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湖水石” ——真面貌!


——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是国内首家收藏、展示和研究太湖水石的民办艺术馆。
太湖水石是新发现的赏石品种,数量极其稀少,现馆藏有1300余方。
太湖水石仅出产于苏州太湖西山岛、三山岛邻近水域,有独特的“弹子窝”“鱼鳞纹” ,
形态质朴,厚重大美,与传统太湖石性状相异,是中国现代赏石文化的一朵奇葩。
太湖水石的鉴赏研究刚刚起步,还有许多未解之谜,
本馆秉持“学以解石以石养人”的办馆宗旨,坚持学术引领,交流互鉴,全面展示太湖水石的魅力,深度挖掘太湖水石的内涵,同时致力于推动太湖地质地理科学研究和科普活动的展开。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将成为赏石文化的一个研学基地, 太湖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
                                    ——创办人 顾建华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

苏州 顾建华:

苏州著名企业家顾建华,十多年前有缘与太湖水石接触,一见倾心,一见如故,不畏艰难,不避艰辛,专注于太湖水石的收藏与研究,十数年如一日,建馆供养,蔚为大观,成为国内太湖水石收藏第一人。
太湖石艺术馆馆藏,填补了苏州石文化赏石艺术的空白,为苏州石文化的聚集提供载体,从而扩大苏州石文化的影响。顾建华表示,除了展示和研究太湖水石文化,太湖石艺术馆将致力于打造一个全国性的石文化交流平台,吸引全国石友和游客前来交流。

苏州太湖水石馆 外景

太湖水石代表石,带有水浪、鱼鳞纹的肌理


太湖水石:

所谓“太湖水石”,不同于一般的水产太湖石,仅指产于洞庭西山周边太湖水域中的太湖石,质地坚致硬朗,有的附着有浮雕状的硅质岩结构,少见瘦皱漏透之姿,颇多雄浑刚毅之韵,尤其是石表大多带有水浪、鱼鳞纹的肌理,变化多端,这也使得太湖石在形、质、色之外,多了一层纹的观赏性。

这类太湖水石,产量极少,而且仅见于苏州洞庭西山,其他各地未有所见,似乎也不见有古代传承石,应该是近二十年新开发的品种。

宋徽宗《祥龙石图》(故宫博物院藏),便是描摹艮岳的一方具有弹涡皴特征的太湖石。

宋徽宗《祥龙石图》图(故宫博物院藏)与太湖水石

太湖水石 特点:

“石在水中,岁久为波涛所冲撞,皆成嵌空,石面鳞鳞作靥,名蛋窝,亦水痕也。”在太湖水石石体上遍布的水纹状“蛋子窝”,便是其区别于山石太湖石的重要特点。

在形态方面,太湖水石也会有孔洞,但更多的是有着相对较为规则的条带或团块构造。正是这些表面布满的鱼鳞状波痕以及夹杂着的层层叠叠硅质岩,使得太湖水石有着别样的美感。

太湖水石 状况:
一般来说,水产太湖石比起山产太湖石来,质地更为清润,硬度和密度更大,而且大多面面可观,没有明显的阴阳面,数量非常稀少。
其实,目前江南各处古典园林中的太湖石峰,包括著名的苏州留园冠云峰等名石,都是山产太湖石,有明显的正反面,有的背部多有修治加工。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 多功能智能资料幕墙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 内景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 规模: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位于苏州东山太湖园博园,占地12亩多近10000平方米,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分上下二层,展馆实际使用展览面积1300平方米。馆中收藏陈列的太湖水石精品二百六十多件,集中呈现了这一鲜为人知的太湖水石石种之全貌。

太湖水石 带洞的很少且出山形难得


太湖水石 之石

石之序:

太湖的波涛幻化出如精灵一般的石头,白居易《太湖石记》给出了详细的形态描绘:“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理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
又有如虬如凤,若铨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欲云散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烟霁景丽之且,岩塄霰,若拂岚扑黛,蔼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昏旦之交,名状不可。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靦缕簇缩,尽在其中。”
古人的笔触描绘了数不尽的神奇的太湖石,这奇石的魂魄跃动千年,引千百年文人墨客沉醉其中。

石之源:

“太湖水石”,仅指产于洞庭西山周边太湖水域中的太湖石,质地坚致硬朗,有的附着有浮雕状的硅质岩结构。
一般的太湖石往往瘦、皱、漏、透,灵巧精致,而这鲜为人知的太湖水石却更为雄浑刚毅,气韵绵延。它的石表大多带有水浪、鱼鳞纹的肌理,层层叠叠,使得太湖石在形、质、色之外,多了一层纹的观赏性。
这些太湖水石也会有孔洞,但更多的是有着相对较为规则的条带或团块构造。这些布满表面的鱼鳞状波痕以及夹杂着的层层叠叠硅质岩,
使得太湖水石具有别样奇特的美感。动如波涛,飞流直下; 静如磐石,岿然不移。

石之意:

Robert D. Mowry在他的研究文章中指出了中国赏石与西方抽象艺术都“最终是欣赏它们的形状、颜色和肌理之美”。若再以美之形态论之,太湖水石的风姿,实则涵括了美之两种面向:一优美、一壮美也。
王国维说过:“美之为物有两种:一一日优美,-曰壮美。”美学家博克说:“优美这个概念 是属于姿态和动作的。” “优美的全部魔力就保含在这种姿势和动作的悠闲自若、圆满和娇柔里。”
因此在视觉造型上,优美主要表现为线条的美一即 曲线的自由性。它表现为一种流动美、飞动美。
而在叔本华和康德的哲学里,壮美源于崇高,崇高对象往往有着奇特的形式,以其数量上和力量上的巨大引
起人们的钦慕敬仰。“自然引起的崇高的观念,主要由于它的魂茫,它的最粗野最无规则的杂乱和荒凉,只要它表示出体积和力量。”
它不像优美的事物,小巧、光滑、柔和、精细,而是突破形式美规律的粗粝与巨大的形态,以此构成崇高之特性。这表现在艺术风格上,就是雄浑、豪放、粗犷、磅礴。
是《诗品》所言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游云,寥寥长风。”

石之雅:

如果说以往的传统太湖石是个俊俏的南方女子,氤氲在江南的水墨中款款柔情、婀娜多姿,那太湖水石无疑兼具南方女子的柔情灵动和北方姑娘的大气潇洒,别有一番风情。

说它柔情灵动,是因为它有水一般的触感,那层层的鱼鳞纹和弹子窝,连绵不尽,依然跳动着水的灵魂,讲述着水的故事。

说它大气潇洒,是因为它从体量上看绝非小巧,那大面积层叠的硅质岩带给人深沉厚重的历史感,沉甸甸的,仿佛诉说着千年的秘密。这不禁与端庄的唐代赏石有着相似之处。

以面是精致温雅的杏花春雨江南,一面是雄健刚毅的铁马秋风塞北。可谓南中有北韵,南北合于一。

石之鉴:

一方方石头已不仅具有物质形象的含义,它俨然成为了一种理想的隐喻。
浩浩波涛去不回,茫茫宇宙生如戏。这种情感的寄托古今攸同,所以当太湖水石被发现,被塑造,被观赏的时刻,那千年历史积淀出的情怀、语言、记忆一霎时都奔涌而来。
这就是共情,古与今的情感体验交汇于此,人与人的思维记忆各放异彩。
这才是真正的波涛万古痕!当我们穿梭在一方方宁静又倔强的太湖水石中,那动与静、南与北、刚与柔、古与今的审美维度交错于一。
再沉思片刻,却原来:“已 见澄来连镜底,兼知极处浸云根。波涛不起时方泰,舟楫徐行日易昏。”

太湖石:

太湖石属于石灰岩,各地均产,历史上尤以产于苏州太湖洞庭山周边山上和水中的为佳,开发最早,名声最大,佳者多具有瘦皱漏透之姿,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园林置石的首选,也有一部分可作厅堂案几供石之选。
太湖石有水旱之分。水石因久经波浪冲击,石面嶙峋有“靥”,俗称“弹子窝”,且石性温润;旱石久生岸上,石面较平坦、枯槁,以相对光面较多。



太湖石 形成: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

太湖石 历史:
据《清异录》载:五代后晋时代开始有人玩赏,到唐代开始特别盛行。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就是一个酷爱收藏太湖石的人。他在府第归仁里和南郭的别墅收藏太湖石。
白居易曾写有《太湖石记》专门描述太湖石,《云林石谱》中也专门有记载,而发生在北宋末期的“花石纲”指的就是太湖石,从而引起了农民起义。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 场景



太湖水石 欣赏: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  内景 

太湖水石 摆放实景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  二楼平台景观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  展厅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  内景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  展厅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  摆设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  外景

龙腾盛世  国泰民安      太湖水石  世代相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百馆(68)云上中国赏石——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
波浪万古痕----太湖水石艺术馆参观记略
【圈·品鉴】这类石头他竟然只收不卖,而且还花重金为它们建艺术馆
太湖石
900余块太湖水石 铺满“石痴”收藏路
南京假山设计施工的石材的到底有多少种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