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烟云之表,物外之心

石者为何?谴幽兴,怡心神,闲情之长物;奉天理,涤人欲,修身之道本。此中妙理,古语有论:“谓物皆可乐,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无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清代文人沈复曾于《浮生六记》中述其童年趣事:“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查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墙根草丛,虫蚁土砾,再寻常不过的路旁小景罢了,在童年沈复眼里,却是一片鹤舞兽跃的莽莽丛林。孩童内心暂无俗世杂尘,对于周遭的万事万物,只以本真之心观之。自由无拘的心性,让他感受到了最真实的乐趣。这种“物外之趣”,存在于不染杂尘的孩童身上,也埋藏在久历俗世的文人心中。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游览桃源,并于《由渔仙寺到仙人溪》篇中写下一段闲玩之趣:“寺幽绝,左一小峰拔地起,若盆石,尖秀可玩,江光岫色,透露窗扉。”峻峭的山峰,在他眼里竟变成一方盆石,如置在案,任其把玩。沈三白以小见大,袁中郎则视大为小,无论杂草土砾,还是江山奇峰,他们都超脱了对于事物的客观欣赏,而是同自己的内心共话佳境,闲中怡乐。

苏轼曾言:“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子瞻认为,想要体验人生之乐,未必要去追求“怪奇伟丽”之事,寻常草木之属,亦可谴兴怡神。究其原因,则在于“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物外之心,安乐之本。

文人对案头供石的欣赏,全赖这种“游心物外,不屑时务”的心境。石头本非名贵材质,也无实际用途,然而能在真识者眼中价值连城,则自有原因。历朝历代,能工巧匠所制之器众多,积日累月,切磋琢磨,不可谓不精雅,然文人独奉供石为上,诚可谓“寥廓烟云表,超然物外心”。

闲散无事,斗室燕坐,凝望案头供石,久视孔穴,忆起渊明桃源旧事:“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丨文:《文人空间叁·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事功已如烟云
虽为无事人,莫怀无趣心
石上云烟,方得清境
看完古人书房,才知道什么叫讲究!
心如烟云
莫问哀情都几许 烟云遍野梅时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