豆炒熟,
納童便、黃酒,煮十來沸,澄清分三次溫服。
5.治盜汗:黑大豆、浮小麥各50克,煎水服。
6.治多發性神經炎:黑豆、米糠各50克,煎水服。
7.治燙傷:黑大豆250克,煮濃汁,塗患處,豆可食。
*豆腐
為常見的一種豆製品,性味甘、涼。功能益氣和中,生津潤燥,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治療赤眼、消渴、休息痢、浮腫、痰喘、百日
咳、水臌、吐血、崩漏、便血、乳少等。
[附方]
1.治水腫臌脹:豆腐500克,蔥白30克,適加油鹽,炒熟食,
每日1次,連服7~10日。
2.治久痢、休息痢:豆腐醋煎,常常服之有效。(驗方新編)
本方亦治子宮出血。
3.治痰喘:豆腐500克,和紅、白糖各60克,同燉服之。
4.腳膝腫痛:豆腐渣,炒熱,敷患處,一日1次。每次20分鐘。
(常見病驗方)
5.乳少:鮮豆腐200克,黑糖120克,同煮數沸,一次服。(同上)
*蠶豆
又名佛豆、胡豆。性味甘、平。含蛋白質、脂肪、磷脂、膽鹼、
葫蘆巴鹼、維生素B1、B2等,功能營養,健脾利濕,澀精,止血,
止泄,補腎明目,壯筋骨。治小便不利、浮腫、腎虛腰痠、慢性腹瀉、
膈食;外治禿瘡。
少數人吃蠶豆後,可引起蠶豆病。症見發熱、頭痛、腹痛、黃疸、
精神不振。發病急猛,如搶救不及時,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多發於十
三歲以下的兒童,約40%的患兒有家族病史。故小兒第一次吃蠶豆,
不宜多食,凡父母有蠶豆病史者,子女應慎食蠶豆。
[附方]
1.水腫:蠶豆80克,冬瓜皮60克,水煎服。(湖南藥物誌)
2.治膈食:蠶豆磨粉,紅糖調食。(指南方)
3.治禿瘡:鮮蠶豆搗如泥,塗瘡上,乾則換之。如無鮮者,用乾
豆以水泡胖,搗敷亦效。(秘方集驗)
*豇豆
又名豆角、長豆。性味甘、平。含澱粉、脂肪、蛋白質、菸鹼酸、
維生素B1、B2、C等。具有理中益氣、健脾補腎、清熱解毒、利水
消腫、止消渴的作用;治脾胃虛弱、泄瀉、痢疾、消渴、遺精、白帶、
白濁、糖尿病、小便頻數、食積腹脹。
[附方]
1.治白帶、白濁:豇豆、藤藤菜。燉雞服。(四川中藥誌)
2.治食積腹脹、噯氣,生豇豆適量。細嚼咽下。
3.糖尿病、口渴、小便多:帶殼豇豆30~60克(乾品),水煎,
每日1劑,喝湯吃豆。
*刀豆
又名挾劍豆、刀豆子、馬刀豆。性味甘、平。含尿素[西每]、血球凝
集素、刀豆胺酸、澱粉、蛋白質、脂肪等。功能溫中下氣,益腎補元,
止咳,止痢。治療呃逆、嘔吐、腹脹、腰痛、咳喘、疝氣、神經痛、
喉癬、鼻淵。
[附方]
1.腎虛腰痛:刀豆子2粒,包於豬腰子內,外裹葉,燒熟食。(
重慶草藥)
2.治百日咳:刀豆子10粒(打碎),甘草3克。加冰糖適量,
水1杯半,煎至1杯,去渣,頻服。(《江西中醫藥》1953年第3期)
3.治小兒疝氣:刀豆子研粉,每次4.5克,開水沖服。(湖南藥物誌)
4.氣滯呃逆、虛寒呃逆:刀豆30克,生薑5克,煎水服。
5.治鼻淵:老刀豆,文火焙乾為末,酒服9克。(年希堯《集驗良方》)
6.頭痛、肋間神經痛、跌打傷痛:大刀豆燒存性,研末,每次服
3克,一日3次,以溫黃酒送服。
7.治喉癬:刀豆殼燒灰,以二、三厘吹之。(張氏秘效方)
陳基 2004-02-28 02:43 PM
*玉米、玉米鬚
又名玉蜀黍、包榖、包粟。性味甘、平,含澱粉、脂肪油、生物
鹼、維生素B1、B2、B6 等。有調中開胃、益肺寧心、利尿的作用,
治營養不良、消化不良、厭食、便秘、小便不利、糖尿病。
玉米鬚性味甘、平,具有利尿、泄熱、平肝、利膽、降血壓、降
血糖等作用。治療高血壓、腎炎、水腫、腳氣、黃疸、肝炎、膽囊炎、
膽結石、糖尿病、膀胱炎。
[附力]
1.治糖尿病:玉米500克,分四次煎服。(江西《宸綄嶒炰洝?
2.治高血壓:玉米鬚60克(乾品),煎水服。
*豆油
為黃豆榨取的脂肪油。性味辛甘、溫,供食用,可療疾。功能潤
腸通便、解毒、潤燥,消腫。治便秘、腸道梗阻症、蛔蟲性腸梗阻、
腹絞痛、吐血;外塗瘡疥、燒傷、燙傷。
[附方]
1.治大便不通:生豆油120克,飲下即通。
2.治腸套疊:生豆油250克,加溫頓服,服後經1~3小時即通。
(常見病驗方)
3.治腸梗阻:豆油250克,每次服80毫升,連服兩次,即通。
通後再服80毫升。
4.治小兒蛔蟲性腸梗阻:豆油和生蔥等量,3~4歲各45克;
5~7歲各60克;8~9歲各75克;10歲以上各90克。用時先
將蔥搗爛擠汁,和油服下。服後不要躺下以防油吐出,如吐掉可重服。
一般服油後十分鐘需用手按摩腹部,促使結棸的蟲團散開。一般服後
2小時腹痛即止。(《新醫學》1972年第8期)
5.治腹絞痛:生豆油1小茶盅,開水沖服,5分鐘內即癒。(
山東省中醫驗方匯編)
6.治摔傷、發怒吐血:黃豆油,每次溫服9克,每日服1次,連
服3日。(中醫驗方匯選)
*芝麻油
又名麻油、香油。性味甘、涼。功能潤燥通便,解毒,生肌,消
炎,消腫。治便秘、腹痛、久咳、鼻炎、咽炎、咳嗽、瘡腫、潰瘍、
疥癬、毛囊炎、皮膚皸裂。
[附方]
1.治鼻炎:以芝麻油滴入每側鼻腔2~3滴,日三次。(《中華
耳鼻咽喉科雜誌》1958年第3期)
2.治咽炎,對慢性者效佳:蜂蜜20克,芝麻油20克,合一處含
服,每日1次。
3.治便秘:芝麻油70毫升,頓服。
4.治鵝口瘡:用芝麻油十幾滴,沖化10毫升淡鹽水中,每次滴
入口內2~4滴,每日7~10次,連用3~4日。(《浙江中醫雜
誌》1966年第4期)
5.治毛囊炎:芝麻油煮沸,用蔥白蘸油塗患處,每日塗1次,每
次20分鐘。(《中醫雜誌》1959年第5期)
6.治久咳:香油30克,羊肝60克,共炒熟入鹽少許內服。(中
國中醫研究院《中醫驗方匯編》)
*花生油
花生油性味甘、平。功能潤腸通便,清熱解毒,生肌,止痛,消
炎,消腫。治大便燥結、腹疼、腸梗阻、胃痛、胃酸過多,胃及十二
指腸潰瘍、煤油中毒、慢性氣管炎、咳嗽、燒傷、燙傷。
[附方]
1.治胃痛、胃酸過多、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每日晨起漱口後,食
花生油2~4匙,半小時後始可飲食,連服1週可見效。
2.治慢性支氣管炎、咳嗽:花生油30毫升,醋50毫升,雞蛋3
個。油炒雞蛋,熟後加醋燉,口服1次,吃蛋喝湯。
3.治煤油中毒:花生油250毫升,一次服下。
4.治機械性、蛔蟲性腸梗阻:花生油50~200毫升,分一、二
次頓服。服油後,一般於6~10小時內腹痛減輕或消失。(《廣東
中醫》1960年第1期)
5.燒傷、燙傷:花生油200毫升,浸入虎杖30克,煎熬至沸後,
再煎6~7分鐘,濾去渣,加入冰片6克,待冷卻可外用。患處常規
消毒後,將藥油塗患處,每日一、二次。
第四節 調味料、飲料
*白沙糖
又名白糖、石蜜。性味甘、平,功能營養,潤心肺,解酒毒,生
津止渴。治咳嗽、乾渴、胃痛、肝炎、創傷出血、褥瘡、下肢潰瘍、
腳癬、燙傷。
[附方]
1.解盬鹵毒:白糖多食之。(隨息居飲食譜)
2.治腳癬:白糖適量,撤少許白糖於患處,每日1~2次,約二、
三天可癒。(《廣東中醫》1960年第9期)
3.褥瘡、下肢潰瘍:將白糖撤在創面上厚厚一層,以整塊膠布封
閉創面外敷紗布,繃帶包紮,5~7天更換一次,洗去分泌物,白糖
無須消毒。
*紅糖
又名黑沙糖、赤沙糖。性味甘、溫。功能補中,活血散瘀,溫經
散寒,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治產後惡露不行、口乾嘔嘔、體虛乏力、
血痢、閉經、痛經、產後腹瀉、腹痛、胃痛嘔逆、反胃、傷風咳嗽。
[附方]
1.食非口臭:紅糖囗含之。(摘元方)
2.治產後單純性腹瀉:紅糖60克,黃酒120克,混合煎服,隔
4小時服1次。治療14例,全部治癒。(《中華婦產科雜誌》1957
年第4期)
3.治痛經:紅糖50克,元胡6克,煎水服。
4.治傷風咳嗽:紅糖、大棗各30克,生薑15克,水3碗煎服,
※ 来源: club.qingdaonews.com 青岛新闻网-青青岛社区



3青岛英派斯减肥营 发表于: 2006-05-06 18:13:57
回复:
[別名] 藕實、蓮實、蓮蓬子。
[性別] 甘、澀、平。
[成分] 含多量澱粉和棉子糖、蛋白質、脂肪、醣類、天門冬素。
[功效] 養心安神益智,益腎固綪,補脾澀腸止泄,抗癌,降壓。
[適應症] 夜寐多夢、遺精淋濁、久痢、虛泄、崩漏帶下、心
悸失眠、噤囗痢、血尿、高血壓、神經官能症。
[附方]
1.久痢不止:老蓮子60克(去心)為末,每服3克,陳米湯調
下。(世醫得效方)
2.治小便白濁、夢遺泄精:蓮肉、益智仁、龍骨各等分。上為細
末。每服6克,空心用清米飲調下。(奇效良方)
3.治失眠:蓮子心30個,水煎,加鹽少許,睡前服。(食物療法)
4.治高山壓頭昏、失眠:蓮子l0克、杞果12克、金銀花9克,煎水代茶服。
5.白帶、月經過多、血尿:蓮子60克、冰糖30克,燉熟食之,並喝湯。
☆藕
又名蓮菜,性味甘、寒。含澱粉、蛋白質、天門冬素、維生素C、
卵磷脂、醣類、維生素B等。生食有清熱涼血,止血散瘀,養陰生津
之效,治熱病煩渴、咳血、吐血、尿血、便血、鼻出血、血淋、熱淋、
肺胃陰虛乾咳等;熟用具有健脾開胃,潤肺生津,益血生肌,止瀉醒
酒之功,治療體質虛弱、怔忡、囗乾津少、食慾不振。
[附方]
1.治時氣煩渴不止:生藕,搗絞取汁一中盞,人生蜜1合,攪令
勻,分2次服。(聖惠方)
2.治上焦痰熱:藕汁、梨汁各半盞,和服。(簡便單方)
3.治紅白痢:藕500克,搗汁,和蜜糖,隔水燉成膏服。(嶺
南採藥錄)
4.治小便熱淋:生藕汁、地黃汁、葡萄汁各等分。每服半盞,入
蜜溫服。(本草綱目)
5.吐血、鼻出血、血淋、咳血、大便下血:生藕搗取汁,每飲50
~100毫升,每日2次。
☆南瓜
[別名] 飯瓜、香瓜、倭瓜、窩瓜。
[性味] 甘、平。
[成分] 含瓜胺酸、精胺酸、天門冬素,葫蘆巴鹼、胡蘿蔔素、
維生素B、C、糖。
[功效] 補中益氣,解毒殺蟲,營養滋補,降血糖,利尿;外
用有消炎、止痛作用。
[適應症] 蛔蟲、糖尿病、肺癰、燒燙傷、肋間神經痛、鴉片
中毒。
[附方]
1.蛔蟲病:南瓜生食可驅蛔。成人每次食500克,兒童每次250
克。2小時後再服瀉劑,連服2日。
2.解鴉片毐:生南瓜搗汁頻灌。(隨息居飲食譜)
3.肺癰:南瓜500克,牛肉250克,煮熟食之。(嶺南草藥誌)
4.火藥傷人及燙火傷:生南瓜搗敷。(隨息居飲食譜)
5.治哮喘:南瓜1個(500克左右),蜂蜜60毫升,冰糖30
克。先在瓜頂上開口,挖去一部分瓤,將糖、蜜裝入,蓋好,放小盆
內,蒸1小時取出,早晚二次服完,連吃5~7日。
6.糖尿病:南瓜晒乾研粉,每日3次,每次30~60克,做粥食。
☆南瓜子
又名白瓜子,為南瓜的種子。性味甘、平。含南瓜子胺
酸,脂肪油,蛋白質,維生素B1、B2、A,洹⒑}葡素。功能止
咳化痰、驅[糸條]、蛔蟲。治療[糸條]蟲、蛔蟲、產後手足浮腫、百日咳、痔
瘡、產後乳汁不足。本品富含洌手武缺乏症。
[附方]
1.驅[鰷]蟲:新鮮南瓜子30~60克,研爛,加水製成乳劑,加冰
糖空腹頓服。(中藥的樂理與應用)
2.驅蛔蟲:南瓜子(去殼留仁)30~60克,研碎,加開水,蜜
成為糊狀,空心服。(閩東本草)
3.治血吸蟲病:南瓜子研細末,每日服60克,分2次,加白糖
開水沖服,15天為1個療程。(中藥大辭典)
4.治百日咳:南瓜子,瓦上焙焦,研細粉,赤砂糖湯調服3克,
一日數回。
5.治小兒咽喉痛:南瓜子9克,搗碎,用冰糖煎水服,每日2次。
(《國醫導報》1941年第1期)
6.治營養不良、面色萎黃:南瓜子、花生仁、胡桃仁同服。(
四川中藥志)
7.治內痔:南瓜子1公斤,煎水熏之。每日2次,連熏洗數天。
(嶺南草藥誌)
8.治產後乳少:每次用生南瓜15~18克,去殼取仁,搗如泥狀,
加適量開水和服,早晚空腹各服1次,一般服3~5天即效。(《中醫雜誌》1966年第3期)
陳基 2004-02-28 02:36 PM
☆絲瓜
[別名] 天蘿、布瓜、綿瓜。
[性味] 甘、涼。
[成分] 含皂[甘],絲瓜苦味質,多量的黏液質,瓜胺酸,木膠,
生物鹼,醣類,維生素B、C。
[功效] 清熱化痰,涼血解毒,祛風化痰,潤肺止咳,利尿消腫,生津止渴,解暑除煩。
[適應症] 熱病身熱煩渴、痰喘咳嗽、痔瘡、崩帶、血淋、乳汁不通、癰瘡癤腫、小便不利。
[用法] 煎湯內服,乾品每次10~30克;鮮品每次60~200克。
[附方]
1.治腸風便血:絲瓜不拘多少,燒灰存性,酒調6克,空心下。
(繼本事力)
2.治肛門酒痔:絲瓜燒存性,研末,酒服6克。(本草綱目)
3.治乳汁不通:絲瓜連子燒存性,研。酒服3~6克,蓋被取汗。
(簡便良方)
4.治風蟲牙痛:經霜絲瓜燒存性,為末擦之。(仁齋直指方)
5.治睪丸下墜:用老絲瓜帶蒂1個,將絲瓜燒存性研末,每次服
9克,黃酒送下。(中醫效方精選)
6.治跌傷疼痛:青色或黃色老絲瓜切片晒乾,文火焙焦黃研末,
入瓶備用。凡跌傷胸腹部者,內服絲瓜粉3天,每天2次,每次3克,
開水送服;跌傷四肢者用絲瓜粉12克,以白酒敷患處。
7.痢疾:絲瓜汁20克,用紅白糖各15克,化服之。
8.赤白帶下,年久不癒:經霜小絲瓜置新瓦上,烤黃研末,每次
6克,臨臥時用開水送下。
9痤瘡、皮脂腺分泌過多、毛囊炎:嫩絲瓜葉、莖搗爛絞汁,塗
患處,每日2次。
10.哮喘:鮮嫩絲瓜連蒂4根,水煎服。
11.治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絲瓜子焙乾研末,每次服8克,每日
3次。
12.治水腫:老絲瓜1個,冬瓜皮50克,水煎服。
13.治痛經、月經過多:老絲瓜1個,水煎服。
14.慢性腰痛:絲瓜子9克,焙乾研末,黃酒送服。(婦人良方補遺)
15.腮腺炎:絲瓜燒存性,研末,用雞蛋清調勻塗患處,一日2次。
16.治咽喉腫疼:嫩絲瓜搗取汁,每次服1湯匙,每日服3次。
17.治肺熱咳嗽,喘急氣促:絲瓜花、蜂蜜,煎服。滇南本草)
18.治疣:鮮絲瓜花,每次2~5朵,加食鹽少許,搗爛外擦,以
發熱為度,宜多擦效果好,水分乾後棄去(食物療法)。
☆黃瓜
[別名] 王瓜、胡瓜、刺瓜。
[性味] 甘、涼。
[成分] 含醣類、糖[甘]類、芸香[甘]、咖啡酸、綠原素、維生素
C、B2、揮發油、維生素E、葫蘆素。
[功效] 清熱解毒,利水,潤腸通便,消炎。
[適應症] 煩渴、便秘、咽喉腫痛、熱性腹痛、火眼、燙火燒
傷、痱子。
[附方]
1.治小兒熱痢:嫩黃瓜同蜜食10餘枚。(海上方)
2.治咽喉腫痛:老黃瓜1枚,去子,入硝填滿,陰乾為末。每以
少許吹之。(醫林集要)
3.治燙火燒傷:黃瓜絞取汁,過濾,加入百分之十的氧化浞郏?
調和備用。曾以本方治癒16例,均在1週治癒。(《新中醫藥》
1958年第4期)
4.治痱子:鮮黃瓜1個,切片,塗擦患處。
5.高血壓:鮮黃瓜秧25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升,每次
服100毫升, 口服2次。
6.腹瀉、痢疾:黃瓜根60克,煎後加白糖飲。
7.治癲癇:黃瓜藤30克,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8.治膽囊炎:乾黃瓜藤30克,煎水喝。(山東省中醫驗方匯編)
☆海帶
[別名] 海昆布、海草。
[性味] 鹹、寒。
[成分] 含粗纖雉、脂肪、醣類、鞣質、碘、大葉藻素、維生
素B2、氮。
[功效] 軟堅化痰,破結散癭,利水泄熱;並有降壓、補碘、
預防白血病的作用。
[適應症] 癭瘤結核、疝氣、水腫、腳氣、動脈硬化症、高血
壓、甲狀腺腫大、碘缺乏症、呆小病、噎膈、支氣管炎。
[附方]
1.甲狀腺腫大、瘰[歷]:海帶15克,夏枯草6克,水煎服,每日
1劑,連服30日。
2.高血壓:海帶60克,草決明15克,煎水服,每日1劑,連服
7~10日。
3.治癭瘤:海帶、海藻、昆布、紫菜各15克,煎水代茶服。
4.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海帶浸洗後,切碎,再連續用開水泡3次,
每次約半分鐘,倒去水,以白糖拌食,早晚各吃1杯,連服1週有明
顯效果。(食物中藥與便方)
☆香椿
香樁樹的嫩葉。性味甘、平。含維生素C、B,胡蘿蔔素、蛋白
質、醣類等。功能清熱解毒,健胃理氣,促進食慾,殺菌消炎,殺蟲
等。治腸炎、痢疾、疔疽、漆瘡、斑禿、子宮炎、尿路感染、食慾不
振、氣滯腹脹、赤白帶下、跌打腫痛。
[附方]
1.赤白痢疾:香椿葉60~120克,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2.白砒中毒:香椿葉500克,煎水服。
3.唇疔:香椿葉500克和酒飲之。(嶺南採藥錄)
☆茭白
[別名] 茭首、菰、菰[芛]。
[性味] 甘、寒。
[成分] 含脂肪、蛋白質、醣類。
[功效] 解熱毒,除煩渴,利二便,解酒毒,催乳。
[適應症] 煩熱、消渴、黃疸、痢疾、目赤、小便不利、小兒
水泄、高血壓、酒糟鼻、產後乳汁不下。
[附方]
1.催乳:茭白15~30克,通草9克,豬腳煮食。(湖南藥物誌)
2.高血壓、大便秘結:鮮茭白30~60克,旱芹菜30克,水煎服。
3.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鮮茭白根30~60克,水煎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4.酒渣鼻:生茭白搗爛,每晚敷於患部,次晨洗去。或每日用茭
白30~60克,水煎服。
☆洋蔥
[別名] 王蔥、蔥頭。
[性味] 辛、溫。
[成分] 含硫醇,三硫化物,咖啡酸,多糖,槲皮素,多種胺
基酸,維生素C、B1、B2、胡蘿蔔素。
[功效]
1.利尿,理氣化滯,化痰,開胃消食。
2.有明顯的降血脂和增強纖溶活性的作用,為防治血管硬化的良
品,健康男性口服60克油煎洋蔥,能抑制高脂肪飲食引起的血漿膽
固醇升高,故用於動脈硬化症,實踐證明洋蔥不論生、熟、煎、煮,
都有同樣的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3.動物試驗證明,洋蔥對胃腸道能提高張力,增加消化液分泌,
可試用於腸無力症、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及非痢疾性腸炎。
4.有殺菌作用,尤其對葡萄球菌、白喉桿菌、滴蟲更為明顯。
5.有降血糖、抗糖尿病的作用。
6.有抗維生素缺乏症的作用,對維生素C缺乏症尤為有效。
[適應症] 動脈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維生素C
缺乏症、創傷、消化性潰瘍、皮膚潰瘍、滴蟲性陰道炎、水腫、食慾
不振、氣滯腹脹。
[附方]
1.治創傷、潰瘍、滴蟲性陰道炎:鮮洋蔥搗取汁,塗患處。
2.糖尿病、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洋蔥炒菜或生食均可,
常食有效。
3.維生素C缺乏症:洋蔥適量,洗淨,切細,加油鹽調勻,當菜
食,連吃10餘日。
※ 来源: club.qingdaonews.com 青岛新闻网-青青岛社区



4青岛英派斯减肥营 发表于: 2006-05-06 18:14:29
回复:陳基 2004-02-28 02:31 PM
☆韭菜
[別名] 起陽草、草鐘乳。
[性味] 辛、甘、溫。
[成分]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維生素C、[甘]類、含鉀
較豐富。
[功效]
1.活血化瘀,理氣降逆,溫腎壯陽,解毒,止血;興奮性神經,
能治陽萎、早泄,故名起陽草。
2.滇南本草:韭菜除噎散結。
[適應症] 噎膈、反胃、胸痹、吐血、[血刃]血、尿血、痢疾、消
渴、胃脘痛、胃腸弛緩、慢性便秘、扭挫傷腰痛、痔瘡、脫肛、誤吞
鐵釘及異物、痛經、陽萎、早泄、蟲蝎螫傷、漆瘡作癢、跌扑損傷等。
[附方]
1.治胸痹,心中急痛如錐刺,不得俯仰,自汗出,或痛徹背上;
生韭或根2500克,搗汁。灌少許,即吐胸中惡血。(食療本草.孟詵方)
2.治翻胃:韭菜汁60克,牛乳一盅。上用生薑汁15克,和勻,
溫服。(丹溪心法)
3.治過敏性紫癜:鮮[韭]菜500克,洗淨,搗爛絞汁,加健康兒童
尿50毫升。 口1劑,分2次服。
4.止水穀痢:[韭]作羹粥,煠炒。任食之。(食醫心鏡)
5.治消渴引飲無度:韭苖日吃90~150克。或炒或作羹,無入
鹽,但吃得5公斤即佳。(政和本草)
6.治痔瘡:[韭]菜不以多少,先燒熱湯,以盆盛湯在內,盆上用器
具蓋之,留一竅,卻以韭菜於湯內泡之,以穀道坐上,令氣蒸熏;候
溫,用[韭]菜輕輕洗瘡數次。(袖珍方)
7.治產後血暈:[韭]菜(切)入瓶內,注熱醋,以瓶囗對鼻。(婦人良方大全)
8.脫肛不縮:生韭500克。細切,以酥拌炒令熟,分為兩處,以
軟帛裹,更互燙之,冷即再易,以入為度。(聖惠方)
9.治跌打損傷:鮮韭菜3份,麵粉1份。共搗成糊狀。敷於患處,
每日2次。(中藥大辭典)
10.治蕁麻疹:韭菜、甘草各15克,煎服:或用韭菜炒食。(同上)
11.治子宮脫垂:韭菜250克,煎湯熏洗外陰部。(江蘇醫學院《中草藥手冊》)
12.治中暑昏迷:韭菜搗汁滴鼻。(同上)
13.陽萎:韭菜250克,生蝦米200克,灼熟(略加鹽)食,常食有效。
14.治誤吞異物(玻璃球、小鐵釘等):韭菜250克,切7~10
厘米長,加油鹽,配3個雞蛋炒熟,一頓吃完,不必嚼爛,食後如大
便中無異物排出,可再吃1次。
15.治支氣管炎:韭菜根2把,大棗250克。水煎,去韭根,食棗
飲湯。(食物療法)
16.治閃腰岔氣:韭菜250克,水煎取汁,加黃酒60毫升同服。
17.治赤白帶下:韭根搗汁,和童尿露一夜,空心溫服。(海上方)
18.鼻[血刃]:韭根、蔥根同搗,棗大,內鼻中,少時更著。
19.治誤吞鐵釘等:韭菜300克,煮食。
☆薑
[別名] 百辣雲。
[性味] 辛,微溫。
[成分] 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薑醇、薑烯、檸檬醛、薑油醇、
薑辣素、谷胺酸、澱粉。
[功效]
1.發汗散齊,化痰止咳,止嘔,溫胃止痛,解半夏、南星、魚蟹
及肉毒。
2.能刺激胃液分泌,加快胃腸蠕動,促進消化。
3.能加速血液循環,有抗凝作用,防治冠心病和心動過緩症,可
增進血行,暖身散寒。
[適應症] 感冒、腹痛、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嘔吐、暈車、
暈船、胃神經痛、痰喘、咳嗽、氣管炎、魚蟹中毒、心動過緩、胃寒
脹滿、泄瀉、噎膈、扭傷、風濕性關節炎、膽道蛔蟲症、斑禿、腳癬、
手癬、蜂蝎螫傷、痛經、呃逆、菌痢、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
[禁忌] 易流鼻血者忌用。
[附方]
1.治感冒風寒:生薑5片,紫蘇葉30克,水煎服。(本草匯言)
2.治泠痰嗽:生薑60克,飴糖30克。水3碗,煎至半碗,溫和
徐徐飲。(同上)
3.治三十年咳嗽:白蜜500克,生薑1000克(取汁),上二味
合一起煎熬,煎至500克左右,備用。每次服如棗大1丸,日3服。
《千金要方》
4.治勞嗽:蜂蜜、薑汁各120克,白蘿蔔汁、梨汁、人乳各1碗。
共熬成膏,早晚滾湯服數匙。(《經驗廣集.五汁膏》)
5.暈車、暈船:有暈車史者,乘車前,切一大片薑含在口中,半
小時更換1次。或切薑1片,敷在手腕內關穴上,膠布外貼固定。
6.急性菌痢:鮮生薑10克,紅糖10克,共搗為糊狀,溫水沖服,
每日服2次。
7.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生薑50克,公英12克,煎水服,每日1劑,連服月餘。
8.支氣管哮喘:生薑30克切細,搗爛紋汁,同白芥子10克,
加澆酒研和為糊,以棉球蘸藥糊,擦拭肺俞、大椎、膻中三個穴位,每
穴擦拭10分鐘,以居部灼熱覺痛為度。或以紗布二層,剪如棋子大
小,沾藥液貼於以上三穴位1~3小時,痛則去掉,以不起泡為度。
9.跌打傷、扭傷、腰肌勞損、腰痛、肢體關節痛、慢性胸膜炎、
肋間神紐痛、慢性闌尾炎等;生薑、芋頭等量,芋頭削皮切碎,搗爛
如泥,生薑搗取汁,同攪拌為糊狀,依患部大小攤於布上敷患處(如
在冬季,宜加溫後貼),一日更換2次。此藥效果很好,屢獲著效。
10.慢性胃炎、胃痛、嘔吐黏液或吐清水:生薑、橘子皮各12克,
水煎,一日二、三次分服,有止痛止嘔之效。(《食物中藥與便方》)
11.治噁心嘔吐方:生薑10克,白糖30克,煎水服。
12.治痛經:生薑30克,紅糖50克,煎水服。
13.治呃逆:生薑30克,搗爛絞取汁,調入蜂蜜30克,溫開水送服。
14.治膽道蛔蟲:生薑30克,搗爛取汁,加水20毫升,沖服,即
可見效。隨後每4小時服1次。(《食物療法》)
15.受寒腹痛:生薑10克,橘皮9克,小茴香5克,煎水服。
16.慢性氣管炎,受寒咳嗽,吐稀白痰:生薑500克,紅糖750克
共放玻璃瓶中,於秋季在太陽下晒之,到冬季服之,每次服1湯匙,
每日服2次。
17.治腳癬、手癬:生薑60克,75%酒棈100毫升,浸泡10日,
用此薑酒搽患處,每日2次。
18.治赤白癜風:生薑切片頻擦之良。(《易簡方》)
19.治斑禿:生薑切片擦患處,每日2次。
20.治蜂蝎螫傷:生薑搗爛加糊,敷患處。
21.治類風濕關節炎,生薑、大蔥、辣椒各9克,同麵條煮食,趁
熱吃下,以出汗為度,連服十日,每日2次。(《食物療法》)
☆白芥子
為白芥的種子。性味辛、溫。含有白芥子[心甘],芥子[石咸]、芥子[酉每]、
脂肪等。有利氣豁痰、溫中散寒、通絡止痛、健胃寬中之效。內服可
治痰咳、胸肋脹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麻木、陰疽、腫毒、
跌打腫痛、氣管炎等。搗泥外治關節扭傷、軟組織損傷、關節疼痛、
神經痛、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
[附方]
1.治高年咳嗽,氣逆痰痞:紫蘇子、白芥子、蘿蔔子。以三味各
洗淨,微炒,擊碎,每劑不過9克,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
《韓氏醫通.三子養親湯》)
2.治翻胃,吐食上氣及瘦弱不欲動:白芥子,晒乾,為末,酒服
方寸七。(《普濟方》)
3.治膝部腫痛:取自芥子60克研末,用燒酒調成糊狀,包敷患
處,乾了再換,以局部發泡為度。(《中藥大辭典》)
4.慢性喉炎,聲音嘶啞:陳腌芥菜乾,每日15~30克,以開水
沖湯含漱,亦可內服。
5.跌打瘀血,寒性膿瘍,坐骨神經痛:白芥子研末,麵粉適量,
調加糊狀,外敷患處,感到灼痛時,即去掉。(《食物中藥與便方》)
6.治一切癰瘡腫痛:豬膽和芥子細末和如泥,塗癰上,每日3次。
(《千金翼方》)
7.慢性氣管炎,咳嗽痰多:白芥子6克,山藥20克,橘皮6克,
杏仁9克,煎水服。
8.身體麻木:芥菜子末,醋調塗之。(《濟生秘覽》)
☆胡荽
[別名] 香菜、香荽、芫荽。
[性味] 辛、溫。
[成分] 含維生素C、芳樟醇、鈣、磷、鎂等。
[功效] 發汗透疹、芳香健胃、醒胃爽口、消食下氣、驅風解毒。
[適應症] 麻疹透發不快、食慾不振、食積腹脹、感冒、痔瘡腫痛。
[附方]
1.麻疹初期或透發不快者:鮮芫荽200克,煎水,以紗布蘸芫荽
水洗面及頸項部。
2.風寒感冒:芫荽50克,蔥白30克,白菜根2個,煎水服。
3.痔瘡腫痛:芫荽200克,煮湯熏洗患處。
4.腸道蛔蟲:胡荽子30克,搗碎,加水300毫升,濃煎取汁,
一次服。(《新醫學》1974年第6期)
5.治肛門脫出:胡荽(切)1升,燒,以煙熏肛。《子母秘錄》
☆洋薑
又名菊芋、洋生薑。性味甘、平。含菊糖、澱粉、多縮戊糖等。
洋薑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生津益胃的功效,可治水腫、糖尿病、
口膩唾少、食慾不振、小便不利、無名腫毒、腮腺炎。
[附方]
1.浮腫,小便不利:菊芋塊根150克,冬瓜皮30克,煎水服。
2.腮腺炎、無名腫毒:洋薑嫩葉加食鹽少許,搗爛外敷患部。或
用洋薑搗爛外敷亦好。
3.糖尿病:菊芋塊根15克(鮮根30~60克),清水煎服。
《食物中藥與便方》
陳基 2004-02-28 02:32 PM
☆茴香
[別名] 小茴香、小茴。
[性味] 辛、溫。
[成分] 含揮發油,油中成分為茴香醚、茴香酮、茴香醛、茴香酸等。
[功效]
1.溫腎散寒,和胃理氣,驅風止痛,健胃寬胸,催乳,治疝。
2.可為驅風劑,在腹脹時可排除氣體,減輕疼痛,緩解胃腸痙攣。
[適應症] 疝氣、小腹痛、腹脹痛、腎虛、腰痛、胃痛、嘔吐、
乾濕腳氣、產婦乳少、睪丸腫痛、睪丸鞘膜積液、胃腸弛緩下垂、痛
經、氣滯[月劦]痛。
[附方]
1.小腸氣腹痛:茴香、胡椒等分。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
服50丸,空心溫酒下。(《三因方》)
2.治胃痛、腹痛:小茴香、良薑、烏藥根各6克,炒香附9克,
水煎服。(《江西良藥》)
3.治[月劦]下疼痛:小茴香30克,枳殼15克,為末,每服6克,鹽
湯調下。(《袖珍方》)
4.治遺尿:小茴香6克,桑螵蛸15克。裝入豬尿胞內,焙乾研
末。每次3克,口服2次,開水送下。(《吉林中草藥》)
5.治蛇咬久潰:小茴香搗末敷之。(《千金要方》)
6.治痔瘡:小茴香6克,研末,水沖服,輕者數次即癒。(《驗
方新編》)
7.治腰背痛:小茴香9克,香油炸焦黃,一日2次分食。
8.治慢性痢疾:小茴香9克,石榴皮12克,山楂15克,煎水服。
9.治寒疝:小茴18克,山楂子30克,生薑30克,紅糖30克,
酒為引,水煎服。
☆芹菜
有水芹、旱芹兩種,藥用以旱芹為佳。旱芹香氣較濃,故又名香
芹,亦稱藥芹。
[性味] 甘、涼。
[成分] 莖葉含芹菜[心甘]、揮發油、甘露醇、肌醇、維生素C、
蛋白質、鐵、有機酸等。
[功效] 平肝、解表、透疹、清熱利水、涼血止血、健胃利囗、
調經、降血壓、降血脂、鎮靜、鎮痙、止咳。
[適應症] 高血壓病、眩暈頭痛、面紅目赤、支氣管炎、百日
咳、尿血、絲蟲病、便秘、經前腹痛、月經不調、血管硬化、神經衰
弱、情緒緊張興奮、頭脹、小便熱澀不利、赤白常下、梅核氣、結核、
瘰[病歷]、痰核、皮膚濕毒等。
[附方]
1.高血壓:生芹菜去根洗淨,搗取汁,混以等量的蜂蜜即成,每
日服3次,每次服40毫升。
2.梅核氣:芹菜1~1.5公斤,洗淨搗汁,加蜜少許,文火熬成
膏,每天半茶匙,開水沖服,服1個月有效。(江蘇《中醫秘方驗方
匯編》第1集)
3.糖尿病:芹菜500克絞汁,煮沸後,調白糖服。(福建中醫研
究所《中醫驗方》第2集)
4.尿血:芹菜適量,洗淨,搗爛絞取汁服,每次半碗至1碗。
5.白帶惡臭、腰酸腿痛:芹菜子15克,黃酒為引,水煎服。
6.小便不利:以水芹100克,水煎服。(《湖南藥物誌》)
7.治痄腮:水芹搗爛,加香油調敷患處。(同上)
8.月經提前,小腹微痛:乾芹菜煎水下麵條常服有效。
9.治皮膚濕毒,紅腫起泡流水:芹菜250克,每日當菜吃,連續
多吃。能迅速乾燥脫皮,不癢而癒。
10.治中風:芹菜洗淨搗取汁,每服三、四湯匙,一日三次,連服
7日。(《常見病驗方》)
11.治支氣管炎、百日咳、肺結核咳嗽:芹菜150克,橘皮9克,
白蘿蔔乾30克,白糖30克,煎水服。
☆蘿蔔
[別名] 萊菔、土酥。
[性味] 辛、甘、平、微涼。
[成分] 根含糖分,主要是葡萄糖、蔗糖和果糖、維生素C、
鈣、錳、硼、萊菔[心甘]等。
[功效]
1.寬中下氣,潤肺止渴,解酒解毒,消食,化痰,止咳,止血,
安胎,回陽,活血化痰,健脾止泄。
2.有抗菌作用,亦有抗黴菌作用。
3.汁液可防止膽石形成,故可治膽結石。
[適應症] 食積脹滿、消化不良、昋酸噯氣、腹瀉、感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病饮食宜忌(3)內科疾病饮食宜忌(下)
大量偏方精华
HealthyLives健康生活網
各种癌症病人的飲食宜忌12篇
煲汤秘诀:煲出一流美味鲜汤 附:广东汤水做法,不断加新 | 吃出风格 - 91baby.c...
醫生告訴我們的常識…切記!!【健康百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