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制日报:公开排除非法证据 开了好头
公开排除非法证据 开了好头

据本报报道,北京市一中院昨天公开审理一起贩毒案,辩护人认为侦查人员有逼迫、威胁被告人的违法行为,并申请进行非法证据排除。经过合议,法院认为被告人的一份有罪供述系非法证据,不许作为证据在法庭上宣读。

据悉,此起案件是自2010年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出台之后,北京市法院首次在有媒体旁听的案件中进行非法证据排除,并当庭把被告人的一份供述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

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制定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二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属于非法言词证据。经依法确认的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采用刑讯逼供等手段获取口供,嫌疑人出于恐惧等,难免添油加醋夸大事实,很难做到如实供述。个别被错抓的人,面对拳脚、体罚、威逼利诱,有的会被迫“交代罪行”,造成冤假错案,佘祥林、赵作海就是众多冤案中的代表人物。排除非法证据是避免冤假错案最好的措施。

之所以产生非法证据,还是个别办案人员头脑里的“有罪推定”挥之不去,指导他们的行为。

现在,讯问嫌疑人前,不少办案人员还是把“某某案就和他要了!”挂在嘴边,宣示“拿下”对方的决心。当依法拿不下时,有时就不择手段了。

此次一中院公开排除非法证据,开了个好头,无异于给侦查机关、检察机关敲了个警钟,提醒它们量化办案的程序,严把证据的质量,及时把问题证据剔除掉。王建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以“疲劳审讯”为理由,排除非法取得的口供?
侦查人员的'诱供,骗供,指供'不亚于刑讯逼供
非法证据与举证责任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讨会(二)
如何应对律师提出非法证据排除(公诉实务)
细数一下侦查人员常用的“魔鬼讯问法”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困境与突破——以庭审翻供现象为视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