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赏石艺术蕴含传统文化的核心美学意味

SUMMER

赏石行业综合服务平台

赏石艺术包装/宣传/展览/拍卖/交易/私洽/金融

 “石令人古”,“古”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有着极高的美学品味,石头作为思想的载体将自然之物与人的情感连接起来,将“苍古”之美演绎的淋漓尽致。

石,追求表现象外之意,其物象简约,意境深远,承载着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种生活情致和文化修养。

粗犷雄浑的灵璧石,清逸玲珑的太湖石,晶莹剔透的昆石,峻骨傲姿的英石,无不寄托着主人悠远脱俗的情怀。

与石相语,令人生发幽远寂旷之遐想,勃动散放冲淡之逸兴,勾起平和温馨之闲情,如此境界,似显文采风流,书卷韵致,息躁汰浊,尘襟顿涤。

石头源于自然,是天地精气的凝结,汇日月之精华,融雨露之润泽,吸大地之精气,承泥土之呵护,浓缩山之魂魄,凝聚水之灵性,万千形态,古拙神韵,纵横纹理,不一而足。

亿万年的沧桑,造就了石头不朽的内涵和灵气。它所体现的坚贞、温柔、雄强、清秀、拙朴、灵透、顽丑、俊逸、刚直、含蓄与意韵,可使观赏者神驰八方之外,意远万里之巅,心游万仞,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我国传承千年的观赏石赏玩之风,与儒、释(禅)、道三家思想的融合密不可分。

佛家提出“佛性为万物之本源”,石与禅都强调以静心去领悟此中无限天地,通过静坐冥想来觉悟人生,修心证道,同样,赏石也需要敛心凝神,贯注一境,摒弃杂念,所以古人有“石尤近于禅”之说。

道家与儒家是一同构筑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主轴,道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国人的文化心理。老子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五色令人目盲”,庄子亦说:“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在原始纯朴的单色中实现精神的回归,体现出道家精神对单色表现的形式自觉,最终成为民族心理认同的审美表现的形式语言。所谓“大美若素”也。

“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庄子·刻意》)

石之黑白灰者,若枯若淡,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中国文人赏石受道家思想影响,借石抒发胸中逸气,追求以石色的朴素、石体的神韵而达到舍质而趋灵的艺术境界。

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他“以闲远古淡为意”,这里的“意”已不再局限于一种平淡的美学境界,更是文人淡泊超世,宁静致远的精神写照。

气者,生命之本,万物能量的本源, 在传统赏石中,用气来体现赏石美感的本源,强调赏石艺术要表现气韵生动,元气流畅的节奏和韵律。

气韵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在赏石中特指石头的精神气质和仪表风度。

古人所说“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我们仿佛从这个气中感受到石头上的静气、雅气、灵气,亦能感受到石头上张扬的霸气,蕴含的诡异神秘之气。

韵者,美之极也,韵是奇石之魂。

古人心简意澹,能于山林泉壑万事万物中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感悟自然之妙。通过有限的物象,达到得象忘言,遗貌取神的境界。

赏石“瘦皱漏透”理念从宋米芾起始,继而苏轼添加一“丑”,随后又增加一“素”,最后注入“气韵”,如今已基本完善,成为至今为止传统赏石中不可逾越的经典理念。

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源自中国古代文人以自然为师,以谦卑恭敬的态度面对自然的人生理念。

赏石的至境,是人石相融,赏石的过程,即是修行的过程,是人品与石道的统一。赏石,首先是激情的迸发,进而喜悦平静,致远中和,最终达到修心养德的目的。

爱石之人应以古人为师,贵德尚朴,重现自然趣味与优雅的文人情结,让生活艺术化,让艺术生活化。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虹梅路3999号
(近地铁10号线龙溪路站2号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的灵魂
读书丨《中国美学十五讲》:五
绘画的书法化及其影响(二)
我的《新山水画》文,图'气韵″先賢认为'气″为宇宙本源,也是生命
奇石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人的赏石传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