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毫发毕现,从涂抹痕迹背后看《祭侄稿》隐藏的历史细节
userphoto

2022.06.28 福建

关注
2019年,日本的颜真卿大展在舆论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议论最多的展品,无疑就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墨迹。这是颜真卿传世唯一得到普遍公认真迹的墨迹,更有颜书第一,天下行书第二的美称。今天,借助台北故宫最新公布的高清细节,我们来看看这件墨迹背后隐藏的历史细节。

公元755年12月16日,也就是大唐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三大军区司令员的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起兵,这便是扭转大唐国运的“安史之乱”的开端。当时全国承平日久,民不知战一百数十年,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太守、县令或逃或降。但是在这兵败如山倒的洪流之中,还有中流砥柱在苦苦支撑,那就是坚守常山郡的颜真卿堂兄颜杲卿及其子颜季明。

《祭侄文稿》中的颜季明

颜杲卿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这次局部胜利相当于一支强心剂,一扭此前的颓势,让人们觉得大唐还有点儿希望,之前还在摇摆的河北17郡纷纷响应。得知此事,天宝15年(756年),安禄山派来大将史思明、蔡希德围攻常山,抓住了颜季明,想以此逼迫颜杲卿投降。但颜杲卿不屈,大骂安禄山,颜季明被杀。不久城为史思明所破,颜杲卿被押至洛阳,见安禄山。颜杲卿怒骂安禄山,惨烈赴死。颜氏一门三十余口被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让侄子颜泉明至河北寻得颜季明头颅,挥泪写下《祭侄文稿》一文,这便是《祭侄文稿》的历史背景。

颜真卿《祭侄文稿》

这件作品是颜真卿为了祭侄文而写下的草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由于心情极度悲愤且已难以平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使错误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也顾不得笔墨的工拙,纯是精神和平时功力的自然流露,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
我们重点要来看的便是其中一处反复涂抹又重新书写的地方——“贼臣拥众不救”。

从墨迹浓淡变化来看,最先被涂抹掉的,应该是墨色最浓重的划线“拥众”二字。

为什么要划掉这两个字呢,从这篇祭文的内容来看,中间都是四言韵语的格式,而此处有六字,因此删掉两字是为了将就格式。

紧接着,便是这段话的第二道划线,划掉了“贼臣”二字。

这里的“贼臣”说的是谁呢?此人便是当时的太原尹王承业。天宝十四(755)年,颜泉明受父亲颜杲卿之命,负责联络真定县令贾深、内丘县丞张通幽、太原尹王承业,一起反抗叛乱的安禄山。至德元载(756年)他们抓住了安禄山武将高邈、何千年,将高、何二将,连同李钦凑的首级,由翟万德、贾深、张通幽送往长安。但这个时候,王承业心里不舒服了,他受小人张通幽怂恿想把这次的功劳据为己有,更换了颜杲卿上奏朝廷的表文,毕竟这伙人中,他的官最大。后来王承业果然收到皇帝褒奖。而在安禄山得知后方有人反水之后,派兵前来镇压,常山郡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王承业当了缩头乌龟,不肯出兵相救,导致颜杲卿一门几十口被杀。正是这样的家恨,令颜真卿悲愤不已,直斥其为“贼臣”。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就是这样的称呼让人以为王承业是叛军似的,而自始至终,王承业都守住了底线,站在大唐阵营里,虽然软蛋了一点。所以归根结底,这个矛盾属于是内部矛盾,而不是敌我矛盾。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不能排除王承业公报私仇不出兵相救,但他当时即便出兵很可能也是无济于事。毕竟那时候叛军兵锋正盛,打河南不到二十天就打到了潼关脚下。因此当时在旁人看来,王承业并非犯了多大的罪过。后来王承业受到侍御史崔众欺侮时,名将李光弼还颇为他打抱不平。那么颜真卿是否也觉得这样写不妥,所以将“贼臣”二字抹去?如此这句话就只剩下“不救”二字,不成文,因此再画了一个大圈,把整个都涂掉了。

但颜氏一门死于刀锯者三十馀人,终究还是意难平啊,所以又在后面加上了“贼臣不救”。

从书法的角度来看,《祭侄稿》全篇谨守中锋用笔的法则,落笔铺毫,力透纸背。这篇草稿的书写过程中,笔画线条、字体结构、章法布局、墨色变化所呈现的状态,与颜真卿内在的情感思维环环相扣,紧密融合,可见其书法功力之深厚严谨!

起首三行,行笔舒缓,看得出当时情绪还比较镇静,但是第三行末尾,就开始加速度了,可见内心已有波澜涌动。

第四到第七行,速度较前面加快,但仍无爆发之迹象。

八九十行,从“惟尔挺生”到“每慰人心”,讲到侄子颜季明生前种种优秀,笔力遒婉,仿佛可见其英姿。

后面几行谈到战事,情绪已有爆发之势,特别是“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句,激昂愤怒,情绪悲恸,又有浩然正气荡然其间。

“天不悔祸”到“呜呼哀哉”,只剩悲伤而绵长的抒情,令人感慨万千。

最后几行百感交集,已经打乱了间距与行气;以至于用狂草作终结,顿挫郁屈,一泻千里。

元人陈绎曾认为,“前十二行甚遒婉”,次五行“乃郁怒,真屋漏迹矣”,而末尾五行则“沉痛切骨,天真烂然,使人动心骇目,有不可形容之妙,与稧序稿(兰亭序)哀乐虽异,其致一也。”可谓的论。


颜真卿的书法,是有清晰脉络的最正统的二王一路。他得笔法于唐代著名书家张旭,张旭得之于其舅陆彦远,而彦远又是陆柬之的儿子,陆柬之则是虞世南的外甥,虞世南曾跟随智永和尚学书,智永和尚又是王羲之的七世孙。


将《祭侄文稿》中的单字与王羲之手迹摹本中的对应字做个对比,这种关系就一目了然。下图中左为颜真卿,右为王羲之。

对此,宋人早有认识,黄庭坚就说:余尝评鲁公书,独得右军父子超逸绝伦处,书家未必谓然,惟翰林苏公见许。苏轼在评论颜真卿《东方朔画赞》时,以此作是临摹右军而成,“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只是颜真卿上取篆法,以圆笔藏锋,转折顿挫,繁复华丽,后世评家认为其有篆籀气,与王羲之早年《姨母帖》用笔有些类似。

回到历史事件,大唐的衰败是内部因素。前面提到的王承业,出现一个算不了什么,可怕的是这样的王承业还有不少。当时河北反抗叛军的阵营中,颜真卿是威望很高的核心人物,他预见了战事将起,提前就做好了准备。但是他身边同样有一个贪天之功的贺兰进明,好在颜真卿不以为嫌,还把堂邑之功让给了贺兰进明。这样的大环境谁能挽狂澜于既倒?颜杲卿不行,颜真卿也不行,所以后来即便在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的努力下,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是大唐再也没有之前的生机了,而是陷入藩镇割据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直至灭亡。


从这个角度来讲,《祭侄文稿》又何尝不是曾经繁盛一时的大唐挽歌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祭侄文稿》 | 颜真卿第一墨迹的悲与痛
颜真卿书法墨迹《祭侄文稿》附释文书法长卷书法欣赏
见证“颜常山舌” 的悲烈与大唐复兴的乾元重宝
结体严整 | 《祭侄文稿》(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颜真卿兄弟与《祭侄文稿》, 大唐王朝兴衰荣辱的缩影
天下第二行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