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人像摄影的“新艺术”感染(下)

前两篇谈到当代人像摄影的“新艺术”感染三个主题“寓念剧象”、“寓念人象” 和“寓念图象”,本文接着聊第四题“寓念镜象”。

(李世雄摄影)

寓念镜象

回归“镜头感”是当下人像摄影一种不自觉的表现趋向。当完美的结构在数码方式的参与下变得如此轻易地充满理想而“软件工艺”十足的时候,艺用摄影转而在过程的残缺中寻找“半构”或“重构”的“不到顶点”的美学内涵。实际上,操控出乎意料的、转瞬流逝的、目常杂碎的、偶然混乱的关系组合正是摄影手段的特殊本领,与此相应,纷散的视象才是摄影构成的本能。其画面特征包括主体散失与中心扩散以及片面感和局部感,这些现象不仅对应着现实世界中缤纷凌乱的秩序,而且产生多元化的无所归属感

虽然人像摄影传统中验明身份、记忆索引,甚至更深刻的作为灵魂“窗户”的外在表意(所谓“传神”)的肖像特征依然存在,但作为更广泛意义上的人性传达却使肖像的功能不断漫延。我们看到许多如身份的伪装、环境的互动、隐私的曝露、情节的游戏,以及对生命和身体存在状态的敏感或麻木等等以往只能用语言、文字、音乐、身体等艺术形式表现的人性语境,现在也用摄影来探究和传达。

也许是为了摆脱摄影只能选择瞬间这种过于确定的呆照形式,也或许是受电影、戏剧、时装、文学等多媒体合力的影响,摄影艺术的表演和叙述的成份正在增加,装扮和故事意味着影像将蕴涵更多层面的信息,观众也需花更多的时间去剖析层次,或在无中生有的假设下展开画面所提供的线索。摄影和电影艺术语言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利用,无疑使摄影往脱离现实的路上又迈出了一步,这些影像都与现实中具体的社会事件相分离,非现实的特征使人们不得不更用心地观看和重新思考摄影角色的问题,并在建构与混淆的困惑中发挥想象的张力

摄影形式在人像(肖像)领域的散漫运用不仅使之成为人们生活中最普及、最受欢迎的艺用手段,而且也让摄影方式从之前人们所认为的“客观或中立的载体”的作品形式,直接转换为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直接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社会关系。通俗地说,就是从“可选用的形式(媒材)”直接转换为“有价值的内容(讯息)”。之所以能完成这种转换,是因为摄影作为一种最与时俱进的媒式,其迎合时代文化定义的消融现实的能力极强,以及其内容和形式交织为一体的非确定性(多义性)特质。

(文:李世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影史|肖像艺术是如何演进的?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
浅谈摄影的美学特征
浅谈摄影艺术与油画艺术关系
【砚边谈艺】张道兴——现实关注与视觉创造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艺术何以“当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